
《荷葉母親》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荷葉母親》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荷葉母親》教案1目標:
1、知識與能力:指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鑒賞詩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品味詩歌的精美的語言。
3、情感與價值:體會母子情。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詩歌以物喻人的手法及聯系生活實際體味母子情深。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交流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的《金色花》,我們被濃濃的母子情所感染和感動。是的,母愛是人世間最無私、最仁慈、最寬容、最偉大的愛。正是因為有了母愛我們每一個人才感到幸福無比。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著著名作家冰心去尋找一份幸福、一份感動。
二、 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檢查預習情況(出示小黑板)
(1) 作者(2)字詞:并蒂、花瑞、菡萏、欹斜、慈憐、蔭蔽
三、 繼續感知,尋找感動
1、現在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思考:作者因什么而感動?(作者被紅蓮還是白蓮所感動?)
明確:一個大荷葉慢慢地傾側下來,遮蓋住紅蓮,為其遮風擋雨。(畫圖)
2、那同學們能否找到文中描寫這個畫面的段落呢?(引導學生尋找6、7自然段)
3、有感情地齊讀6、7段。(重點字:慢慢地、傾側、覆蓋、勇敢慈憐)
4、同學們,結合剛才這兩段文字,你認為給這幅畫起一個什么名字?(荷葉護蓮圖)
5、師過渡:這一朵紅蓮正在荷葉的庇護之下,安全地成長著……這畫面不僅讓作者感動,也深深地觸動了我們的心弦。試想一下:如果紅蓮沒有了荷葉的保護,結果會怎樣呢?
(學生回答——凋零、枯萎)
師:對,如果紅蓮沒有了荷葉的保護,就會像文中的那株白蓮。
請個同學說說:文中白蓮的結局怎樣?
師:(畫圖)作者通過對比的手法,白蓮和紅蓮都經歷了一場風雨襲擊,因為白蓮沒有荷葉保護所以凋零散飄,而紅蓮在荷葉的細心保護之下,健康、安全、快樂地生活著。作者就是被這樣一幅畫面所感染和感動。作者(指著黑板上的圖)觸——景——生——情,以——花——喻——人,想到了自已就是一株什么?(紅蓮)而荷葉就是自己的什么?(母親)
6、齊讀最后一段。(出示小黑板)
荷花是我,荷葉是母親,母愛偉大無窮。“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風風雨雨,只有母親是保護我們度過人生路上坎坷與磨難的人。母親就是我們生命中永遠為我們遮風擋雨的人。
7、師:同學們,母愛是一曲動人的歌,帶著我們云游四方;
母愛是一縷溫暖的春風,帶給我們無比的愜意;
就如作者所說,我是紅蓮,媽媽是荷葉!為了我們的健康、為了我們的快樂、為了我們的幸福,偉大的媽媽們甘愿付出,甘愿犧牲……我們在媽媽的呵護下一天天長大了,而媽媽的頭發也一天天變白了,皺紋也一天天加深了……
媽媽,我想大聲對你說:媽媽——我——愛——你!
8、再次有感情的齊讀課文。
四、 作業:
1、書面:課時作業
2、課后:回家幫媽媽做事,平常打個電話去問候媽媽。
五、 板書設計:
六、 后記
《荷葉母親》教案2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
2、賞析課文;
3、用比喻 的修辭寫一段話表達自己對父母的贊美之情;
4、感受偉大的母愛。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同學們,在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一組描寫自然、歌頌自然的優美詩文。在這組課文中,作者以其慧眼發現自然之美,以其飽滿的熱情、細膩的筆觸描繪贊美自然之美。在他們的筆下,(課件出示){我們看到了春的慈愛、溫暖、明凈、祥和;看到了濟南冬天的慈愛、溫暖、明凈、祥和;看到了夏的緊張、熱烈;還看到了秋天的農家小院、滿載而歸的小漁船、豐收的歡暢。}是呀,其實,大自然不僅給予我們美的享受,只要我們也能像那些作家一們用心去感受、體 悟大自然的生命與靈性,我們會發現它還帶給人一份親切、澄澈、單純、深邃;給予我們人生思考與啟示。比如:(課件出示){當你看到滴水穿石,你會想到 我們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 ;當你看到大地能承載萬物,你會想到 我們要博覽群書、博采眾長;當你看到 ;你會想到 。}
2、下面讓我們再來看一幅自然之景(多媒體展示)荷葉圖
問:看到此圖你會聯想到什么?(學生自由說)你們知道著名愛心作家冰心先生看到此景聯想到了什么嗎? 預設(不知道,如果知道,加以表 揚并就讓該生說說對冰心的相關知識:哦,你說對了,那老師猜想你也一定對冰心奶奶有了解了。能說說嗎)
3、 師生交流了解作家冰心(問:關于冰心你有了解嗎?)
(課件出示)
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個具有愛國、維新思想的海軍軍官家庭, 很長時間生活在煙臺的大海邊。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開闊了她的心胸;而父親的愛國之心和強國之志也深深影響著她幼小的心靈。曾經在一個夏天的黃昏,冰心隨父親在海邊散步,在沙灘,面對海面夕陽下的滿天紅霞,冰心要父親談談煙臺的海,這時,父親告訴小女兒:中國北方海岸好看的港灣很多,比如威海衛、大連、青島,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國人占領了,“都不是我們中國人的”,“只有煙臺是我們的!”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靈。歌頌自然、歌 頌母愛,歌 頌一切美好的東西,是冰心作品的思想內核,讓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冰心的這種致純致美的愛更加發揚光大,讓它滋潤著每個孩子的心田,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二、 初讀課文 把文讀通讀流利 整體感知
3、指一名同學讀課文,其他認真聽,聽后評價讀得怎樣?你們覺得該以一種怎樣的語調來朗讀這篇詩情畫意的散文詩呢?
4、范讀課文,學生思考:(課件出示)
1、荷葉何以讓作者聯想到母親?這種寫法叫什么?
(荷葉保護紅蓮)(觸景生情、寄情于物、借物喻人)
2、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么的情感?找出關句子
句子: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
情感:贊頌母親、歌詠母愛
三、 品讀課文 體悟作者情感變化
導語:冰心奶奶是只看到荷葉就想起 ……此處隱藏19560個字……葉·母親》節選自《往事(一)——生命歷史中的幾頁圖畫》。《往事》是冰心1922年7月相繼寫成的。作者用了一個副標題“生命歷史中的幾頁畫圖”,準確地概括了這組散文詩的內容。冰心曾說:“《往事》是放大的《繁星》和《春水》。”《往事》內容豐富多彩,在藝術表現上,從細處落筆,擷取生活中的片段,在美的意境中,引發出詩的情思,在精美流暢的言辭中,閃耀出智慧的光芒。獲取更多資料,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初中語文園地
三、理解詞義
慈憐:慈愛憐惜。
繁雜:(事情)多而雜亂。
煩悶:(心情)不暢快。
蔭蔽:遮蔽。
四、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一③段):寫父親的朋友送“我們”兩缸蓮花,引起“我”對往事的回憶。
第二部分(第④一⑦段):描繪雨中荷葉保護紅蓮的動人情景。
五、問題解疑
1、第②③段寫蓮,先平淡地敘述,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紅蓮是全文著力用墨的重點。作者先平平淡淡地鋪敘,接著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去認識,花瑞人祥,三蒂蓮的開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與人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下文以花喻人作鋪墊。
2、紅蓮是本文描寫的重點,此處為什么要寫白蓮?
這是對比,把紅蓮與白蓮進行對比,白蓮因為沒有荷葉的保護,被雨點打謝了,而紅蓮卻能夠在荷葉的庇護下迎接風雨,這樣對比突出了母親對“我”的照顧,寫出了母愛的偉大。
3、“那朵紅蓮,被那繁密的雨點,打得左右攲斜。”“攲斜”一詞有什么表達作用?
本題運用關鍵詞語表達效果三步分析法作答。“攲斜”是“傾側,歪斜”的意思,形象地寫出了風雨中紅蓮的樣子,為下文寫荷葉在風雨中對紅蓮的庇護埋下伏筆。
4、怎樣理解“我不寧的心緒散盡了”一句?
“我不寧的心緒”是因為紅蓮遭受雨打而“左右攲斜”,現在由于荷葉的遮蔽,紅蓮安然無恙,“我不寧的心緒”自然就散盡了。這句話,表明“我”內心已被荷葉對紅蓮的勇敢呵護所觸動,涌起對荷葉的愛戀,對精心呵護子女的母親的愛戀。
5、第⑤⑦段中,作者為什么反復寫雨勢之大?
強調雨勢之大,更反襯出荷葉對蓮的蔭蔽之情有多重要,同時突出荷花的無助和荷葉的勇敢慈憐,表達作者對母愛的贊美之情。
6、怎樣理解結尾句的含義和作用?
“心中的雨點”象征人生路上的風風雨雨、坎坷磨難,只有母親是保護自己度過人生路上坎坷與磨難的人。結尾句直抒胸臆點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表達了對母親由衷的感激與愛戀。
《荷葉母親》教學反思
荷葉,蓮花的葉子。文題之所以用“荷葉母親”,是因為文中作者借雨中荷葉為紅蓮遮風擋雨的情景書寫心中的感觸,抒發對母親的感激熱愛之情。文章語言清新自然,雋永淡雅,顯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以前教課,我都是采用解題、了解作者、梳理情節、劃分段落、歸納中心等傳統教學模式,講得多,分析細,結果往往是老師累、學生煩、效果很差。
在講授《荷葉母親》這節課時,我決心把課堂交給學生,按照“朗讀——探究——發現”這樣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去感受這篇課文的文質之美,探究詩文的構思美,使學生對詩歌的賞析上升到一定的審美層次。
新課程強調學生要“讀”,朗讀、誦讀、默讀、精讀……總之要多讀。在課堂上,我加強了對學生的朗讀指導,運用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借助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使詩文中所抒發的情感叩擊學生的心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感受到語言文字表達情意的表現力,又提高審美情趣。
在探究過程中,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體驗、感悟出荷葉對紅蓮的蔭蔽也就是母親對兒女的庇護,從而清楚地認識借物抒情的寫法。在課堂上學生動腦還動手,運用同類寫法發表個性化的見解,抒發對母親的愛。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角色轉變成了組織者、引導者、啟發者,要求盡最大可能尊重學生學習的個性。這堂課之后,我自己覺的輕松,學生也學的愉快。我深切地感悟到,做為教育者,要跟上時代步伐,轉變教學觀念,使教與學成為一種生命的活力。
《荷葉母親》教案15七年級上冊是根據生活內容編排單元的。第五單元是以親情為主題,《風箏》寫手足之間童年的故事;《羚羊木雕》寫子女與父母的矛盾;《散步》寫三代人的和諧美滿;《世說新語》兩則是寫少年兒童成長中的聰明機智的故事;而《金色花》及《紙船》則是表現母愛的兩篇詩歌;所以在教學時定位在感受母愛的位置上。泰戈爾的詩歌清新自然,想象豐富,語言秀麗,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頑皮可愛的形象,無不充溢著濃濃的對母親的愛和依戀。《荷葉母親》是冰心一篇很典型的以母愛為主題的文章。文章描述了一朵在雷雨之夜的盛開的紅蓮,被打得左右傾斜。作者站在屋檐下,不由的擔心那一朵剛剛展開花瓣的紅蓮。正當作者“無法可想”之時,紅蓮旁的大荷葉“傾側了,正好覆蓋在紅蓮上”,無懼無畏地守護著紅蓮,正如母親的手呵護著兒女一般……
在教學中,以朗讀教學為主,教會學生“美讀”,帶著美好的情懷,美好的想像,用優美的聲調,抑揚頓挫地朗讀詩歌,在美的詩歌里得到熏陶。
教學目標:
⒈知識與能力目標:指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⒉過程與方法目標: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理解詩句中限制、修飾性詞語的表達作用。
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
重點難點:
⒈重點:體味詩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⒉難點:聯系生活,細致深入地體味親情之愛,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999年10月3日,在貴州的麻嶺風景區,正在進行的纜車突然墜毀,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難,而就在悲劇發生時,一對年輕的夫婦,同時用雙手托起了自己兩歲半的兒子,結果兒子得救了,這對夫婦卻失去了生命,在生和死的瞬間,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們用雙手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兒子,這就是父母之愛。今天我們來學習冰心的《荷葉 母親》一起去感受那風雨中的母愛。(板書課題,作者)
(過渡:讓我們先走進作者)
二、走進作者
冰心(1900-1999),
原名謝婉瑩,中國現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兒童文學家。
代表作有:
散文集《寄小讀者》
詩集《繁星》、《春水》
冰心的創作內容大致包括:
母愛、童真、自然三個方面。
以宣揚“愛的哲學”著稱,而母愛,就是“愛的哲學”的根本出發點。
(過渡:這是一首散文詩,那就讓我們在朗讀中慢慢品味文章,請先聽課文錄音)
三、聽讀
1 聽錄音,注意停頓和語氣、語調的處理
2 學生自由朗讀,(提示:遇到不認識的字詞可以借助注釋,也可以問老師)
3 個別讀,(推薦學生讀)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