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時間當做朋友》讀書筆記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把時間當做朋友》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把時間當做朋友》讀書筆記1一個人必須在開啟心智、提高思考能力之后,才能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
成功從來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過去不是,現在不是,將來依然不是。基于比較的成功觀,是傷人的、害人的。
事實上,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而且,這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才是人人都值得追求的目標。
人的理性建立在接受現實的基礎上,不能接受現實,一切成長都是虛妄。
很多道理都非常簡單,卻至關重要。
要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自己。人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卻又各自生活在自己的那個版本之中。改變自己,就意味著屬于自己的那個版本的世界將會隨之而變,其中也包括時間的屬性。開啟自己的心智,讓自己能夠用最可能準確的方式思考、觀察、記錄、總結、分享和行動,那么自己的時間就會擁有不同的質量,進而整個生活都必然因此煥然一新。
人們很難接受與已有知識和經驗相左的信息和觀念,因為一個人已有的知識和觀念都是經過反復篩選的。被灌輸的觀念,越是錯的,越有驚人的繁殖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愈發頑固,直到最后,它在不知不覺之間蒙蔽一個人,使其失去心智成長能力。
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大腦控制自己的大腦。我們用自己的大腦進行思考,然而我們思考的方式和結果往往受上一次思考的方式和結果影響,同時也會影響下一步思考的方式和結果。我們甚至可以思考我們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結果是否是合理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結果。
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劃分為兩部分:自己知道的與自己不知道的。每個人都可以用另外的方式把自己劃分為兩部分,別人知道的和別人不知道的。
弄清楚“自己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的自己”究竟是什么,暫時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僅憑自己的心智就意識到“自己不知道的”和“自己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你的存在。
你的大腦并不是你,你的大腦是(屬于)“你的”大腦。盡管你用你的大腦思考,好像它也在指導你的行為,但是你要明白,你的大腦不應該成為你的主宰,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腦”——分清主仆很重要。
維克多·弗蘭克說: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運用心智獲得解放,不再讓自己跟著感覺走,成為大腦的奴隸,而是翻身做大腦的主人。
無論正向還是反向,心智一旦開啟,就會不斷自我積累,自我過濾,直至根深蒂固。一個人的心智是他的知識和經驗的總和,也包括他的思考方式和思考模式。
《把時間當做朋友》讀書筆記2讀這本書之前,我以為自己是沒有拖延癥的。因為心中所想之事全都賦予實踐,我還暗喜自己是執行力極強的人。
直到讀了此書的某一頁,我恍然大悟,原來我是用自己喜歡的事當做借口,避免自己有時間去做當下該做的事。這本書與其說是講“如何管理時間”,不如說是聊“如何打開心智”。心智這話題看似很抽象,其實不然。打開它就像是給自己推開了一扇窗,看到的更遠了。
有幾個很有意思的觀點想要與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做得好才會有愛好。”
年幼的家長都喜歡給孩子們先選一個愛好,殊不知很多孩子到了十幾歲,產生了叛逆情緒,再也無法堅持下去。家長不知問題出在哪里?其實他們從未考慮過,孩子真的喜歡這個“愛好”嗎?還是說,這只是家長的夙愿而已。要知道,“做得好”跟“愛好”其實是這樣的關系:孩子們覺得自己擅長一件事,這才會愛上它。
第二,“堅持和努力比換方法更重要。”
同樣的道路上堅持不懈,即使失敗,也是有大大的收獲。若是失去了耐心,不停地嘗試新的方法和路徑,那么即使當下的這條路是正確的,你也沒有時間去完成它,這樣的意義也就不大了。
第三,“即使在極端惡劣的環境里,人們也會擁有一種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選擇自己態度的自由。”
無論此刻的處境再悲慘,插翅難飛當前的困境,那么至少你可以選擇:積極地面對或消極地面對。沒有任何一個人有權力或能力能干涉到你的這個選擇。從這種層面上,你一直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力。
第四,“懷舊是一種錯覺。”
當年的種種美好,其實我們真正的都記得嗎?非也。回憶里的畫面,已經被我們的感覺所侵蝕,我們加油添醋地給過去加上裝飾。就如同那句話,其實我們喜歡的不是當時的那一個人,而是戀上了“喜歡”那種感覺。
第五,“提高時間使用率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同時做兩間事兒。”
書中提到的一邊跑步一邊聽某個教程的音頻。作者建議,費腦的和不費腦的兩件事可以同時進行。我嘗試過了,洗碗和晨練的時候收聽財經作家吳曉波的《吳曉波頻道》(推薦下載喜馬拉雅app,可以下載了離線收聽),受益匪淺。尤其是騰訊的那期主題聽得我相當激動。人家一個企業能坐擁十幾億用戶,那絕對不是偶然。管理層的奪目連環郵件,游戲開放部門的內部獎金競賽……吳老師講地跟武俠片一樣,一環緊扣一壞。
第六,“標出事情的重要性。”
我時常覺得,什么事情都很重要,于是把自己塞的滿滿,干勁十足的做完之后,才發現人已被掏空,身體已不堪負荷。事實上,最重要的事情只是少數,要學會只把重中之重寫入“日程表”。別人能提醒你的事情也不必算入其中。把小事做到及格,把大事做到滿意,適當地給自己減分,這或許是給了“完美主義”的我們一個不錯的建議。
從這本書里,我還學到了一點:制作時間表。記錄自己每天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記錄做一件事情用了多久時間,慢慢的回看自己一周的內容,或者兩周的內容,就會發現,因為要記錄,我會有意提高做事的效率,會發現自己這兩周的變化。
《把時間當做朋友》讀書筆記3《把時間當做朋友》作者李笑來引述自己從事的職業中所遇到的事例,告訴我們:如何打開心智,如何運用心智來和時間做朋友,如何理解時間管理的意義,在時間管理上取得突破,進而用心智開啟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心智力量是把抽象的目標賦予實際的意義,才能有更多的動力,策略加重復。
為何學生老問各式各樣的學習方法或者做一些事情有沒有用處呢?因為他們覺得時間投入成本太大,需要確定付諸時間精力后是否能有收獲,可以理解,可一旦掂量太久,意志力便會一直消耗,最后即使做出了選擇,那么后期的執行力便會打折扣。
李笑來說,有時候純粹地去做一件事情,比前瞻后顧更能感受其中的樂趣。《東吳相對論》中有一期是講:“出格的李叔福”,李叔福是成功的,一部分原因是他的決定了便做,也就是無懼過程的各種困難。有時候保持一種“鈍感力”,無論事業或生活,都會給 ……此處隱藏4280個字……>1.開始使用事件—時間日記。不用精美的本子,隨身帶的就夠了。寫下自己每天做的事情以及所需的時間,然后猛然發現自己好像一天都在學習,而事實上,有效的時間只有那么兩三個小時,這讓我更加珍惜時間。
2.制定短期的目標更容易實現。以前我天真地認為,每天背50個單詞,一個月可以背1500個單詞,其實我只能堅持三天,這讓人無比沮喪,這個是不可行的。但是要是我堅持一個禮拜,然后兩個禮拜三個禮拜,這是更容易實現的。要制定長達半年或者一年的計劃,需要很多的準備。
3.對自己重要的考試,就要提前很久開始準備,不要總是以為時間還來得及。等到發現來不及而去追求高效與速成反而身心疲憊。當你在懷疑某個學習方法是否有效的時候,那是你懶惰不愿意花費時間,而當你在尋找一個高效的學習方法的過程可能就是在了浪費你的時間。方法都是需要時間去證明。
4.學習是最節約時間的方式。
還有許多的收獲,當你用心去讀這本書并且去實踐,你會發現更多的驚喜。共勉之。
《把時間當做朋友》讀書筆記9距離上次讀書筆記已有一個多月,現在補完下篇的。
剩下的章節分別是《學習》,《思考》《應用》《積累》。下篇的讀書筆記我決定采用和上篇不一樣的方式。以我讀后的感悟輕重為切入點,有選擇的記錄筆記。
《學習》
通過正確的思考,彌補“體驗”、“試錯”、“觀察”、“閱讀”等獲取知識的局限。完善和提高自學能力,以不斷升級自身系統,提高效率。
《思考》
這篇的重點在在于運用邏輯學建立正確的邏輯思維,通過對語言這個輔助工具的訓練使用,提煉出真正該做的事。
《應用》
就是應用!一切圍繞應用!另外,李敖的“土法煉鋼”讀書法可以一試。
《積累》
積累帶來復利。
這篇的讀書筆記很簡單,內容很少。這是因為,書中很多的觀念和我本身的想法是類似的,就不多記錄了。例如,學習的前提實際是正確的思考,而思考篇的核心是語言邏輯。可以說人類要通過學習進步,就繞不開語言這個工具。但問題是語言是有局限的,沒有意識到語言的局限的人,顯然就無法跨過最重要的那一步,分清什么是值得真正花費時間去做的。
就這樣吧。先結尾了。
《把時間當做朋友》讀書筆記10《把時間當做朋友》是一本關于時間管理的書,作者通過自身經歷的案例講述管理時間的方法,這些管理時間的思路和方法同樣適用于我們的工作中。
書中講到,每個人都有惰性,這是人性的劣根。我們的員工也確實是這樣,但有的人能夠克服惰性,有的人卻只能浪費時間,這就是思想意識的差距。每個人只有克服了惰性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我們綜合修理廠近幾年來一直規定員工下午提前半個點上班,也就是每天多工作的這半個點使我們在人員大量減少的情況下保持了去年同期的產值收入,這就是通過合理安排時間增加的效益。這是在我們硬性規定的情況下大家每天多工作半個點,還有一部分員工會自覺地中午、晚上加班,完成更多的工作,那就是更懂得了時間管理的意義。
每個人每天上班的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有的人能完成很多的工作,有的人卻簡單的工作都做不完,這就是效率的問題。掌握時間管理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的輕重緩急,才能有條不紊地完成工作。我們車間也有那么一些人,每天都看著很忙,但卻總遭到客戶抱怨車修得太慢,這些人不懂得合理安排時間,做事沒有效率。我們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引導這些員工學會管理時間,和時間要效益。
這本書中所有管理時間的方法中,我認為“事件-時間日志”是最直觀最可行的,通過每天記錄自己做不同事情花費的時間,讓自己更精確的感知時間,調整時間,確定合理的工作量,避免浪費時間。
時間都是規劃出來的,只有充分利用時間,時間才會成為我們的朋友,為我們帶來效益。
《把時間當做朋友》讀書筆記11《把時間當做朋友》的核心是要和時間交朋友,用擬人的方式來看,必須要想清楚自己是怎么的人?為什么時間愿意和我交朋友?
首先,觀察自己的現在生活的時間節奏,不要去刻意去調整你的節奏,根據你自己的生活狀態來微調。拿我自己來說,以前我是10點上班,5點起來,我會選擇跑步讀書做飯一些列,然后10點上班,后來換了工作,變成9點上班,我可能還是5點起,但我少了的1個小時,我可以選擇把看書或者跑步調整到晚上。我遇到過一些人和我說,因為看了雞湯文,要嘗試早起,除非你是真心要達成這一心愿,否則我勸你不要作。幾十年養成的7點起,非要改成5點醒來,這個時間差是需要你一整天的不精神來緩解的,可能會得不償失。人的生活節奏都是從小時候養成的,有人睜眼10分鐘可以洗漱完畢出門,有人1個小時都磨蹭不完,每個人跟著自己的生活節奏,找到最優化的時間安排便很好。
其次,自己的時間是時間,別人的時間也是時間。記得以前上學的時候,老師說過,一個遲到的同學進來,這是會停頓下來耽誤假設1分鐘,而事實上耽誤的是一整個班級四五十個的一分鐘,加起來就有將近四五十分鐘,累積起來耽誤的時間便是很客觀的。還有一個最常見的例子,兩個人約吃飯,總避免不了有遲到的一方,這是雙方的心態顯的很重要。等待的人,可以焦灼抱怨,也可以閑情自己找些其他的地方先逛逛;而遲到的人,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是過失沒有尊重對方時間的一種表現,如果你知道會遲到,請提前通知對方或者早些出門。每個人的時間都該被尊重。
再來,時間具有不可回頭性,所以放棄“要是當初我....那么,我現在....”這樣的思想。世界上沒有如果,時間更不會重新來。如果你一味感嘆時光的流失,那么你將連現在的時光一起付諸于水。無論你做什么,一切都不晚。30歲開始學畫畫,不晚;40歲,開始創業,不晚;50歲開始環游世界,不晚。一切都還不晚,因為你的生命還沒完。
《把時間當做朋友》讀書筆記12若是自己的時間掌握不了,就很容易把所有時間都安排在簡單的事情上面,對困難的事情掩耳盜鈴;也常常會因為準備不充分,面臨最終期限極端焦慮只有分散注意力導致產能降低并更焦慮,機會常在,但當你沒有準備好時,對你來說沒有任何機會。
笑來老師這本書對我有許多啟示:
1.關于方法的,要時刻掌握自己每天每個時間段都做了什么,盡量做哪些看起來無趣但是很有用的事情,同一時間段可以做兩件事情,但學習和思考的時候需要專注,每天花費兩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去做一件你認為重要的事情,判斷是否重要的標準是是否對自己的或短期或長期目標有益,訂計劃和落實計劃不要害怕失敗,因為新學習一件事情的初始狀態下我們很難去制定一個合理有效的計劃
2.關于自學的,自學是我們工作之后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本科畢業之后我們應該有能力自學任何一種想學習的知識,自學里面的記憶力培養需要下功夫記錄并反復刻意記憶;增強獨立思考能力,可以定期把一些暫時無法理解,或贊成或反對的觀點記錄下來反復思考,同時教別人會極大鞏固自己的知識。
3.關于情緒的,不要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推遲滿足感。
4.最后,當遇到挫折時,永遠記住:You are never alone .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