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15篇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后感吧。那么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海上鋼琴師》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1今天是幸福的一天,因為觀看了一部精彩的電影——〈海上鋼琴師〉。
在一艘來往于歐洲和美國之間的油輪上,誕生了一個鋼琴天才,他是一個棄嬰,被黑人鍋爐工收養,取名“1900”。1900漸漸長大,一個深夜里他來到輪船的豪華大廳,坐在鋼琴前,手指神奇的在琴鍵上跳動,美妙的音樂流動出來,吸引了船上的人們。從此,1900成了海上鋼琴師。從此他每天在海上演奏,不斷的送走又迎來一批批的旅客,他就透過這些人看這個世界。多年過去,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他心愛的姑娘的下船去了,他的朋友下船去了,這艘比他還年老的大船也即將報廢了,人們把成噸的炸藥運到船上,搬走了船上所有的東西,準備炸船。可是他昔日的老朋友卻斷定1900還在船上,他固執地說服了所有人先不要炸船,在大船上苦苦尋找,終于在廢墟中發現了1900。但是他卻拒絕下船,最后在一聲巨響后告別了這個世界!
1900沒有戶口,一生漂泊于海上,又悄悄離開這個世界,只有一個和他同臺演奏多年的小號手朋友知道他的存在與消失。看完這個故事讓人覺得心酸和惋惜。雖然他悄悄的來又悄悄的走,人們無暇顧及他的存在,但是他的音樂、他的故事卻提醒人們這位偉大的鋼琴師曾經那么真實地給人們帶來過歡樂。
他是那樣的善良而富有個性,他用琴聲表達著自己豐富的情感。人們是否會驚訝:這樣一位音樂天才為什么會選擇與一艘舊船一起被炸毀卻不和好朋友下船尋找新生活呢?
我想:他從小生活在海上,適應了船上的生活,陸地上的生活對于他來說是未知的,這就是導致他選擇生命終結的根本原因。就好象從小掉進狼群里的孩子喪失了人的本性一樣,也許與生俱來的東西并不能代替環境的影響,1900恐懼這未知的世界。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鯊魚的故事:有一群海上捕回來的鯊魚,兇猛異常。被關在海洋館等待馴化,訓獸員把他放在玻璃罩著的大水池里,水池外面是另一個水池,里面有許許多多的魚。一開始,鯊魚拼命的撞擊玻璃,企圖游過去覓食,但是每次都是徒勞。日子久了,它慢慢放棄了這個愚蠢的念頭,開始等待訓獸員的喂養。又過了很久,隔著兩個水池的玻璃板被抽掉了,兩個水池變成了一個,可是鯊魚卻從不肯游到那邊。可見,多年的生活環境一旦改變,適應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
影片不僅構思有其獨到之處,以感人至深的友情為主線,還貫穿著優美的音樂。
當鋼琴師愛上漁夫女兒時,那段抒情鋼琴曲是最為經典的,從鋼琴師深情的眼眸跟隨女孩游走的那一刻,音符遍如涓涓細流在鋼琴師指尖下流淌,是那么的純凈,清新。又是那么的纏綿,溫柔。此時,無須語言,音樂表達了一切!電影結束時這段音樂再次響起,是他的小號手朋友拿著破留聲機坐在即將炸毀的廢墟中播放的,音樂再無先前那般清澈,美好。似乎預示著鋼琴師必將與音樂一起永遠消失在茫茫海上,是那樣的凄涼。給觀者傳達了無限的哀思……
無論是經典的音樂還是其故事情節,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佳片,觀看的同時我由衷的被導演與演員的音樂才華和表演能力所折服。尤其對于喜歡音樂的朋友來說,影片一定會達到引人落淚的藝術效果!因為從主人公用音樂詮釋著內心的喜與悲,讓我們能從中發現一種凄涼的美!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2今日是幸福的一天,因為觀看了一部精彩的電影——〈海上鋼琴師〉。
在一艘來往于歐洲和美國之間的油輪上,誕生了一個鋼琴天才,他是一個棄嬰,被黑人鍋爐工收養,取名“1900”。1900漸漸長大,一個深夜里他來到輪船的豪華大廳,坐在鋼琴前,手指神奇的在琴鍵上跳動,美妙的音樂流動出來,吸引了船上的人們。從此,1900成了海上鋼琴師。從此他每一天在海上演奏,不斷的送走又迎來一批批的旅客,他就透過這些人看這個世界。多年過去,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他心愛的姑娘的下船去了,他的朋友下船去了,這艘比他還年老的大船也即將報廢了,人們把成噸的炸藥運到船上,搬走了船上所有的東西,準備炸船。可是他昔日的老朋友卻斷定1900還在船上,他固執地說服了所有人先不要炸船,在大船上苦苦尋找,最終在廢墟中發現了1900。可是他卻拒絕下船,最終在一聲巨響后告別了這個世界!
1900沒有戶口,一生漂泊于海上,又悄悄離開這個世界,僅有一個和他同臺演奏多年的小號手朋友明白他的存在與消失。看完這個故事讓人覺得心酸和惋惜。雖然他悄悄的來又悄悄的走,人們無暇顧及他的存在,可是他的音樂、他的故事卻提醒人們這位偉大的鋼琴師以往那么真實地給人們帶來過歡樂。
他是那樣的善良而富有個性,他用琴聲表達著自我豐富的情感。人們是否會驚訝:這樣一位音樂天才為什么會選擇與一艘舊船一齊被炸毀卻不和好朋友下船尋找新生活呢?
我想:他從小生活在海上,適應了船上的生活,陸地上的生活對于他來說是未知的,這就是導致他選擇生命終結的根本原因。就好象從小掉進狼群里的孩子喪失了人的本性一樣,也許與生俱來的東西并不能代替環境的影響,1900恐懼這未知的世界。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鯊魚的故事:有一群海上捕回來的鯊魚,兇猛異常。被關在海洋館等待馴化,訓獸員把他放在玻璃罩著的大水池里,水池外面是另一個水池,里面有許許多多的魚。一開始,鯊魚拼命的撞擊玻璃,企圖游過去覓食,可是每次都是徒勞。日子久了,它慢慢放棄了這個愚蠢的念頭,開始等待訓獸員的喂養。又過了很久,隔著兩個水池的玻璃板被抽掉了,兩個水池變成了一個,可是鯊魚卻從不肯游到那邊。可見,多年的生活環境一旦改變,適應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
影片不僅僅構思有其獨到之處,以感人至深的友情為主線,還貫穿著優美的音樂。
當鋼琴師愛上漁夫女兒時,那段抒情鋼琴曲是最為經典的,從鋼琴師深情的眼眸跟隨女孩游走的那一刻,音符遍如涓涓細流在鋼琴師指尖下流淌,是那么的純凈,清新。又是那么的纏綿,溫柔。此時,無須語言,音樂表達了一切!電影結束時這段音樂再次響起,是他的小號手朋友拿著破留聲機坐在即將炸毀的廢墟中播放的,音樂再無先前那般清澈,完美。似乎預示著鋼琴師必將與音樂一齊永遠消失在茫茫海上,是那樣的凄涼。給觀者傳達了無限的哀思……
無論是經典的音樂還是其故事情節,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佳片,觀看的同時我由衷的被導演與演員的音樂才華和表演本事所折服。尤其對于喜歡音樂的朋友來說,影片必須會到達引人落淚的藝術效果!因為從主人公用音樂詮釋著內心的喜與悲,讓我們能從中發現一種凄涼的美!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3我遇到好東西時喜歡找人分享,比如在網上看到搞笑的新段子,我會說給我身邊的人聽,或者說學校附近哪里新開了好吃的店我也會叫上好朋友去嘗嘗。當我看了《海上鋼 ……此處隱藏12738個字……師》還在全國50城舉辦了媒體業務看片會,觀眾們也毫不吝嗇溢美之詞,在社交網絡第一時間分享觀后感:“這部經典的作品從小到大已經不知道看了多少次了,每次看完都會被深深地感動。一艘船,代表了一個天生的音樂精靈的全部世界。”
超前鑒賞會上,有影迷感嘆,曾經一度不能理解男主角1900始終不下船的抉擇,而如今隨著閱歷的增長,終于看懂了電影所蘊含的哲理:“十幾年前在宿舍看的時候,怎么也理解不了他為何不肯下船。現在再看,忽然明白堅守比突破可能更需要勇氣。”更有人表示被1900的勇敢徹底戳中了淚點:“我們沒有你的勇氣,我們只能依舊在人海中沉浮,抓緊或者松手,相逢或者失去。”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14這部影片的4K修復版最近在電影院上映,很多人都去重溫經典,幾乎所有人腦海中都縈繞著一個問題:他為什么不下船?
該怎么向他們解釋?陸地上的人總是喜歡問為什么,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看完電影,在我腦海中一直回蕩著1900的鋼琴樂章,如密林流水,如大海波瀾,如智者低語,如人潮吶喊,置身其中,靈魂被其磁場吸引,一起共振起伏,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1900無疑是一個天才,而天才總是孤獨的。在其一生中,只有一艘名為virginian的郵輪,只有時而平靜時而波瀾壯闊的大海,只有熱火朝天的鍋爐房,只有一架普通的鋼琴,只有一波又一波游客聽眾,只有一個交心的朋友,只有一個喜歡而不可近觀的女人。
膚淺的人類啊,如果1900沒有打敗爵士樂的創始人,怎會引得那么多人肯定他的音樂才華,可見世間美好需要量化方能體現其價值。縱然你天賦過人,也得尋個舞臺證明自己,經歷一場大考贏得生前身后名,方不枉來人世走一遭。
歷史的車輪轟鳴而過,新舊交替輪回不止,智慧的人勢必善于接納一切新生事物,守舊的人在時代面前只能做出無力得抗爭最終屈服或被時代碾壓。在黑澤明的電影中,武士往往是個悲劇形象,幾千年來引以為傲的冷兵器在熱兵器面前不堪一擊,末了還要被嘲諷一句“大人,時代變了”。從明治維新以后,日本人開始變得聰明,勇于接納西方工業革命帶來的先進文明,將自身的文化棄如敝履,這就是日本逐漸強大的原因,同時也是日本人漸漸喪失信仰、人性變得多樣化、人格越來越不可控的原因。從現在的香港青年身上我們可以管中窺豹。
人類發展幾千年,終于意識到,只有科技可以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給生活帶來大大的便利,實現一些夢里才有的東西。文化和藝術,則越來越多地作為一個時代的符號保存在歷史博物館里,或者作為激發人們靈感的工具,又或者,被某些癡傻的人畢生追求,反而成就了人生至美。
如今是信息時代,人類發展日新月異,從廣義上來說,一切機械化、電磁化、信息化的過程被稱為人工智能(AI),它將漸漸取代一切重復性、有規律可循的人類勞動,舊行業漸漸消失或者成為時代的縮影。對于時代的先驅者,我們應該緊跟他們的步伐,開創新的紀元,對于那些堅守的人,我們應該致以崇高的敬意,把他們放在Placeholder的位置。
人到了一定的歲數,就不再對山的另一邊懷有興趣和激情,山的另一邊不過是另一座山。當1900看到工業文明中的紐約高樓林立,人行如螻蟻,便不再心生向往,余生有音樂相伴,夫復何求?
人活百年如曇花一現,該怎樣度過才最有意義?有過激情燃燒,游過低谷波濤,也曾拂衣逍遙,回首往事不過拈花一笑。
現在人與人的隔閡越來越大,哪怕是坐在對面的父母與子女,雖是近若咫尺,心卻相隔天涯。90后不再了解80后,00后不再了解90后和80后。戰爭年代漸遠,衣食漸足,信息傳達漸速,傳統文化漸亡。也許有一天,性別已趨于中性化的20后小朋友看著電視上的武俠劇,會發出疑問:這些人蹦蹦跳跳的,不累嗎?
對那些曾經養育過、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是最不能忘懷,所以,最后還是要說一句:Thanks Danny!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15從那個嬰兒開始,世界上多了一位沒有國籍,沒有知識,沒有見識的“三無”孩子。沒有人了解過他,可能愛她的“爸爸”老也沒有,但從第一滴音樂流瀉出的卻是無限的美好,從一個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從這個孩子的眼中看這條船,沒有風浪,或常有風浪都是那一般怡人,從命名的那一天是否就是給了這孩子天賦的一剎那呢?我們什么都不知道,只能聽一些他撫出的音樂才能了解。
每一滴音樂的味道與麥士
可以說,這孩子沒有什么朋友,從小到大,從來到去,最好的朋友就是這個朝夕相伴的船和這位永遠無法分開的朋友麥士,一個好朋友,一生的友誼,沒人了解過但麥士可以,麥士“喜歡”這個和藹的孩子。其實,友誼來的總是讓我們不知所措,這一切,美而幽,有著一股心的味道。麥士最能體會他的音樂,麥士也是他最愿意為其奉獻出它音樂的味道的人,一對朋友,小號與鋼琴一樣,一樣和諧的搭配,因為有了這個世界的音樂,才有了這世界上的這一段真摯的友誼。
每一滴音樂的味道與鋼琴大師
沒有比自己更偉大的人了,自己可能很卑微,但人生是不允許這種卑微的。比賽,在1900眼中對“它”總是很陌生,讓爵士樂的始祖對自己進行次次的“侮辱”,可能在最終他才能展現出它的才華:一只手,兩只手的天才到三只手,四只手的怪才,我們漸漸承讓了這個孩子的能力,這個不會為人和感情束縛的能力,我們的語言中有對萬物的摯愛,而他能把這種感情彈奏出來,一曲又一曲,激烈而強勁的音樂,每一滴音樂都伴著每一滴汗水滑過。這就是音樂的真諦:學無止境,樂無極限,要勝利只有更棒就做到了:每一滴音樂的味道,就是他從小到大的味道,一個偉大的力量,一個好似曲名的
每一滴音樂的味道與女孩
“人生的幸事就是有了你,見了你。才知道心帶來的感情,每一滴音樂都是為你而來,為你而去,沒有你怎會有這‘柔情似水’。我是無法表達愛的孩子,船是我的家,也會是我的監獄,禁錮著自由……把包含對你的愛帶入一點一滴的的音樂,我唯一的禮物,可能你不會喜歡,但這的確是我的心情,一張刻錄著我音樂的模版,我的心的模版,希望帶來快樂。我知道,我~愛~你,為了你,我向往陸地;為了你,我向往未來。但我沒有膽量,總還是迷失了,我想在愚蠢一次,做你的海上鋼琴師,但我知道,愛你是個錯誤就又遠離了即將看到的美景!“船兒,就讓你禁錮我吧!船兒……”
每一滴音樂的味道與死亡
麥士與1900的對白是最后的訣別。樂觀的孩子知道,生在哪里就要葬在哪里,這就是1900的海葬,沒有一個觀眾卻有兒時的樂感,我明白了為什么說“盡頭”是下一個“開頭”!音樂的曲調會飄揚葬在了這里。最后一曲,爆破的聲音,為他最后一次鼓掌,可能對船的依戀,可能對海的依賴,可能對音樂的癡迷讓他走不了啦,讓他留在這,每一滴音樂的味道,最終的終章,死亡……
每一滴音樂的味道·麥士與他的故事
從樂器店出來,百感交集的麥士緩緩前進~~理解的話語“好故事值過舊喇叭”,每一滴音樂的味道都是真情實感沒有絲毫偏差,麥士與“康牌”靜靜的思念在哪?
后記:沒有人能把一生過的這么完美,友誼,對抗,愛情,死亡,流傳,我知道的,他彈奏的,一個那樣的孩子——海上鋼琴師。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