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劇《老大的幸福》觀后感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后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視劇《老大的幸福》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記得上學的時候最高興地事情就是學校組織看電影,不過最郁悶的事情就是看完電影。因為每次看完電影都要寫觀后感。看不懂電影,但是觀后感還是要寫的非常深刻。
現在不是學生了,不過還是想寫一回觀后感。
前段時間看了電視劇《老大的幸福》。說句實話,我哭了好幾次了。真的很感人;也許是最近我變的太感性了;也許是心情一直比較穩定,需要調整。
隨著改革開放,我們與世界聯系多了,受到了很多外部思想的影響,人們的觀念自然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物質極度繁榮的這些年里,人們堅信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金錢是萬能的……。等等。
所以尤其是在改革開放后長大的孩子,對物質更是迷到極點了。當多數人喜歡同樣的東西時,它就是珍貴的,也注定了大部分人是得不到預期渴望的,少數得到最初目標的人到了后期也還是不滿足的,我們對物質的'欲望是無限的。所以如果一個人的最高信仰、最高理想、最高目標、……如果是物質上的,那么注定這個人是不會幸福的。
精神上的感受、內在的感受、閉上眼睛后腦海里的感受、……這個東西筆墨難以形容。就是這個東西,我們暫時叫它“心靈感受”。這個東西排在第一位而物質排在第二位的時候,我們大概就有可能體會到幸福了。不過如果是按老子的思想,那應該是沒有第一第二之分的,沒有主次之分。
聽上去好像很崇高,或者很虛偽,或很離譜。其實本人也不是完全否定物質的,只是覺得物質跟精神要共同考慮。人是精神和物質的結合。就像易經說的陰陽一樣,不可分割,要互相調和達到和諧狀態。精神和物質就是陰陽,如果精神是陽,那么物質就是陰。陰陽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把陰陽調和好達到和諧狀態就是人們的幸福。
現在很多人把物質看的過重,而輕視了精神上的感受。導致陰陽極度不平衡。自然也就達不到和諧。所以人們也就感覺不到幸福。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心靈感受,幸福是物質享受,幸福是二者的平衡狀態。幸福是人體內外和諧統一,幸福是人生的目標,幸福是自然規律。
世間萬物都在順著自然規律運行,人類也不例外。
更多更多的人幸福就是自然規律。
更多更多的人幸福是歷史的必然。
在更多更多的人走向幸福的大道上,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坎坷的。
過去這些年人們的偏好更極端傾向物質,但是這些年已經開始慢慢改變,也許再過一些年人們的偏好可能會更極端的傾向精神領域,(就像股票總是在高估和低估之間徘徊一樣)但是就像縮小的三角形一樣,最終會達到均衡狀態,達到和諧,那就是最多人幸福的時候。
看范偉主演的《老大的幸福》是女兒推薦的。女兒說,如果趙本山的《鄉村愛情故事》是一杯白水,《老大的幸福》就是我喜歡的一大瓶青島啤酒。于是,用了兩個整天兩個半夜看完了《老大的幸福》,完整版的,41集。
其實,《鄉村愛情故事》是一杯白水這話是我說的,我連央視播出的剪輯版都沒看全,我真的認為太白水了,潤潤喉嚨可以,一點味道都沒有。我對此擔心趙本山,如此娛樂下去,人們的審美會由疲勞而生厭的,因為,娛樂不是藝術的全部,藝術歸根結底是要陶冶人們情操的,在情感、思想、行為等方面給人以啟迪的。
我是比較喜歡趙本山的小品和他的影視劇作品的,比如他的《鄉村愛情》第一部就挺有品位,可《鄉村愛情2》就有點勉強了,到了《鄉村愛情故事》則開始鬧了,故事粗制濫造,幾乎每集里都有瑕疵,總之,唯娛樂而娛樂,忘了電視劇藝術與舞臺二人轉逗哏的本質區別了,離真實生活越來越遠了。
《老大的幸福》雖然也相當娛樂,很多地方也很過分地高于了生活,但是,個中情節既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現實生活中可能沒有一個這樣的“老大”,若干個“老大”還是有的,藝術形象的“老大”是現實生活中多個“老大”的集合體,我相信,不論在東北、北京或別的省市,這個角色在生活中每個家庭都能找到影子,這是中國人家族生活的基本現象,是中國傳統文化、倫理道德的使然。
我有意拿兩部劇做比較,因為我既喜歡趙本山也喜歡范偉。他們一直在給我們帶來快樂,我更希望他們的藝術能不斷攀高,通過兩人兩部戲,我為范偉喝彩,為本山遺憾。
誠然,每個人的喜好不同,欣賞藝術的品味也不同,我好喝啤酒不等于別人也愛喝啤酒。不過,我想對不愛喝啤酒的人說,看著《老大的幸福》,我笑了,哭了,至于原因,肯定不是喝多了。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