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摔跤吧爸爸觀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后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摔跤吧爸爸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1《摔跤吧,爸爸》這部我笑著流淚看完的電影觸動了我太多太多。
當爸爸讓兩位女兒每天早上五點開始練習后,雖然兩位聰明的小鬼也反抗也耍小聰明,但是也一直在堅持訓練。從剛開始的父親鞭策監督到兩個人自動跑步鍛煉,這個過程中的變化是質的飛躍。從這個變化中我看到了習慣對一個人的影響,每天早上被叫醒到自己自動起床這就是習慣的力量。
我從電影中的父親身上看到了我爸的影,是的,看電影的股喲城中,我有好幾次都從電影中的父親身上看到了我爸的影子,感覺好多我經歷過的東西與電影重合在一塊,眼淚不自覺的落下來。
我爸之前對我也非常嚴苛,但是當時的我并不懂事,經常惹他生氣,現在想想覺得自己當時真是幼稚無知,更加覺得自己不懂事,不會體諒父母,不夠自律。
同時,我也明白了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其實是非常高的,看電影之前的我還不理解父母對我的愛,總覺得他們在一直限制我的成長與發展,我不管他們的任何感受,只想著去做我想做的,追求我想追求的,殊不知我的這些言行對他們的傷害是很大的,對于我的反抗他們很無奈也不知所措,甚至為我擔驚受怕,我當時還特別自以為是的認為就算跟他們吵架我也應該把我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其實跟父母好好說話的力量比我跟他們吵架大太多了。
這部電影其實讓我看清了很多我之前的額錯誤做法,隱形中幫助我成長了。
電影中大女兒在收獲了一個接著一個的金牌之后開始自滿,吃高熱量食物,開始各種吃喝玩樂,不聽父親的勸告,與父親疏遠,久而久之開始體力下降,撲面而來的是接二連三的失敗。從這點上看不自律對一個人的毀滅性力量。
從這點上我審視了自己的行為,一次一次的拖延,一次一次的做不到,這背后其實暴露出的是我的不自律不嚴謹不上進,是的嗎,用勸誡自己的話寬慰自己的話不停的說服自己,其實是自我麻痹,自我欺騙。
這樣的行為其實是成癮的,慢慢的就會開始降低要求,開始退步,這部電影讓我意識到這點很慶幸。
另外一點是主演為演這個角色增重28公斤,之后又成功減重練出一身肌肉,這么強大的毅力這是令人折服。
身邊的那些成功人之所以成功其實是有其原因的,要么專注,要么毅力驚人,同時也應該反思自己的失敗自己的碌碌無為實則是自己的懶自己的言行造成的。
無關他人,自己應該為自己的言行負責,學會承擔,這就是電影帶給我的感受感想。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2昨日端午節,女兒和同伴一同去看《加勒比海盜五》,回來我問如何,她說就那樣,我說要不你寫個影評如何?她不答應,我說,這樣吧,你寫《加勒比海盜五》,我寫《摔跤吧,爸爸》。
我這樣與其說是套女兒寫影評,其實是逼自己寫,因為自從看了《摔跤吧,爸爸》受到感動后就想寫點文字,二十多天過去了,還沒動筆。
也是在女兒的帶動下,我先前陪她去看了《摔跤吧,爸爸》,她明年就要高考了,學習這么忙,還要閑心去看一部印度電影,我起了好奇心,問她為什么,她說,她的同學都在談論這部電影好看,已經有很多同學看了,自己也想去看,我說,我陪你去看吧。
上周末,晚上十點多,正好和鄰居一家三口乘電梯,問他們為何這么晚回家,是不是去培優了,他們回答說是看電影《摔跤吧,爸爸》,看樣子很滿意,熱情地介紹我去看,我笑說早看了。都過去這么久了,電影還這么賣座?好奇地回家上網搜索,《摔跤吧,爸爸》的票房居然都上十億了,至今還在繼續熱播。
過去的不說,近些年,印度電影在中國如此賣座,還是頭一遭,在我看來,完全托阿米爾汗的功勞,年初,看過一部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同樣是阿米爾汗的主演,看來,這個阿米爾汗了不得,我這個不愛看電影的人一年之內,就只看過兩部電影,都是印度的,又都是阿米爾汗主演的。
電影中見一個發福的中年男子,我問女兒,這是誰,是阿米爾汗嗎?她說是呀,我說不像呀,我記得《三傻》中的是一個瘦精的年輕人呀,女兒說,阿米爾汗很敬業,為了演戲,故意增肥的,戲演完后,又減肥減回去了,咋樣?沖著這點,就應該來看。
我不禁暗暗佩服,就是這樣一個中年發福的形象,演盡了摔跤冠軍辛格遲暮之年的滄桑,壯心不已的情懷,培養女兒的辛勞,不滿印度體育現狀的憂心。
這是一個為體育強國夢而奮斗的勵志片,故事把摔跤冠軍培養女兒的歷程放在一系列背景下,一個重男輕女落后又充滿偏見的鄉下,自私貪婪而又充滿惰性的體育官員面前,充斥庸才的體育學院里,更充分詮釋了女兒冠軍獲得的艱辛,辛格矢志不渝的難能可貴。
雖然是真人真事改編,情節卻異常緊湊,富有戲劇性,充滿想象的張力和懸念,摔跤場面也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內容情緒飽滿,淚點很多,尤其是辛格在沒有獲得資金支援后的獨白,以及在體育官員面前為女兒爭取機會的據理力爭,充滿了對印度體育現實的不滿,發展的強烈愿望和愛國情懷。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3在我的印象中,印度影視一貫以其異域風情及歌舞魅力感染人,《摔跤吧!爸爸》卻將父愛和夢想結合得如此完美,并且聚焦金牌意識和女權意識,整部影片呈現出一種破而后立的格調,既有對現實的鞭笞,又有打破傳統的勇氣,動人心弦,令人熱淚盈眶,也讓我迫不及待的想寫點東西。
父愛
曾經是印度摔跤冠軍的父親,在為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之后,希望生個兒子來完成自己未實現的夢想,贏得世界級比賽金牌,但事與愿違,妻子連連給他生了四個女兒。一個偶然的機會,女兒在打架中戰勝了男孩,這讓父親眼前一亮,有了類似“花木蘭代父從軍”的靈感,決定對其中兩個女兒進行摔跤訓練,幫助他實現夙愿。在現代家庭教育的語境之下,這位父親很容易被冠以“自私”、“偏心”、“虛榮”的帽子,以自己的權力改變女兒的命運,逼迫女兒做她們不喜歡的事情......隨著劇情的發展,父親對女兒從事摔跤事業的規劃,其實是愛的成分大于父權的成分。印度的女性地位不高,常被當作家庭附屬品,很多女孩子未成年就步入婚姻,過上了繁雜而艱苦的家庭主婦生活。而影片中,摔跤老爸一直懷揣著冠軍夢,偏執地想將夢想延續到下一代,以“暴君”形象對兩個女兒展開魔鬼式訓練,甚至將女性象征的長發給一剪沒了,兩個女兒為此搭上美好的童年時光,乃至青蔥時光,不僅僅要承受著身體上的疼痛,還要飽受外界的非議和嘲笑。也許你會說,劇中父親獨斷專行,絲毫不尊重女兒們的個人意愿。但是,女兒們所承受的磨難,又何嘗不是別的女孩所仰望的幸福?他引導女兒們進入體育競技行業,徹底改變了女兒的命運走向,把女兒變成了一個擁有世界視角的現代女性。摔跤小舞臺,社交大舞臺,女兒所擁有的人生,其精彩程度要遠遠超過其他印度女性,這何嘗不是父愛的.偉大體現。都說父愛 ……此處隱藏7070個字……中,吉塔雖然進入了國家體育學院學習,但在準備為進軍國際大賽的訓練期間,因為沒有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監管,她逐漸開始松懈,完全扔掉了從前對待摔跤的態度。她與朋友去酒吧,開始留長發、涂指甲,開始吃油炸食品……她甚至覺得訓練,其實不需要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所說的那么講究。這使得吉塔在國際賽場上,一次接著一次難逃首輪遭淘汰的命運。不管你到底有多大的天賦,你在后期也是一定要努力的訓練,熟能生巧。如果說你不長期的練習,即使你有再多的天賦,也不能把它發揮到極致。
看了這個電影之后,每當我在學習一項新的技能時,我都會像《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當中給我的啟示去做。我始終告訴我自己:即使我有再大的天賦,后期也是需要經過刻苦的訓練的。也許正是因為這一點才能讓這部電影成為經典。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13最近由阿米爾·汗主演的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上映。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摔跤手爸爸打破性別歧視的藩籬,把自己的女兒訓練成摔跤冠軍的故事。電影剛上映,就獲得了爆棚的口碑,在豆瓣上,評分高達9.2。
不過,今天想說它,并不僅僅因為它可以給你帶來接近3個小時起伏愉悅的感受,而是因為這個故事所傳遞的訊息。“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根據真實事件而改編,講述一個來自小村莊的女孩子Geeta,通過多年的努力改變了印度體育摔跤項目的歷史記錄,她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印度文化中對女子的束縛。在她之后,有更多的女孩子開始參加摔跤這項運動,有更多的印度女孩子因為她獲得了額外的可能性。
在Geeta決賽前的那一夜她爸爸對她說:
“如果你明天贏了,并非自己獨享勝利,有幾百萬個像她們一樣的女孩跟你一起得勝,所有被認為不如男孩的女孩們、那些被迫做繁瑣家務的女孩們、那些被嫁出去生兒育女的女孩們,明天你不僅跟澳洲選手比賽,還是跟這些輕視女子的人比賽!”
網上有許多對電影里這位爸爸嚴苛教育的抨擊:抨擊他為了自己心中放不下的夢想逼著女兒訓練,跑步剪發摔跤,絲毫不顧及他們自己的意志,摧毀了他們作為小女孩的童年。可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突然就明白了:在你小的時候,你還不能夠懂得,一個來自小地方的女孩子,它的人生究竟有多少種不一樣的可能?答案:微乎其微。
父母的嚴格要求,是有他們的原因的。唯有從小的嚴格,由外向內的嚴格,才能為你的以后帶來一些可能性,盡管這樣的嚴格會承受許多的不被理解,盡管這樣的嚴格會耗費掉好多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密與理解,父母為了你今后的那一絲絲可能,被子女乃至社會誤解也在所不惜。因為他們知道未來的你肯定會感激當時那個嚴格的父母,等你羽翼豐滿、足夠強大、有了跟命運抗爭的資本,可以隨心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隨波逐流、不為了生活而生活的時候,那種自由、那種高度、那種發自內心的愉悅、那種多一種可能的選擇,將是你人生的一抹新色。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14首先,這又是阿米爾汗帶給我們的一部神級印度電影。可以說,這個時代的印度電影因為他而再度輝煌,甚至走向偉大。阿米爾汗的電影總能在幽默搞笑中給人以嚴肅、深刻的思考,他在引領一個民族進行思考和自我反思,在愚昧落后、人口眾多的印度,這樣的嘗試幾乎是啟蒙式的。所以他是印度電影的標志,是印度國寶級的演員,是偉大的導演。《三傻》的主題是教育,《我神》是宗教,這次的《摔爸》是勵志和親情。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是殘酷而偉大的。因為傾注了太多的夢想和希望。這些夢想,大多是他們年輕時的追求,因為遺憾所以希望下一代人能夠達成。
就好像人類歷史從來都是一代人站在上一代人的肩膀上學東西,沒有那些“肩膀”他們可能也會學到這些本領,只是時間和機遇問題。但是有了這些“肩膀”,下一代人就能用更少的時間學到更多的知識,而不必自己一一親身從實踐中得來。也因而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向前看,去實踐中創新和總結知識,推動人類社會進步。這些知識就是“經驗”。
每一代人在人類歷史中的作用都不過是承上啟下。但因為是人,我們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所以父母在傳遞知識的過程中有自己的主觀取舍,而子女在繼承知識的過程中,自己的三觀一旦形成,也會對這些知識中的一部分產生懷疑甚至抗拒。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與父母的對峙關系。特別是對家庭中的主導者和權威者——父親。
但每一個男人在他從男孩子成長為男子漢的過程中都必定少不了各自的閱歷和磨練,也因此使得每個父親都擁有不同的魅力。而隨著下一代的不斷長大,他們越是能夠在不知不覺中認識到這一點,對父親形象認識的轉變也幾乎一致為“男神或英雄——普通人——有一技之長或者可敬的人”,對父親傳授的知識的接受態度也基本為“全盤接受——拒絕接受——選擇性接受”。不是父親變了,變的是成長著的我們。比如《大魚》結尾,兒子最終理解了父親,父親的故事不管真假已經成為兒子心中永恒的傳奇,他的童話劇本也已改編成小說,甚至搬上銀屏,風靡全球;《摔爸》最后,大女兒在屢經挫折后選擇了相信父親,并且在父親的戰略下最終獲得了世界冠軍。
很多人認為這是部運動勵志片,但無論從片名還是影片內容,我們很容易感受到它要說的不止這些。還有一個值得永恒探討的話題,那就是關于“親情與教育”。
摔跤吧爸爸觀后感15當周圍反對的聲音圍繞著他,他是否會放棄努力?當前路的光明遙遙無望自身卻有點困難時,是否會中途放棄?當他寸步難行時是否會向困難妥協?
可他卻沒有,可他卻咬著牙走下去。他是誰?他就是我們本片的男主角:父親。父親是個摔跤高手,他一直想要個男孩,可卻都是女孩,她發現了女兒摔跤的天賦后,從此她讓女兒練習摔跤,可這條道路問題重重,首先就是村里的人都反對,他們說的話大多不同,可核心觀點卻出奇地一致。在印度,婦女就該在家中做家務,而不是去練習摔跤,而在比賽場上,報名處的工作人員的嘲笑,來自觀眾們的輕蔑無一不在說這一個觀點,他們認為。女人走上摔跤場無疑是自取欺辱,而我們都是父親,卻不在乎這一切,他與工作人員爭執,在場邊為女兒加油喝彩,并做指點。
斗士的家境并不富足,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職工,他在摔跤場被拒后,他親自彎腰割稻田開辟出一塊地作為摔跤場,并在申請體育基金被拒后,他又親自用棉被做了一塊用于練習的墊子,在公司請假被拒后,他毅然辭掉了工作,回家指導女兒練習。努力克服困難,但這一切的困難又是對女性的輕視和人們都不解才導致的。我印象最深的有兩個環節,一個是早晨,女兒們還沒有起床,這個爸爸早早起來了,坐在女兒的床邊為女兒按摩揉腳,因為女兒們已經奔跑了一天,兩只腳又麻又酸,根本沒有力氣,妻子靜靜的走到她身邊問他為什么,他說在這條路上他必須先扮演教練,在扮演父親,只能在這時他才能脫下教練的外表,露出來父親的真情。
而另一個,就是在最后的比賽之前,他父親告訴她,他沒有什么辦法,只要記住這一切,他并不是為自己而戰,而是為了印度成千上萬受壓迫婦女的自由而戰,如果你勝利了,你將領導并激勵他們。這時他像一個英雄,在男權社會為了女兒尋找尊嚴孤苦奮戰的英雄。
當國歌響起的那一刻,他流淚了,因為他知道他女兒贏了,他為女兒選擇這一條路沒有錯,在成功之前都將會有無數困難纏繞,但要眼朝前方,勝利必將來到。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