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5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需要寫一篇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你會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今天看了一部好電影,叫做《放牛班的春天》,已經很久沒有看到怎么好的電影了。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里面的情景讓你感動,看完之后很久你還是會在那個余波中,一種發自內心的感動,讓你想哭卻也想微笑。
《放牛班的春天》是用回憶過去的方式進入影片的,很容易就能吸引觀眾的興趣,不過一開始不覺得怎么吸引人,越往下看越發現它的精彩。《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一群住在池塘底教養所的問題兒童的故事,講述他們從問題兒童到在音樂代課老師馬修的引導下,組成了一個合唱團,使心靈得到凈化,從黑暗走向光明,未來充滿希望的這樣一個故事。慢慢看下來,你會發現里面的每個小孩都是讓人心疼并感動的,你會為他們的改變而感到喜悅和感動。這些被仍進教養院的兒童,他們孤僻、撒謊、惡作劇、搗亂,有的小孩是孤兒,有的是單親家庭的孩子,還有的是被不負責任的父母仍下不管的小孩,只因為曾犯過錯誤。這些可憐的小孩,他們本該在父母的懷里,在溫暖的家中,享受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接受良好的教育,可是他們進了教養所后,面對的卻是脾氣暴躁,武斷,喜歡使用暴力和體罰解決問題,把他們當成晉升手段的魔鬼校長,他們一犯錯就會被關禁閉,長期做勞動以彌補過錯。孩子們過著如地獄般黑暗的生活。幸而在這時,他們迎來了生命中的春天——音樂老師馬修的到來,他為他們帶來了陽光和歡樂!
馬修老師也許不夠有耐心,他也會對他們發脾氣,呵斥他們,可是那是在他的學生們搗蛋的時候。馬修老師用他的愛心和寬廣的胸懷教育并愛護著他的學生們。在他進入池塘底教養所的第一天,他目睹了學校醫護人員馬桑在學生的惡作劇下差點弄瞎雙眼的事件,但在面對他的學生時,他還是深具愛心的。一開始馬修的生活也不好過,學生們抵觸并作弄他,不配合他的教學,把他的話當成耳邊風,可他還是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保護并感化他的學生。在離職的老師提示下,他知道了惡作劇的學生,馬修私下跟他協議,讓他在每天放學后去照顧馬桑大叔直到他痊愈,免除了那位學生被校長體罰的危險。另一位很有名的學生是皮埃爾,在其他老師的眼中他是有著天使臉孔魔鬼心腸的壞學生,生活在單親家庭,可是媽媽很忙,為了賺錢養活家庭沒空經常去看望皮埃爾。媽媽的漂亮很別人的流言讓皮埃爾很痛苦,所以經常犯錯搗亂而被關禁閉,媽媽為了他的生活很辛苦的在餐廳打工,可是兒子的叛逆使她很失望,所以兩人的相處和溝通很有困難。在馬修老師的調解下,他們慢慢的理解了對方并解開了心結,最后媽媽把他從教養院接了出來,他們幸福地生活了在一起。
在劇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學生們合唱時的歌聲,雖然是聽不懂的外語,可是會使在聽著的人不由自主的流下眼淚來,用天籟來形容一點也不夸張。那是震動靈魂的聲音!除了感動和贊嘆之外,還是感動和贊嘆!特別是聽主角皮埃爾主唱的時候,整個階梯教授都沸騰了。
在池塘底教養所里,課余時間是枯燥乏味,沒有任何娛樂節目的,最寶貴的便是自由活動時間,可是這個經常因為校長的不高興而被取消。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馬修發現了學生多唱歌的興趣和天賦,在與學生不斷的接觸中,這些孩子給了他靈感和激情,于是他便抓住這個機會,團結全班同學組成了合唱團,也使學生慢慢的接受并敬愛起他來。馬修創建合唱團的事受到了校長的阻止,但是在其他老師的幫助下,得到了伯爵夫人的支持并前來觀聽合唱團。皮埃爾是合唱團的主唱,可是那時候他犯了錯,馬修先生想讓他受點教訓,一開始他沒讓皮埃爾上場。不過合唱團沒有皮埃爾的主唱有點發揮失常,皮埃爾最后在馬修的允許下唱出了自己的懺悔和被寬恕的感激,在他動人心魄的演唱和配合中,合唱團完美的演唱給了每個人心靈的平靜和感動,那是來自天上的天使的祝福,每個人都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未來。
影片的最后,教養院受到了曾轉學到教養院受管教的處于危險邊緣的學生蒙丹的報復,他縱火燒了教養所,幸而當天馬修帶領所有學生去外游玩而因此化解了危機。可是馬修卻因為被院長遷怒而被開除了。馬修離開了教養所,可是為了讓孩子們洗上熱水澡而去偷院長私藏木材、替他們向院長求情的他卻已經深深的留在了孩子們的心里,讓他們溫暖并快樂。影片的最后,院長在其他老師和學生的告發下被革了職,而馬修就在某個不知名的地方,默默無聞堅持著自己的事業。
《放牛班的春天》真的是一部很好的電影,它有令你開心大笑的片斷,也有讓你心情沉重的情節,更有讓你一直縈繞于心的天籟之音。是讓你看了還想再看一偏,久久也忘不掉的讓你感動和充實的電影。它還告訴你,要珍惜兒童、愛護兒童,給他們溫暖快樂的童年,讓他們成長為健康而向上的人,讓他們一直懷抱著善良、愛心和寬容。這樣的電影,還等什么呢?趕快去看吧!!!
好像寫了很長,也許詳細有余,卻不夠清楚全面,希望多多包涵了,很久沒寫這么長的文章了。想知道是什么樣的電影,不如自己去親身感受一下吧!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2《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電影,劇情是描寫一個原本在院長眼中,是一群不守規矩,沒有教養、無可救藥的孩子,如何在一位教音樂的代課老師耐心教導下,脫胎換骨,蛻變成溫文儒雅,乖巧懂事的可人兒。
電影中的院長,對孩子不僅沒有耐心,而且往往對犯了過錯的孩子,處以嚴酷的體罰,例如:將小孩單獨關在禁閉室,無視這些孩子的驚恐害怕,馬修老師則完全不同,他對孩子充滿了愛心,對犯錯的孩子,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給予他們改過的機會,在他的循循善誘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們的自信,找到了屬於自已的春天。
在學習的路途上,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力,可以說是無遠弗介,一位壞的老師,可以毀掉一個孩子的一生,反之,一位好的老師,往往一句溫柔的鼓勵,一個肯定的眼神,就可以讓他人眼中,毫無希望的壞學生,重新找到他們自己人生的方向。
當一位好老師如此重要,卻非常困難,因為面對一群不同個性,不同資質的學生,如何因材施教,實在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在我看來,“「耐心」是一位好的老師,最須要擁有的,對學生不要時常大吼大叫,甚至拳腳相向,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只要用愛心與信心,總有一天,學生們會蛻變成美麗的蝴蝶,為老師帶來驕傲的。
一個名叫“石池”的學校有著一群特別的學生,他們就像校名一樣:掉落在池底的頑石。所有的老師都管不住他們,唯一行得通的便是校長的暴力管理。孩子們就這樣活著。
看完影片之后,才知道這個“放牛班”與真正的“放牛”一點關系也沒有,所謂“放牛班”指的是一幫問題少年,他們的性格,脾氣和他們短短的卻復雜萬分的人生歷程,而春天,是一種希望,是一種“重新”之意,一種冬天過后又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象征。中國博大精深的五個字翻譯后,一種隱喻恰到好處的展示了影片所想表述的含義。< ……此處隱藏22257個字……還是有著小丸子的搞怪笑園每個孩子在他降臨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都是天使,給我們帶來歡樂,帶來期望。(就如《三字經》中說的:人之初,性本性。)
但長大了又是如何呢為什么天使會變成魔鬼呢
原先,魔鬼是感覺被遺棄的天使為了獲得關注的一種反叛,那并非他的本性。影片中的皮耶爾--擁有天使的面孔,魔鬼的心靈,是一個十分反叛的孩子,可是馬修卻看到了另一面:他在唱歌方面的潛力。然而馬修卻用自我愛心、信任、寬容、真誠將“魔鬼”拯救,慢慢的變回“天使”。可能那時孩子們的心靈,真的是在天堂了,因為被認可,被肯定,被贊揚,或許他們真的是第一次找到了自我。再來想想我們的孩子,當他們因為犯錯而戰戰兢兢的走到我面前的時候,批評、懲罰或許有效,但想想這并不是最好的辦法。我們應當看到:孩子們都有自我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我們怎樣去發現,怎樣去挖掘,怎樣去引導。我們作為教師應當用發現的眼睛,去尋覓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或許我們教師每一次真誠的表揚,每一次的寬容,都會給他們一份自尊和自信。
作為教師寬容和真誠真的很重要,“放羊班”的孩子找到“春天”跟馬修教師的真誠和寬容是分不開的。寬容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教育的智慧。學生之為學生,就是因為他們還是孩子,有缺
點,不懂事,甚至會犯錯誤。教師之為教師,就在于我們年長于學生,涵養勝于學生。寬容能使我們看到歡樂的曙光,享受教育的過程,感悟人生的成長。僅有寬容,才有真正的理解;僅有理解,才有會心的溝通;僅有溝通,才有真誠的信任。其實,無論這個世界多么不樂觀,多么灰暗,其實一些也只是偽裝的,其實人人心中都有愛,人人心中都明白感恩,人人都可體會別人對他們的仁慈與付出。真誠的愛在世上是稀有的,但也是人間最寶貴的。每個人心中都渴望理解愛。馬修教師,一個懷才不遇的作曲家,一個在世間不被重視的窮教師。他所付出的心血沒有白費,至少重燃起一些孩子們心中的期望,看到了自我的“春天”。一位教師能夠讓一個孩子得到對自我的肯定,對人生的期待,真的很偉大!但并不是每一個教師都是偉大的。每一位孩子都渴望著在自我的人生路上能遇見一位好教師,能夠遇上便是一種幸福。而做這種教師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像馬修,雖然被校長開除了,但那一雙雙從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個個寫滿了孩子最真摯祝福的紙飛機已足以讓他感動,讓他幸福!
再仔細想想我作為一名教師我的價值又再哪我何嘗不學學馬修也用自我尊重、寬容、愛心、真誠去感動孩子們,去接納每個孩子,讓他們在自我的世界里找到自我的“春天”,讓他們在自我的藍天中自由的翱翔,越飛越高!作為教師我也渴望自我也能象馬修一樣收到孩子們的紙飛機,寫滿了祝福與期盼的紙飛機!更期望在自我的教育事業中真正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5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集體的智力財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師的個人閱讀,真正的教師一定是讀書的愛好者。20xx年的寒假里,我們邀您一起讀書!今天刊發安徽省鄉村首席教師夏冬紅工作室成員葉小江的讀書(觀影)收獲,是為第3期。
一不小心就成為了夏冬紅工作室的成員,我誠惶誠恐。一年前,夏老師招募工作室成員時,我是不敢和不情愿的,課上得不行,也不太會寫,各方面能力平平。礙于他是我的直接領導,又有私交,再一想工作室成員中有厲害的,我可以濫竽充數的,就勉強答應了。當然夏校長也是知道一點我的想法,他總有無盡的教育情懷和工作動力,是真的想幫我,讓我成長。
可是我又能成長到哪兒去呢?天生愚笨和不夠勤奮,年齡層次擺在這兒。這次,工作室的一份倡議書,我就有點傻眼了。我好久沒有完整地看過一本書了,去年他送我的兩本書還擺在哪兒沒動呢?可是這作業總得交,不得已找到了這篇五年前的陳年舊文充個數,還不是讀書筆記,是觀影筆記,汗顏!但愿接下來的生活能允許我能靜下心來看點書,也能找到一點春天。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說的是一個專門收治“問題孩子”的學校發生的故事。在這所學校,大家把壓制、懲罰當成常規的教育手段。校長和老師都有暴力傾向,他們幾乎習慣了以暴制暴。因為孩子們問題多多,打架斗毆,毀壞公物,甚至襲擊老師校長。學校里彌漫著著混亂、恐怖不安,不知下一刻會發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在這其中還有一個班級最難管,就是影片中的“放牛班”。但這一切卻因為一個平凡、禿頂的中年老師的到來而發生了奇跡的改變。這位老師叫“馬修”,他不主張懲戒孩子,而是教孩子們學會愛和付出。班里的一個男孩把一位老師的眼睛弄傷了,馬修老師沒有懲罰他,而是讓他去照顧受傷的老師。無論孩子們多么不可理喻,他都一一接納,然后用愛付出,暖化孩子的心靈。
問題孩子都是缺愛的孩子,大多生長在問題的家庭里,這些孩子用對抗,破壞,甚至毀滅自己的方式來表達憤怒,或者自我保護。馬修老師用音樂這個神奇的魔棒引領孩子觸摸生命的美好。美好的音樂是鏈接自然的,是通向心靈的,飛往天堂的。馬修老師沒有關注孩子的問題,而是啟發學生體驗生命的美好。他組建了一只合唱隊,讓不同的孩子都浸潤在音樂中,一個失去雙親不會唱歌的孩子,馬老師讓他當老師助理,最后他變得樂觀勇敢,也會哼哼幾句。一個唱歌跑調的男孩,老師讓他當樂譜架子。一個憤怒憂郁的男孩,老師激發他的音樂天才,并且推薦他去更好的學校……
這個混亂不堪的“放牛班”,如果放在我手里,可能會愁眉苦臉,寢食難安想對策。可是馬老師并沒有想著怎么解決問題,他只是關愛孩子,帶領孩子練習合唱,享受音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一段時間下來,孩子們的問題越來越少,學校變得美好和諧了。連校長似乎也忘記了學校鐵的規定——懲戒。
這樣一部教育電影不得不引發我們教師的思考:什么是教育?為什么有那么多問題孩子?《說文解字》里說,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始作善也!也就是說,如果教育別人的人自己做不到,他就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一個老師希望學生積極向上,熱愛生活,他就需要作出好樣子,當他做到了,不用反復說,孩子就已經學到了。教育要啟發學生心靈的美好,《三字經》上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性的根本都是善良的,為什么有的人變壞了,那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好的教育,被周圍人不良習氣影響熏壞了。看看剛出生的嬰兒,他們是那樣天真可愛,純凈純善。老子形容這樣的孩子接近圣人。
孩子變壞了,現象背后的本質就是孩子生命的土壤已經不健康了,已經不能給予孩子正能量了。當孩子充滿負能量的時候,懲戒只能暫時地壓制住孩子。但是被壓制的生命是要反抗的。以暴制暴,只能讓孩子更加暴力。中國傳統教育主張:抑惡揚善,揚長避短!發現孩子的優點,讓他學會接納自己,愛自己。凡是有問題的孩子都是從不接納自己開始。沒有哪個生命天生就喜歡和別人對抗,人們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渴望愛和溫暖的。
引導孩子向往美好,觸摸美好,感受美好,是我們老師責無旁貸的責任,老師教給孩子的知識是有形的,我們陪伴孩子的這一段路程中,能夠讓孩子感受愛,學會愛是無形的。學習的目的是什么?難道不是為了更幸福,更好的感受無形嗎?
一個有愛的孩子,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春天。一個有愛的老師,他到哪里,哪里就會綻放花朵。愿不遠將來,教育更加和諧,家長們都能歡欣,孩子們皆成棟梁!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