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薦】滿分作文匯總8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滿分作文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晨,太陽冉冉地升在東方上空,大地披上了紅裝,艷麗的云霞,承受著光,煥發著色彩。朝陽把它的光芒射向湖面,微風乍起,細浪跳躍,攪起滿湖碎金。
中午,太陽不再是早晨的溫柔,它將刺眼的光芒射向大地。野草無奈地在酷熱中熟睡,花兒無力地低垂著頭。風像從火爐里扇出來的,熱騰騰,刮到身上,熱辣辣地灼人。
傍晚,太陽收斂起刺眼的光芒,變成了一個金燦燦的光盤,紅光披灑在湖面上,幾朵粉色霞云飄逸,發著瑰麗的光。它照在湖面上就浮光躍金;它照在綠樹上,綠樹就顯得更加翠綠。
夕陽獻出了最后一絲余暉,微笑著逝去了。然而,明天早上,一輪紅日又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真是美麗的寒假啊!
每一分每一秒,我們都在成長的道路上邁出一步,我們多么高興,因為每一刻都有理由享受這種快樂的成長。童年的步伐是懵懵懂懂的,但每一個腳印都是美麗清晰的,充滿樂趣;童年是一朵潔白的云朵,懷著希望和夢想飛來飛去。童年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雖沒有盛開,但擁有美好的幻想。
都說小時候擁有金色的童年,是啊,我們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下,在田野里不停地拉著小朋友的手追逐奔跑,吃著陽光下變得溫暖的棒棒糖。笑聲隨風而來,即使它落下,也不會消失。在童年時代,有太多美好的事物是我們以后再也無法享受的。那些溫暖的陽光、稚嫩的臉龐,都是只有童年才能享受的無憂無慮。
童年的花朵總是燦爛的。童年的日子是沒有悲傷的。上小學時,我們期待上學,對校園生活充滿無限的幻想。我們有著最真誠、最美好的友誼,同學們熟悉的臉綻放甜美的笑容,帶來熱情的祝福和問候。在教室里,在老師的生動描述下,我們在知識海洋中徜徉,感受到來自另一個天地的陽光。課堂氣氛愉快,空氣中彌漫著孩子們純真、燦爛的笑聲,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友誼被串成一串串在空中飄揚的音符,歌唱著師生之間的默契和和諧。
小學畢業,我們的步伐漸漸地穩定下來,步入青少年時代。可以玩的時間更少了,身邊有更多成熟的人物,曾經天真可愛的面孔漸漸地褪去了孩子氣。思想上的成熟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成長,我們享受閱讀、思考和學習的樂趣。
成長告訴我們,人不能生活在回憶中,而是要展望未來。
通往未來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對于未來,我總是以樂觀的態度進行想象,想象著未來的光明與美好,因為我們必須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奮斗。
一
少年輕狂醉涂鴉,曾言仗劍闖天涯。青驄馳過銀蓬舞,巨闕凌空舞狂花。真豪俠!半盞殘燭塞下曲,一壺濁酒滿江紅,望天狼,想伶仃,腳踏山川萬里,恨如江水匆匆,嗟嘆不能置身舊時空,好圓少年夢。
二
春花秋月曲未終,胭脂淚中離人影。林花謝,滿目春紅,誰吟罷朝來寒雨夜來風?梨花院落溶溶月村外林邊淡淡風,初識芳華,不覺深醉情中。曾夢想,執子手,任風雨滿前程,看花開復凋零,與子偕老,憑青春,去如落紅。不用剩把銀釭照,猶恐相識是夢中。空吟雨霖鈴,一別關山千萬重,三變尚能泊舟楊柳岸,唯有我,夢斷情殘,空辜負如花年齡。
三
秋雨瀟瀟長亭,一道山巒別人影,隔不斷似水柔情。春夢方醒,更知秋寒露重。長歌一曲誰聽?
高山流水子期懂,恨不能,將今生賦予春秋圓舊夢。昨日黃花成舊景,鬢微霜,滄海桑田疾如。多少少年夢,都賦予繁華凋敝繽紛葉,任流水,飄落紅。
教師,這是一個多么神圣的職業。我大聲說:“我要做一名人民教師!”
假如我是教師,我要致力于教學改革,拋開老一套不適應現實的教學方法。我要開設朗讀課、演講課,我要召開信息傳遞會、知識討論會……我要引導孩子們在課堂上各抒已見,暢所欲言,拓寬他們的思維,開發他們的智力,讓他們用智慧的鑰匙去打開科學寶庫的大門,讓他們邁開矯健的步伐,攀登科學知識的高峰。
假如我是教師,我決不會讓學生整天攥在書堆里。我要帶他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盡情領略的大自然的美景。春天,我們漫步在百花叢中,觀賞姹紫嫣紅的牡丹、純潔嫵媚的芍藥……夏天,我們留戀在浩瀚的大海邊,踏著海浪,撿拾貝殼。秋天,我們要去觀賞那紅葉似火的楓樹林,去山坡上采集標本。冬天,我們要去看那郁郁蔥蔥的青松。,傲霜斗雪的臘梅……啊!這一切充滿詩情畫意。神奇的大自然,到處灑下孩子們銀鈴般的笑聲,到處投下孩子們歡悅的身影,到處留下孩子們小小的.足跡,我要讓他們在游玩中得到啟示,再歡笑中得到教育。
假如我是教師,我一定像慈母一般無微不至的照顧我的學生。呦,那是調皮鬼不小心劃破了手,血流不止。我的心想塞了團亂麻,急忙帶著他來到衛生室。看著他包扎好了,我心里一塊石頭才落地,舒了一口氣。哦,這個女孩,名叫小佳,父母不幸去世了,她像一只孤雁,那雙大眼睛經常噙滿了淚水。我輕輕地擦去她臉上的淚水,用火一般的熱情,用親切的話語,撫平他內心的創傷,讓她的臉上重新那個心綻開甜甜的微笑。
看,我培養出的學生,有的是市長,有的是醫生,有的是工人……當我們走出校園時,一批批投入到建設四化的隊伍時,我感到欣慰萬分。
但是,這些“假如”畢竟是今天的遐想,明天在向我召喚。為了實現自己的美好的理想,我愿披荊斬棘,去追求,去奮斗……
【作文題目】
春節拜新年,端午賽龍舟,中秋賞明月……一個個傳統節日,蕩漾著兩千年不曾間斷的精神漣漪,連系著泱泱華夏的繁衍生息,演繹著中華民族的文明。
請任選一個傳統節日,自擬題目,結合生活經歷,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作文題目中必須包含我國一個民族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臘八等等;2.敘事感情真摯、樸實、自然;3.文體不限(詩歌除外);4.避開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5.書寫4分。(40分)
【滿分作文】
夢回中秋
那嫦娥啊,長得可俊呢,那眉毛啊,就像那初三四的彎月······”
“奶奶,嫦娥比我還俊嗎?”
久違的聲音毫無防備地傳人我的耳朵里,恍惚間,我看到一個扎牛角辮的小女孩,手里拿著一個又大又圓的月餅,一邊啃月餅,一邊拉著奶奶的衣角,嚷著要奶奶繼續講故事。奶奶在灶臺邊忙碌著,鍋鏟翻炒,一道道色香味美的菜便擺在了飯桌上。“小家伙,這么大的月餅塞不住你的嘴?”奶奶回頭看著可愛的孫女,滿臉的慈祥與滿足。女孩“咯咯咯”笑了,轉身拿起毛巾,踞起腳尖,擦掉了奶奶額頭的汗珠。
又一陣香味撲鼻而來。原來小院中央擺了一張木桌,桌子上擺滿了好吃的:笑吟吟的蘋果,樂呵呵的梨,被切成蓮花狀的美麗的西瓜,還有尊貴的“月兒爺”(是一個大月餅,上面寫著“月”字,這個“月兒爺”象征團圓,要全家分吃,幾口人就分幾塊)。一輪圓月升起,斜倚在東方的夜幕上,暖暖的,給院里的老樹也披上了金色,樹下的光斑影影綽綽。小屋內,一家人正圍坐在土炕上吃團圓飯,小女孩又說了什么,逗得大家前仰后合。風,悄悄地,老樹也不再細語,都在傾聽這中秋里的幸福與歡樂。
“哇—”正陶醉在美妙世界的我被一陣孩子的哭聲驚擾,原來是小女孩正和奶奶一起把供完月亮的水果往家里拿,沒想到一個趔趄摔倒了,盤子里的蘋果也掉了。奶奶匆匆趕來,扶起小女孩,揉揉她的小膝蓋說:“中秋節可不敢哭,得罪了月亮,她以后就不來了,一會兒分‘月兒爺’時,給你分塊大的啊!”奶奶輕輕將小女孩抱起,小女孩不哭了。果然,奶奶把“月
兒爺”擺在飯桌上,用刀切開,邊切邊說:“這一塊是你爸的,這一塊是你媽媽的,這一塊最大的給你……”
圓月掛在當空,溫潤如玉,她安詳地注視著這個溫馨的小院。
……
時光啊,你無情地湮滅了那段溫暖的歲月,只留我在無數個夜里夢回小院。夢里,還是小女孩的我是那樣的快樂,奶奶是那樣的健康和無所不能,圓月是那樣的溫暖柔和……
拔節,積淀,儲藏,慢慢成熟,慢慢長大。
陽光鋪展在甘蔗墨綠色的莖桿上,蒼翠而自然,就像我那個長大的夢想,在心底最柔軟的地方悄悄流溢……
爺爺是一位地道的農民,在屋后種了一小片甘蔗林。每當甘蔗長成的時候,他總拉著我的手到那里飽食一番。
他用潔白的大牙劈開堅硬的外皮,遞給我白嫩的甘蔗芯。我放入口中咀嚼起來,渣縫間溢出的甘甜的汁水滑過我的喉嚨,滿口清新。我瞇著眼,微笑著。爺爺也對我笑著,他撫著我的頭,皺紋堆疊在一起,眼眸中吐露著對我深沉的愛。我把手伸到爺爺寬大的手心里,他輕輕地將手一翻,我的小手就緊緊地包覆在里面,那感覺,切近,溫暖。
甘蔗一天天長高,一次次被砍倒,不斷地拔節。我也在這不短的時日里,漸漸長大。
正午,我步入甘蔗林,信手砍倒幾株成熟的甘蔗,坐在濕軟的泥地上慢慢掀開外皮,想吮吸那久違的甘甜。驀地,我不禁將口中吸入的酸汁吐出。我怔怔了好久。那時候,我就像被戲弄的花貓,不知道原本的甜汁為何因此變了味道。
后來,變得睿智了,變得成熟了,我才明白:甘蔗的糖分是葉子經過光合作用傳送至莖桿慢慢積淀下來的。所以,最末的一端最甘甜。也許爺爺是熟知這個道理的,所以童年每次接到手中的甘蔗才那么甜潤。
那我們的成長呢,不也是慢慢積淀,慢慢努力,慢慢經受挫折而不斷向前的嗎?也許緩緩,漸進積累下來的才最珍貴,最耀眼;也許只有我們最初打下的根基才會使生命的鮮活不斷融入成長。
生命就是這樣慢慢衍生,慢慢補充的歷程。就這樣,懷著理想,懷著對未來無限的憧憬,調動全身的力量,在時間的匆匆洗禮中我學會慢慢成長。
慢,是人生最初的姿態。成長需要日積月累的填充,不斷讓整個人生變得芳香、甘甜。
世界之大,五花八門,紛紛擾擾,又條分縷析,一切都不是偶然的,偶然中有必然,必然又都通過偶然呈現。仔細想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莊子說的是對的,人之所以為人,就是要學會原其美而達其理。
大畫家吳冠中說,“如果畫,一定要畫出新的想法,新的感受,重復自己是可恥的。”也有人說,“重復是成功之母”,達·芬奇就是從畫蛋的重復走向成功的。這兩種說法并不矛盾,反而提示了我們,要學會推陳出新,在重復中尋求創新和突破。
我又想拿孔子說事。據說孔子拜襄子為師學彈琴,老師教了他一首無名古曲,恢弘古奧,孔子弦歌不休,反復彈奏。過了五日,師襄子說你已經很好了,可以益也。可孔子卻說“習其曲,未得其數”,繼續反復練習。后來又說“未得其志”、“未得其人”而一再要求老師緩教新曲,直到和老師一起探討古曲中的意旨氣韻,感受到一位“面色黧黑、眼若望羊、如王四國”的賢德之君形象,也讓師襄子恍然大悟,這即是古曲《文王操》,才有這般浩然正氣貫穿,稽考果然,老師當即對學生避席再拜。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蘇軾也說“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都說明了一個道理,潛心揣摩,重復練習,不斷實踐,聯系理論,達到量的積累,有時就能實現質的飛躍,獲取那個眾里尋他千百度的東西,那個新的境界,新的收獲,也就是吳冠中所說的新的想法,新的感受。這個想法和感受就是現活的思想和創意,也是作品的價值,技藝的價值。對藝術而言,我們常說有“會、能、擅、精、化”五個境界,每個境界的提升都必須付出代價,重復練習是不二法門,笨功夫、死功夫都是必須下足的,下足了就熟能生巧,就死去活來,就可能融會貫通、推陳出新,或者出現創新和突破。
邁克爾·喬丹在賽場上叱咤風云決不是偶然的,他以不間斷無限次的投籃練習為底氣。王羲之的墨池、懷素的筆冢、孔子的韋編三絕背后都有著從重復走向突破的歷練。詩仙是怎樣煉成的?也許源于鐵杵成針的啟示。詩鬼是怎樣煉成的,“是兒必將嘔出心血乃已爾”。所以,完成了原始積累才可能進入自由王國,才可能妙手偶得出渾然天成之作,才能進入揮灑自如、任意馳騁的藝術境界,歷數古今中外、行業門類,概莫能外。
當然,做一個有良心的藝術家,抄襲別人和重復自己都是可恥的。這一點吳冠中做到了,他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睿智廣博,是智者、長者、藝之成者、俠之大者。重要的是他真實,不趨炎附勢,不急功近利,不欺世盜名,所以落筆處往往有新意,有情思,往往是經典之作。
張橫渠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的,新時代的人,特別是讀書人,依然不能背離一些原則,依然要有責任和擔當,而潛心積累、銳意創新則是讀書人的良心,也是時代的使命,朋友,努力!
說到遠方,我一開始就想到的是媽媽那遙遠的故鄉。那里沒有風景秀麗的景色,沒有特別的物產,但那里是媽媽出生、長大的地方。
媽媽總是跟我講起她的故鄉、她的小時候:小時候,我的玩伴很多,總是三五成群地去田野、河邊、樹林里快樂地玩耍、尋寶甚至去探險。春天,當柳樹將要發出嫩芽時,我媽媽總是讓我爬到柳樹上挑選那些去年剛長出的比較粗、直的枝條,把它砍下來,插在池塘邊,這樣它就成了一顆獨立的柳樹。那時的我,總是在想,柳枝寶寶可真勇敢,離開媽媽也能健壯地成長,要是讓我離開媽媽,想想都很痛苦。但那也只是一閃而過的想法,孩子總是容易被一些其別的事物所吸引。春天最快樂的時候,莫過于槐花盛開時,一串串的槐花掛滿枝頭。這時整個鎮上都彌漫著槐花的清香,聞著槐香入眠,是最幸福不過的事了。大人會準備好一根長長的竹竿,并在竹竿頭上綁好一把鎌刀。小朋友們先爬到樹上,大人把竹竿遞給孩子,在下面挑選一些半開的槐花并讓孩子幫忙把它打下來。你要問我打槐花干嘛?這你就不知道了,那種半開的槐花生吃甜滋滋的,要是把它洗干凈拌進些許面粉,加些鹽、調味品放在鍋子里蒸一蒸,那就是一道美味佳肴了,放在嘴里嚼一嚼,感覺整個春天都融化在嘴巴里了。夏天,我和小伙伴們在池塘里一起快活地游泳,大人們在岸上一邊看著自家孩子一邊夸贊哪個孩子游得好。那時,鴨子都是放養的,它們隨時都可以到池塘里游泳,游累了就會在岸邊休息。若是誰能在池塘里撿到鴨蛋,晚上就會有鴨蛋吃了,于是小伙伴們就喜歡潛入水中,希望撿到寶貝。秋天,田里莊稼都熟了。我和小伙伴們就開始到田野里尋寶了,別誤會,我們是去找一種叫香天寶的野果子。它的外形就像燈籠,外面裹著一件淺黃色的衣服,果子小小的藏在里面,要是找到了熟透了的果子,吃到嘴里那香味久久不散,每天一放學就能在田野里看到我們樂此不彼的身影。冬天,天上飄著雪花,地上鋪著雪毯,樹上披著銀裝,到處一片潔白。我和小伙伴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開心了……聽著媽媽緩緩的講述,我感覺自己也隨著媽媽去神游了一番,收獲了很多來自媽媽故鄉的美和歡樂。
遠方是媽媽對故鄉的懷念,是媽媽美好的回憶。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