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船借箭》聽課報告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草船借箭》聽課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習老師李凡講的《草船借箭》
聽完這堂課,我覺得需要注意的點在于,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中,只有良好的民主伙伴關系,才能進一步創設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
上課過程中,大多數學生是“疑而不問”,那些不善于質疑的人,一般學習態度懶散、知識面狹窄,而樂于發問的人卻思維活躍,解決問題能力比較強。質疑就是刺激學生積極思維的誘因,也是促其發奮學習的動力。有了質疑,學生就會產生求知欲,變被動接受為主動追求。學生由疑而問,也是一個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過程。因此我們要保護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膚淺的問題。
在教學中,只有那種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空間的教學,只有那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學習方式的教學,才能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草船借箭》聽課反思
陳老師的這節課教學目標明確,恰當,“三維”目標整合,年級語言訓練目標突出,并且將目標落實到教與學的.過程之中。這節課陳偉老師牢牢抓住“神機妙算”這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詞,并以此輻射全文,擺脫“多余的情節分析、繁瑣的提問設計、僵化的章法講解”的傳統模式,整堂課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核心,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以思為本、寓學生的主動研究于閱讀活動之中。然后又回歸到文本里,把關鍵詞“神機妙算”與諸葛亮聯系起來,理解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在學中他注重讓學生聯系上下文找句子,關且從“知天文,識人心,曉地理”幾個方面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學生緊緊抓住文本去讀,去品,去悟,有助于學生對課文更深入的理解。同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在“讀議、探究、感悟”中不知不覺理解課文,感悟活的人物形象,并拓展相關文章及視頻,并延伸到整部小說,讓學生對閱讀《三國演義》產生興趣。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