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說法觀后感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今日說法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今日說法觀后感1最新,我看了《今日說法》的“誰把父親逼上法庭”。在片中,我明白了許多關于法律的知識。
從這個中國人很重視親情有一句老話叫“家丑不可外揚”,所以如果因為家庭的糾紛把官司打到了法庭上,那一定是這個糾紛已經激化到無法調解的程度了。xxx年11月24日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一個家庭糾紛案,朱家的四個女兒和兩個兒子在開庭之前就已經吵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 這是朱家的4個女兒大女兒,今年61歲,這是二女兒、三女兒、四女兒,她們都已經是年過半百了,這是51歲的大兒子,年紀最小的兒子也已經47歲了,他們爭論的是誰最孝順誰對父母贍養義務盡得多,可是把他們推到法庭的正是他們已經83歲的老父親,那么老人把6個親生子女告上法庭訴求會是什么呢?老人的起訴要求,他的大女兒也就是說遠嫁到山東的那個女兒,承擔每月400元的贍養費,要求其他的兒女承擔的是200元的贍養費,在北京的這5個子女,要求每周探望一次。
故事中,我看到了當今社會中道德的缺失。父母無怨無悔地把兒女養大,可是兒女卻沒有給予父母因有的回報。中國自古就有孝的傳統,“孝”發源于中國,從中國傳入世界各地,受到世界人的熱烈歡迎。在中國也受到人們的歡迎,可是中國人卻沒有把孝的傳統落到實處,這就意味著當該中國中人們道德的倒退,對本國文化的輕視。在中國社會中,還有某些人認為孝只意味著要給父母金錢,而不需要給父母精神上的慰藉,而年老的父母不僅需要金錢作為物質生活的保障,更需要子女的探望給他們的精神慰藉,所以這位老人才會提出讓五個兒女每周探望一次的要求。孝不會表現在驚天動地的大事上,只能表現在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上。
如今,法治社會已經進入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可是我國的現代法治社會于西方比較起來發展晚,在今天的法治社會中,法庭上經常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現象,社會中“黑作坊”層出不窮,無數受害者無處索賠,這再次證明了中國法律仍未健全,為了國家、個人的利益,我希望人們共同努力,敢于與違法犯罪者作斗爭,敢于向政府提意見,共同建立一個完善的法制社會。
今日說法觀后感2今天看《今日說法》,深有感觸,講的是一位八旬夫婦四十年前由于傳統觀念作怪,雖然生育了兩個女兒卻又領養了一個男孩,對這個孩子可說是關愛有加,溺愛倍至,甚至自己親生的女兒也無法得到這樣的待遇,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溺愛使這個孩子變的任性,粗暴,冷酷,動不動就對父母拳打腳踢,他帶給這個家的就是一場噩夢.
長期以來對父母的虐-待,鄰居和親屬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特別是自己的兩個已經結婚的女兒更是每天為父母耽驚受怕.由于父母的忍讓,被-虐-待后從不報警,助長了養子的氣焰.養子曾對八旬的養父說:"你不是我爹,我是你爹!"
在養子四十一歲的一個晚上,他又野獸般虐-待自己八旬的老父親,拳腳相加,老婦人爬在老翁身上求饒.忍耐了四十年的姐姐親眼目睹了禽獸不如的弟弟如此對待老人,一怒之下在他熟睡的時候用斧頭將他砍死而后去自首.
這是一起故意殺人案件,可最后的結果卻是我們無論如何沒有想到的,我當時覺得故意殺人就是有自首情節最少也要判處二十年徒刑啊!可這起故意殺人案,一是有自首情節,二是死者有長期虐-待老人的事實,二百多名鄰居聯名集體向法院請求寬大處理,最后判決的結果僅僅是判處姐姐有期徒刑三年緩期五年,這個判決絕對在中國的審判史上開了先例.
為什么這個案件會這樣判決哪?老人是弱勢群體,兒子如此禽獸不如,這樣的判決其實是給那些長期虐-待老人的不孝者敲響了警鐘,兔子急了也要咬人的,而法律真正的保護了這個群體的弱者,是大快人心的好事情啊!
我為那位姐姐而慶幸,這樣的法律是能夠讓人們接受和信服的,是公正的.
我們也應該從這個案件中獲取教訓.對虐-待老人的絕對不能饒恕,同時也提醒我們在教育子女方面一味的溺愛其后果是極其嚴重的,"慣子如殺子,"父親從小就教育我的這個道理得到了驗證.我們不能說這小子死的活該,不過也是咎由自取,老天有眼,可謂人不報,天也要報啊
今日說法觀后感3和往常一樣,今天中午我照例坐在電視機前收看我做喜歡的今日說法欄目。今天的節目實在是讓我頗有感受,也是滿心的怒火怨恨!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一對從遠在桂林的做生意的夫婦,沒時間管自己的孩子,孩子就這樣迷上了網癮。網癮給自己孩子帶來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讓孩子整日沉迷于網絡,學習成績更是如高山跌入低谷,一落深淵。于是,束手無策的父母看見電視里的廣告,說能戒除網癮,就像見到金子似的,趕忙把自己即將上高中的孩子送到“網戒營”,學費更是貴得嚇人,一個月7000。只要能幫助孩子,父母什么都愿意。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在送進孩子的第二天里,孩子竟死亡了。這讓那對夫婦怎么也沒想到。因為自己的兒子下學期就要上高中了,身體也強壯,怎么可能一下就死了呢?“網戒營”開始還為自己開脫責任,最后,經過調查與取證,真相終于浮出水面,在鐵證如山山下,“網戒營”不得不承認教官毆打孩子導致死亡,至于是間接致死還是直接致死,還有待進一步調查,目前這家“網戒營”已被查封。
這件事一爆發后,引起了連鎖反應,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有許多家類似的“網戒營”不僅沒有營業執照,而且設施簡陋,根本達不到衛生標準;還有的“網戒營”雖有執照和登記本,可執照上并沒有允許可以經營網癮戒除。但那負責人還振振有辭地說:法律上沒有出臺明確的規定。而且大部分“網戒營”都是以“軍事訓練”來戒除孩子的網癮,按規定“軍事訓練”,必須要有有關部門進行監督,而他們卻沒有,我實在不知道他們是如何對送進來的孩子做安全保障的。比起德國的一家“網戒營”來說,我想我們國家所謂的“網戒營”實在是無地自容,我真不知道那些經營“網戒營”的老板,他們的臉皮是不是用鋼鐵鋪起來的,無日不再賺黑心錢。德國的“網戒營”是用藝術、體育、讓孩子置身大自然的方法來幫助孩子解除網癮的,是對孩子們的心靈有益無害的,而我們的呢?再和他們的對照起來,我們實在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我希望,通過此事,能讓大家的心中都埋下道德的種子,也希望國家也能舉辦一所“網戒營”,來真正幫助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
今日說法觀后感4今日海口氣溫預報22度,但是一直陰冷陰冷的,時而有雨,毛毛雨飛飛,挺冷的,至少不敞亮。
中午的今日說法演的是一個16歲的高二女生被男朋友刺殺,順道著把兩個出面解救她的兩高三男生一起殺了。殺人的同志解釋說,女友要跟他分手,還騙他,看到有男生出面幫忙,以為跟自己女朋友有染,就一起殺了。這兄弟有點偏激,看到個男的就以為跟自己女朋友 ……此處隱藏5764個字……因此,不管怎樣,最好不要到深水區游泳
第三,不要盲目救人。當你看見有人溺水正向你(未成年人)求救時,你會怎么做呢?你不應該馬上跳下河去救人,而是趕緊去找竹竿、救生圈等漂浮物,扔給他(她),并向大人求救。如果你馬上跳下去救他(她),反而有可能造成不但救不了別人,自己也有可能因被他(她)當作救命稻草,抓住不放而送命。因此,此時此刻,你要做的是“見義有為”,而不是“見義勇為”。因為你還沒有那樣的能力。
看了這期的《今日說法》,改變了我對《今日說法》的印象,這個欄目不僅僅揭露社會的黑暗面,而且還關心普通大眾的日常生活,從中我們不僅可以獲得越來越多的法律知識,還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我們的道德修養。在黨中央大力提倡以德治國、以法治國、創建和諧社會的今天,《今日說法》欄目無疑是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的輿論利器。
今日說法觀后感13《今日說法》中有形形色色的案例,我從中選了三個案例:
一個內容為:93歲養母含淚離世,生前將養子告上法庭索要贍養費,養子不服判決提起上訴。養母收養兒子24年,換不回一聲“媽”。
我為文中的母親感到痛心,養這樣一個兒子,24年的心血不等于白費了嗎?
李阿婆收養成阿福時,阿福還不到一歲,對于這樣一個小生命來說,事實是殘酷的,而他是幸運的。現實將這個小生命從他生母那帶走,卻又給了他一個同樣愛他甚至更愛他的養母。
李阿婆夫妻省吃儉用,把兒子養得白白胖胖。24年之后,兒子成人了,結婚了,李阿婆把最珍貴的金戒指給了他……沒想到,最后養子卻因為一句謠言,拋下自己,直到死去。
這是多么讓人痛心啊!難道母親把兒子健健康康地撫養成人也有罪嗎?24年的苦心就因為一句話拋到了九霄云外?可憐天下父母心,一個男人怎么可以做出這樣絕情的事,他對得起他的養母嗎?
愛自己的父母吧!
另一個是:女子深夜遭遇梁上君子,金項鏈及4300元現金被盜。租住的賓館拒絕賠償:房客未關窗睡覺,未妥善保管貴重物品。
據了解,被偷人梅虹的損失近萬元,這不僅使人一驚。可是在這之前此人的電動車電池曾被偷過,她為什么還要這樣疏忽自己的財產?雖然最終她會得到一些賠償,可是她也要反思一下了。
生活中的小偷讓我們防不勝防,家里、大街上,偷你東西你連試都試不到,有時一塊手機,有時一個錢包,而被偷的人,卻只能自認倒霉。
或許這些事不是我們可以消滅的,但我們應該盡量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不要像“梅虹”那樣疏忽大意。否則,當遇到“梅虹”一樣的遭遇時,你會追悔莫及。
最后一個是:“火車算個啥東西”講的是一名鐵路女職工下班途中被火車撞死,勞動部門認定不是工傷,而唯一的問題卻出在“火車是不是機動車”上。
年邁的老人不辭辛苦為死去的女兒打了六年的官司,這讓人心酸,讓人感動。令人欣慰的是,最后老人終于幫女兒計回了公道。可是交通安全的隱患卻不得不讓人擔憂。
今日說法觀后感14今天,像往常一樣,我和爸爸媽媽坐在電視機旁,準時收看《今日說法》節目。今天報道的節目,是一位老人的感人故事,他令我非常震撼。一位撿破爛的老人無意間撿破爛時撿到了一張報紙。他不經意的去看了看,看到了上面報道的一位快要失學的兒童,于是他立即果斷的拿出五十元錢捐助了那位兒童。也許在你們眼里,50元還算不了你們家金錢數目里的一點小指甲蓋。但是對于撿破爛的劉舒蘭爺爺來講,50元已經很不容易了。記者去采訪時,劉爺爺在整理他賣破爛的一個月積攢的錢,才76元。沒有紙幣,全是硬幣。有人會問:劉爺爺一個月的生活費夠么?答案當然是不夠。所以每年還有政府部門的1800元的補貼。聽上去挺多。不過,這些錢在劉爺爺手里沒過多久就沒了。是不是劉爺爺亂花亂買了呢?NO!NO!!NO!!!除了劉爺爺的生活費(劉爺爺一天三頓都吃面條,從來不吃肉,面條里的菜葉還是撿來的)以外,其它的全被捐了出去!100的,200的,500的,1000的都有!村里人很是不明白劉爺爺的這種做法。記者在采訪劉爺爺時,劉爺爺給出的答復是:我知道當窮人的滋味,我也知道失學的滋味。我就是不想讓他們失學。這句話深深的感動了我。此時,我已熱淚盈眶。
劉爺爺的家非常簡陋。家里只有三個電器。就是兩個燈泡,還有個電風扇,是記者送的,那也許是劉爺爺家最貴的物品了。劉爺爺因為捐助了很多快要失學的兒童,所以,劉爺爺家有許許多多的感謝信,這些也就是劉爺爺最珍貴的東西了,他閑著的時候就一遍又一遍地撫摸和讀這些信。20xx年,劉爺爺家著過一次火,當人們把他救出來時,他不顧生命的危險再次沖進大火里,他出來時,人們看見他抱著一摞感謝信。而為此付出的代價是一只耳朵,劉爺爺的右耳朵燒傷了。我的淚腺突然變得異常發達,豆粒般大小的眼淚爭先恐后嘰里咕嚕的往下滾。不光是我,我們一家三口都哭得稀里嘩啦的。
劉爺爺——一個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一個還需要別人捐助的人竟捐助了那么多失學兒童!當采訪將要接近尾聲時,記者統計了一下,這位老人一共捐了兩萬元左右。盡管劉爺爺很窮,但我覺得他也很“富有”——他的道德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今日說法觀后感15前天中午,打開電視時,主持人撒貝寧正和兩個孩子在聊如何幫一個女生戒掉網癮,一個花季少女由整天沉溺于網吧,到主動進教室學習,全是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幫助的結果。我趕快喊來兒子一塊觀看,看后對我觸動很深。
這兩個孩子姐姐叫王昱人,弟弟叫王昱權,是同父異母的姐弟。因為他們的父親常年有病,他們的母親都先后離婚離開了家。兩位母親出錢幫姐弟倆租了一套房子,就再也沒能力管他們了。姐弟倆相依為命,早晨天不亮就去早市上賣報紙,小手凍得像紅蘿卜似的,他們從不叫苦,賣一個多小時,把剩下的報紙放進書包趕到學校去上學。放學后自己做飯、洗衣服,再去撿廢品,等到星期天集中去賣。還要照顧他們生病的父親。就這樣艱苦的生活,姐弟倆不但養活了自己,還幫助了無數的人。他們用賣廢品的錢,辦起了圖書館,免費供同學們讀書。他們利用兩個多月的空閑時間,幫欣欣戒掉了網癮,欣欣不但回到了課堂,還利用課余時間去他們的圖書館努力學習。只要在街上遇到需要幫助的人,姐弟倆都慷慨相助,到底幫了多少人,他們自己也不知道。
本該無憂無慮、吃穿不愁的兩個孩子,因為家庭的原因,不得不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擔,他們沒有怨天尤人,自暴自棄。而是笑對生活,以陽光的心態面對世人,面對不幸,還要把愛灑滿人間。多么堅強的孩子,多么高尚的心靈!
再看看我們的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稍有不如意,還要使點小性子。他們之所以如此,是不是我們把他們“培養”的呢?人的潛力可真大啊,到了什么環境就適應什么環境的生活。所以我奉勸天下的父母,不要事事代勞,多讓孩子體會生活的艱辛不是壞事,他們由此可想到替父母分憂,為窮苦的人送溫暖,進而愛家人,愛社會,愛祖國。
看過《今日說法》,兒子變得勤快了,自己的鞋子自己刷,主動幫我洗碗、拖地。晚上見我在那捶腰,趕快幫我捶。買輔助資料時,還幫同學買了一本。看到這些變化,我知道兒子的內心觸動也很大,他也正把自己的愛播撒四周,溫暖親人。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