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李煥英》觀后感15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你好,李煥英》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你好,李煥英》觀后感1你好李煥英觀后感:何以如此打動人心?
春節假期,電影《你好,李煥英》異常火爆。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2月17日17時,該片上映6天的票房突破26億,憑借口碑完成全面逆襲,相關話題屢登熱搜。觀眾坐在電影院里,一開始被頻繁逗笑,后來又潸然淚下,無數次淚奔,電影用溫情而真摯的藝術手法呈現了細膩、無私的母愛,感動了無數人的心。
導演賈玲的這部處女作是為了紀念媽媽,故事情節簡單卻耐人尋味。女兒賈曉玲從小就沒給媽媽省過心,在媽媽遭遇意外車禍后,她悲痛難言,趴在病床前失聲痛哭:“我當你一回女兒,連讓你高興一次都沒做過。”處于崩潰狀態下的賈曉玲,竟意外穿越回到1981年,和年輕時的媽媽李煥英相遇,成為好姐妹。賈曉玲想盡辦法讓媽媽更高興,付出種種努力想要改變媽媽的命運……然而沒想到的是,媽媽其實也從2001年穿越了回去,提前曉玲一步,但她沒有戳破,而是默默配合著女兒……因此現在的李煥英,就是自己的媽媽,即使重來一遍,媽媽依舊做了同樣的選擇。
正是因為母女間的這份簡單、純粹、誠摯的情感內核觸碰了人們內心柔軟的地方,打動了千萬觀眾。有網友留言說“哭到口罩全濕”“別畫眼妝,記得帶紙巾”,而看完電影后也有網友在朋友圈貼出自家“李煥英”的老照片,說明觀眾從中產生了同頻與共振。電影中這場穿越時空的對話,其實是母親與女兒內心的照視,在穿越、回望的藝術形式中訴說真實心愿,把現實生活中羞于表達的感情淋漓呈現。在很多看不到的地方,媽媽的愛也一直都在。正如網友評價:“你以為你很愛媽媽,結果媽媽比你想象中更愛你。”
電影中的“李煥英”也是現實生活里無數母親的縮影,她們同樣平凡而偉大,給予我們溫暖和力量。11年前“春運母親”的照片感動億萬國人,照片中的這位母親肩背比人還高的巨大行囊,一手拎著破舊雙肩包,一手抱著襁褓中熟睡的孩子,眼神剛毅堅定地望著前方……而11年后記者找到她采訪時,她說自己當初之所以做出外出務工的決定,正是為了手中嗷嗷待哺的孩子。“就是希望孩子能過上好日子,不要跟自己一樣,永遠走不出這座大山。”此外,還有“暴走媽媽”陳玉蓉,為給兒子捐獻適合移植的肝臟,每天暴走10公里,讓自己的脂肪肝消失;“警察媽媽”蔣曉娟在汶川大地震發生后,敞開警服為受災嬰兒喂奶;“最美媽媽”吳菊萍奮不顧身地用雙手接住從10樓墜落的女童,手臂被撞成粉碎性骨折……作為母親,她們有為母則剛的堅強勇敢,有不求回報的無私奉獻,也有無微不至的關懷操勞。
每個媽媽都了不起。愛在當下,莫子欲養而親不待。從現在開始,珍惜媽媽在身邊的每一天,像她愛我們那樣更愛她,力所能及地陪伴她、體恤她、理解她;同時,也更好地生活,勇往直前、陽光向上、健康開心,讓媽媽遂心、放心。
《你好,李煥英》觀后感2春節檔的這部電影一直都是評論很好,就勾起了我的觀影欲望。本來對電視劇,電影之類的恨不感興趣,但還是禁不住鋪天蓋地的好評,所以就有了想看的欲望了。
于是吃過晚飯就決定看這部電影了。有一個不讓媽媽省心的孩子是媽媽的不幸,這是兒女的觀點。但是天底下恐怕沒有哪一個媽媽會這樣認為,媽媽就是為了照顧兒女來到世界上的。只有媽媽才是兒女的天。“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只有在媽媽面前,兒女才能是寶貝,不管別人怎么認為。影片中的賈曉玲為了讓媽媽開心假造通知書,在媽媽為孩子準備的慶功宴席上,假證被揭穿,媽媽臉面盡失。這時候的賈曉玲更覺得自己就是媽媽的災難。但是媽媽卻告訴她這些都無所謂,只要孩子健康快樂就行了。媽媽和女兒騎車的場面是那樣溫馨,溫馨的就像簡簡單單的生活平常一樣。但又是那樣不平常,因為這是最后的一次母女一起的畫面。
賈曉玲穿越到媽媽年輕時候的那個時代,媽媽未婚,自己也沒有出生,這樣賈曉玲和媽媽成為了好姐妹。賈曉玲的到來就是為了讓媽媽李煥英高興的。并且說了會讓李煥英更高興的。賈曉玲就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于是有了幫李煥英搶買電視的那一幕。讓媽媽有了全廠第一臺電視機。鼓勵李煥英參加排球賽。
賈曉玲認為自己就是一個不孝女,為了讓李煥英可以高興,賈曉玲甚至以自己不來到這個世界為代價,只要母親能高興。所以她拼盡全力也要湊成李煥英和廠長的兒子沈光林的婚事。讓他們看電影賈曉玲可以在雨里淋一晚上。還可以安排李煥英和沈光林游船。但最終都是以失敗為結局的。因為李煥英有自己的心上人,也就是賈曉玲的爸爸。不是因為賈曉玲的爸爸是誰就因為是賈曉玲的爸爸。因為李煥英也是穿越回到那個時代的,即使在活一百遍,李煥英不變的依然是讓賈曉玲成為自己的女兒,這是誰都不能改變的事實。這個普通的婦女是母親,是一個孩子心中的女神。
后半部分我是留著眼淚看完的,因為我知道李煥英已經不在了。在這個前提下看到的一幕幕就像賈曉玲一樣是扎心的,不管是賈曉玲摔倒時媽媽的一句安慰,還是賈曉玲大聲地喊著“李煥英”的名字。每一個場景都是讓人心酸的場景。最后賈曉玲開著敞篷車,李煥英坐在副駕駛上,穿著那件綠大衣。開著開著副駕駛上就空無一人了。瞬間撕心裂肺的感覺襲擊我的內心。子欲養親不在的傷痛是可以讓人崩潰的。我想即使賈玲如何成功,沒有母親那也是不完美的。如果可以替換賈玲一定會用自己所有的成功換區媽媽的安在,這是不用懷疑的。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不管父母多大年紀,在父母面前我們永遠都是孩子。哪一天父母不在了,那我們該如何安放我們當兒女的心呢。趁父母還健在一定好好孝敬他們,多陪陪他們,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或者論論東家長西家短。或者陪老爹下個棋還有討論世界形式該怎么發展。
《你好,李煥英》觀后感3即使再重來一次,她還是選擇愛你。
—題記
粉妝玉琢、天真爛漫,她們曾是嬰孩;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她們曾是少女;桃之夭夭、宜室宜家,她們曾是人妻;畫荻和丸、寸草春暉,她們是母親。
女兒小的時候,時常因為跑跑跳跳而弄壞了褲子,于是縫縫補補便成了母親的任務。沒有生來的高手,母親也一樣。開始時縫補出的衣物,上面是難看的補丁,是女兒覺得難堪的丑陋。可后來啊,在母親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之后,終于練就了一雙巧手。無論多破的洞,在母親的手下都能變成可愛的小動物,是女兒驕傲的美麗。看吧,為了女兒細膩的小心思,心靈手巧的裁縫成了母親的第一個角色。
女兒想吃昂貴的食物,母親另類安慰“改吃小龍蝦好不好?”鏡頭轉換,是母親穿上雨鞋,下河抓蝦的場景……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有多少孩子發出過這樣的請求,又有多少父母婉言道出窘迫的家境。可這樣的一個母親,用自己的辛苦,守護了女兒純真的愿望。看吧,為了女兒澄凈的 ……此處隱藏11834個字……我的家鄉,是《大江大河》的取景地,皖南涇縣黃田村,我二十歲時就想,如果將來把媽媽的故事寫成小說,改成電視劇,要去家鄉拍……這就是人生,你來不及干的事,總會有別人替你干了。謝謝賈玲,這部電影對我意義非凡,我會撿起擱置了四年的五萬字的書稿,再忙都將它努力寫完。
5、我兒子哭得很厲害,回到家仍停不下來,我問:你干什么呀?哭成這樣?他說:你對自己好點吧,別那么累了。希望所有的“李煥英”,在有了孩子后,一定記得每年給自己買幾件新衣服。新時代的母親,都要學會把“犧牲感”降到最低,讓兒女體會到沒那么愧疚和遺憾的人生,感謝物質條件的飛躍進步,讓我們有了這個機會。
6、沒有做夠自己,所以不必成為別人。讓我們珍惜剩下的時間,盡力做夠自己。
7、外婆,很遺憾沒有帶你出國旅行一次,下輩子,請一定等一等我。
8、媽媽,我愛你,很高興做你的兒子。
《你好,李煥英》觀后感14大年初一,帶著媳婦去電影院看了《你好,李煥英》。
大家都知道,這部電影是賈玲為了懷念她意外離世的母親李煥英而創作的,她幾乎把所有心血都投入在這部電影上。
賈玲說:“母親去世后,即便我上了春晚,我能嫁得很好,我再怎么怎么樣,我都始終很難開心起來”。每次提起母親,賈玲都會泣不成聲,母親的離開對她而言,是一個遺憾,很多次午夜夢回,她都會想起母親的模樣。
子欲養而親不待,恐怕是我們這一輩子最難以跨越的一道坎。
看完這部電影對我的觸動很大,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的母親因病去世,對我的打擊很大,如同賈玲所說的一樣,“我做什么我的媽媽不知道,失去她,我失去了過年的意義”,對我來說失去媽媽就失去了家的概念,從那以后我的靈魂再也沒有靠岸,直到自己組建了家庭才慢慢好起來,當我深陷這部電影情節時,我早已哭成淚人,賈玲就像是我的替身,帶我真真切切穿越回媽媽的時代,回想起了媽媽在時的幸福時光。
原來“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這句話這么真實,這么扎心。
都說時間是最好的解藥,可是對失去至親的人來說恰恰相反。母親離開我已經16年了,隨著時間的增加我對母親的思念愈加濃烈,那種遺憾感隨處激發,每當我碰到好吃的食物,與親人團聚、逛街、旅游等,但凡我覺得美好和開心的時候都會想到母親,總是在想如有媽媽在多好,我可以陪著她去想去的地方,帶她吃想吃的東西,買她喜愛的衣服,可這些終究成為了我一生的遺憾,要是實在忍不住那種思念時也只能跪到母親的墳前落落淚、說說話,我早已清楚那些揮手作別的人,再也無法與我們相見。
以前我一直在部隊工作,和親人團聚的機會很少,20xx年復員回鄉的我真正的開始了地方生活,在春節前夕接父親回家過年時看到父親步履蹣跚我心痛了,我總以為,等我成家立業了,父親還能向以前一樣替我操持大事,可等我回來才發現,父親已是耄耋老人了,他的雙手變得顫顫巍巍,走路開始搖搖擺擺,歲月在他的身上留下了痕跡,但我從未做好要跟他分別的準備,想想那是一件多么絕望的事。
現在的我很清楚應該直面成年世界里的現實和殘酷,但不管到什么時候只要父母在,依舊是我們心靈依靠的港灣當我能夠有時間坐下來陪父親看看電視,拉拉家常,為他做頓想吃的飯時真的很滿足,雖然有時候時間很趕,工作很累,但回味起來真的是一種幸福。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和父母之間的代溝也越來越大,我們總是借口工作很忙,卻有時間跟朋友出去吃飯唱歌通宵;我們總是說沒時間給家里打電話,卻可以跟朋友煲好幾個小時的電話粥;慢慢地,我們將父母一點點的從我們的世界剝離,直到他們真的老去,不能再為我們遮風擋雨時,我們才懂得為什么當初不能多給予他們一些,多付出一點。《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折射出的道理就是:“趁父母尚在,趁現在還來得及,你要學著像他們愛你一樣,去愛他們”,父母要的其實很簡單,一句問候,一份惦記,一聲想念,就是他們最好的滿足。
20xx年“扭”轉乾坤,一切還來得及,無論貧窮富有要把父母帶入我們的生活,千萬別把他們推開,希望在有限的時間里作為子女的我們常回家看看,即便是不能回家也要多打幾個電話。
《你好,李煥英》觀后感15寒假的最后一天,帶周舟看了最近很火的電影《你好,李煥英》。賈玲、沈騰、陳赫讓這部電影一開始就充滿了喜劇色彩。電影的前大半部分,一直讓我在笑著:為了讓英子買上電視賈曉玲裝瞎;為撮合沈李曉玲買錯電影票;看電影時英子旁邊那個花癡觀眾;公園劃船沈光林吃毛豆拉肚子;曉玲為光林排練二人傳;曉玲用狗毛給桂香當假發,又一球把假發打掉……后小半部分,當賈曉玲看到褲子上的補丁突然意識到“可是我的媽媽現在不會縫呀”,一下子讓電影變換了節奏,曉玲終于明白母親也穿越到了這個八十年代,曉玲哭著跑回去找媽媽,母子之間種種往事浮現在腦海里,一部喜劇片一下子轉為一部溫情脈脈的文藝片。
我開始以為這是一部女兒穿越回去改變母親命運的電影,到后來才明白,這原來是一個母親在臨終前為安慰女兒做的最后努力,她怕女兒傷心難過,她怕女兒自責。她一直在告訴曉玲:媽媽這一輩子很幸福;我的女兒,只要健康快樂就好。女兒穿越一直是想讓媽媽更高興,以為成全了母親,其實是母親在成全女兒。你以為你很愛媽媽,而媽媽永遠比你想象中更愛你。
想起這個春節回家,早上起床,爸爸問我:吃蛋炒飯好不好?我說好。等我洗漱完,卻看到媽媽在煮餃子。我問:今天不是吃蛋炒飯嗎?媽媽說:你不喜歡早上吃飯啦!
初一的早上,開車回去,在轉彎的時候太急,一下撞到門前的大樟樹上,怕爸爸看見,回來的時候把車撞壞的一面故意朝著菜園,誰知鄰居早就告訴爸爸,看到我回來,爸爸馬上去看我的車,把我罵了一頓。一轉身他就和鄰居討論怎么砍掉那棵樹,怎么把路加寬。
還記得有一次回家,爸爸不在家,媽媽打電話讓他回家做飯,爸爸說讓她自己做,媽媽說,她工作這么辛苦,輕易不回來,你還讓她自己做。爸爸馬上就回來了。
每一次爸媽來學校,我請他們吃飯,他們都會說,你不要做這么忙或者說不要到外面去,去食堂吃點就好。
今年媽媽生病住院,我陪了她兩天,她稍微好一點就催著我回去,說:這里不用你陪,我自己能行……
在父母的眼里,我們永遠都是小孩。
去看電影時,下著小雨,我和周舟撐著一把傘,周舟想喝奶茶,我說你等奶茶,我去取票,周舟遞過傘,說媽媽你帶傘去,我說你呢?他說我有帽子。小小的舉動,讓這個飄著細雨寒冷的夜溫暖起來。其實想想,父母為孩子做的,遠遠多于孩子,可是孩子的一個小小的舉動就會讓你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有一句這樣說:父母為孩子擔心路路長,孩子為父母擔心扁擔長。現在想起這句話,一點不假。先前認為父母做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理所應當,直到自己也成為父母,才會感受到父母付出的真的太多太多。長大后,工作、家庭,讓你忽略了父母的感受,有時候覺得他們刻板,嚴厲、不懂道理。后來才慢慢發現,有時看似的刻板、嚴厲、甚至不可理喻,其實歸根到底全是給予,全是包容,全是承載,全是愛。
珍惜當下的歲月,愛身邊愛我們的親人吧,因為世上唯獨父母之愛,樸素無求!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