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長會優秀發言稿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我們都可能會用到發言稿,發言稿的寫法比較靈活,結構形式要求也不像演講稿那么嚴格,可以根據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別。你寫發言稿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長會優秀發言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長會優秀發言稿1一、端正“好孩子”的衡量標準
大家眼里,怎樣的孩子是好孩子?
a、身體健康
b、品德優良
c、成績優秀
如果這是一道多選題的話,大家馬上就會三個答案都選。但如果要把這三個答案排一下序的話,大家會怎樣排呢?是的,大家都會毫不猶豫的按abc的順序排序,都清楚首先要有一個好的身體,接下來一定要品德優良,然后才去追求成績。但大家反思一下,我們是不是真的按照這個順序一一去落實孩子的成長呢?
事實上,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經常會碰到很多家長,他們跟我大談怎樣在乎孩子的成績,應該怎樣提高孩子的成績,應該怎樣去找更好的補習學校,怎樣提分弱勢科目,怎樣快捷升學,而事實上,這個孩子的態度與習慣甚至品行都還有很大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卻要去談提分與升學的問題,我感覺這是很不懂教育的,也是很讓自己本身以及自己的孩子痛苦的。
當然,這也不能一味去怪罪家長,因為我們整個教育體系從上到下,因為評價標準單一,一直停留在分數上,所以無論領導、教師、家長,還是孩子本身,紛紛陷入了應試這個泥淖而不能自拔,以致,最后,我們對自己的孩子都只有一個評判標準:分數優勝,排名優秀!
可是分數永遠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因為第一名總只有一個,前十名總只有十個,所以,本來有很多孩子已經學得很好了,但一被排名,就變得不好了。老師焦慮,家長焦慮,孩子也焦慮。最后,家長們似乎都走入了一個共同的誤區——“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因為考得了班級第一,還要擔心年級排名,滿意這次排名,還要擔心下次排名,還有一個不爭的事實:上個學期初三的中考,總是排名年級前十的三個孩子,竟然沒有拿到6a,甚至還有一個只有3a3b。而這樣一種心態,必然導致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不幸福的。
那到底什么樣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呢?
前不久,我認真拜讀了中國當代著名的教育家鄭委的許多作品,我非常認同他給好孩子下的定義。
基本德行:不傷害不妨礙。
外在表現:銅頭鐵嘴橡皮肚子飛毛腿,凹凸有致身體美。
首先,孩子都是一個社會的人,他有自己的生存環境,那對于他所在的環境,是不能妨礙別人的,更不能去傷害別人,那這個孩子就會有歸屬感,就會有自我實現的愿望,這是人“需要理論”中兩種最高的追求。
另外,上面這句順口溜希望大家都能記住。我們不難理解,“銅頭”,就是指要有耐挫力,有隨時迎接碰壁,并且能承受碰壁的心理素質。這個能力何其重要?如果你的孩子一碰到困難就退縮,那他能做成什么事?他會有什么自信心?他能煉就什么本事?所以,我們就要站在孩子后面,相信他,而不是懷疑他,鼓勵他,而不是包辦他。
“鐵嘴”,就是指敢于表達,善于表達。我最喜歡的是戰國春秋時的學者們,那個時候他們的思想都很自由,無論哪個領域的學者,都必修一門課程“雄辯術”,也就是必須要能說會道。中國的文化與哲學,基本上就是那個時候奠定的,并且一直影響了我們的社會幾千年,如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戰國時期的屈原、蘇秦、張儀等。直到現在,孔子對世界文化形態的影響都很深遠,全世界到處都是孔子學院,連韓國的總統樸瑾惠對中國的儒道文化都是情有獨鐘。另外,在美國,衡量一個好孩子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要有激情。我想一個有激情的人,他肯定是善于表達的;一個善于表達的人,肯定是有思想的,一個有思想的人,一定會是有個性的,將會是卓越的!
“橡皮肚子”,是指要有一顆豁達、寬容之心。一個不能為他人著想,不能容許別人的意見,心胸特別狹窄的人,他的人際關系肯定是一塌糊涂的。他也不會有朋友,也就不能找到歸屬感,久而久之,他也就會變得易怒,情緒異常,這個孩子也肯定不會快樂。法國著名詩人雨果曾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大度為上,只有具備豁達的度量,人才會像大海那樣笑納百川,像高山那樣巍巍矗立,笑傲人生,搏擊未來。
“飛毛腿”是指更快更好地實踐自己的目標,其實就是勤奮。后面講的“凹凸有致”其實就是指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就是再次強調“橡皮肚子”和“飛毛腿”這個理論。而“身體美”就是要督促自己多鍛煉身體,這是不可忽視的。鍛煉不僅能增強體質,更重要的是能調節心理,讓孩子有更好的精力與良好的心情去面對學業。
作為一個家長,我也跟在座的家長們有同樣的困惑,我也一直不知道怎樣給“好孩子”一個比較全面而科學的概念。但自從有了這個理論,我感覺我在教育中有了方向。我把這個理念講出來,讓我的孩子自己對照,自我分析。她很樂意依照這個標準進行自我評價,并且總結了自己做得最不好的地方。她說她的肚子不夠“橡皮”,有一些狹隘。她曾有一個毛病,就是喜歡在吃飯時占位子。不管人多人少,她都要坐到最容易夾菜的位置,有時候占不到那個位子,就會很不高興。趁此機會,我跟她提出了這個問題,我家孩子馬上就臉紅了。以前我也跟她講過這個問題,可是她沒接受過,但用這個理論跟她交流了之后,她再也不去占那個位置了。人多的時候,她就會夾一點菜,把飯端到沙發上或是某個角落去吃。能夾到就夾,夾不到她也不會表現出不高興。以前她會動不動就發點情緒,但現在她生氣時,我只要指一指她的肚子,做出拉橡皮筋的動作,她就會破涕為笑。因為她有些胖,我很希望她周末去小區的舞蹈培訓機構跳一下舞,但她不愿意。但她知道“身體美”原來也是好孩子的一個標準后,就欣然答應去跳舞了。而且周六周日都去跳兩個小時,不為過級,完全為鍛煉身體。
對于咱們班的孩子,我也用了這個理論去教育。我明顯發現,上課愛舉手的孩子多了很多,好幾個肚量有點小的孩子明顯變得豁達寬容了,班上基本上杜絕了那種為人很高調的現象,班級非常溫暖,非常和諧,我從來沒有處理過我們班孩子之間發生的矛盾,因為他們之間壓根就少有矛盾。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高漲,紛紛加入“飛毛腿”行列,遇到挫折,也能正確面對。
舉幾個例子,我們班上有個叫潘章毅的小伙子,特別可愛,特別積極上進。但他有一個毛病,就是別人不能跟他開玩笑,跟同學相處時,很容易較真,自然人際關系有點緊張。那天,我剛好講到這個“好孩子”的標準,讓他自己評價反思自己。他站起來后,主動講到了自己的肚子“彈性”不夠大,需要改進。之后我跟蹤調查同學們,大家都覺得他改變了很多,他慢慢能感覺到別人對他的友好了,所以自己也快樂了很多,人一旦有了歸屬感,自然干什么都起勁。還有一個叫吳宗泓的小伙子,我也讓他自己站起來當著大家的面反思。他覺得自己做人方面有 ……此處隱藏28993個字……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教育從來都是家庭、學校、社會等各種因素共同起作用的行為。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道德品質的養成,首先就是在家庭教育的影響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此,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的配合。
各位家長同志懷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情,將孩子送到學校來;學校充分理解家長同志的殷切愿望。學校高揚教學質量這桿大旗,緊緊圍繞提高課堂效率發展學生綜合素質這一中心任務,采取多種辦法,努力提高全體學生的全面素質。我們的口號就是:為每一位學生負責,為每一位家長負責。
在今年高一新開學的第一個全體教師會上,我對老師們說了這樣兩句話,并且將這兩句話永久性的寫在高一教學區的黑板報上。這兩句話的第一句是:“一個學生是一個家庭天大的希望”;第二句話是:“學習機會是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天大機遇”!
前一句話就是提醒教師們,要精心備課、科學指導、細心管理、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一個學生是班級中的五十分之一,但卻是一個家庭的全部。教師必須用自己辛勤的勞動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最好的指導,為每一個家庭交一份最好的成績。后一句話,目的就是提醒學生珍惜時間、抓住機遇、自我加壓、努力學習、爭取最大的成功。
今天這個會,是近幾年來學校召開的第一次高一學生家長會。這充分說明,學校對高一教學的重視,對學生及學生家長負責任。我們的目的就是:學校與家庭攜手合作,共同為學生的成功出主意、想辦法、做貢獻。
今天會議的內容有三項:一是年級主任向大家匯報高一一年復習備考的主要做法;二是請校長向大家介紹學校的基本情況和學校教育的大政方針;三是家長同志與班主任交流,并發表意見建議。
謝謝大家!
家長會優秀發言稿15各位家長:
大家下午好:
很高興也很感謝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參加您孩子的家長會,原本準備很多的東西要和家長朋友們交流,可是在下午我上課之前,我收到好幾個家長給我的信息和電話,讓我有些局促不安,不知所措,因為內容主題只有一個問題:孩子很差,他們很焦慮,按這個成績連二本都考不上,回家也不做作業,不看書,只顧玩手機等。于是,我推到我所有的發言內容,準備說一些心里話,一些實話,為我的學生們代個言。
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把你們考一下:請你們用四根筷子組成一個“田”字,(稍等片刻之后,沒有家長能做出來)。大家注意,你們的思維受限了,這個題我們的學生可以做出來,就是把四根筷子最上方的四個口放在一起,不就是個田字嗎?
所以,我要告訴大家的是,高考,尤其是文科高考,不再是純粹的死記硬背,而是考察思考能力,思維能力,考察解決問題的能力,那是核心素養的要求。因為我們在以后的生活里還是要面對很多的陌生的問題,你可能不會遇到,但是你要有勇氣去解決,去面對,而不是退縮,而不是不加思考的照搬和盲目的跟風,人,要是有選擇的智慧的,而不是只會做選擇題那樣的簡單。
我想跟大家交流幾個問題,也是幾個常識的問題,也是我們教育中存在的共性問題:
第一個問題:成績和成長哪個重要?成績和健康比起來哪個重要?
我想直白的問大家這樣的一個問題:你是要一個成績優秀的身體心理不健康的孩子,還是寧愿要一個成績不好但是身體心理健康的孩子?也許你們會質問我:我想要一個成績好身體好心理好的三好孩子,是的,那只是我們的期待和愿望,那是最好的結果,那也是我們教育的一個目標。
可是,如果我們一味地去逼孩子學習,看著孩子眼睛的視力在大幅度下降,一味地周末去輔導班上課,缺乏一定的活躍的思維,犧牲了人際交往,犧牲了休息,在很累的同時成績還不見得提高,這是不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長此以往,他的積極性,他的自信心,他的溝通能力,他的心里和身體,出了嚴重的問題,我們該要哪一種選擇?我個人覺得,在健康的身體健康的心理面前所有的成績都可以忽略。
李鎮西老師的文字里有這樣一段話:
不管我們宣傳的課程改革多么碩果累累,或者學校的這樣“創新”那樣“突破”,只要我們的學生睡眠得不到滿足,體質在下降,近視在增加,那我們的教育改革就黯然失色,因為“人是最高的價值”,而不是分數,不是硬件。
這才是教育的常識。我們作為父母的都知道身體很重要,喝一杯茶都要放幾粒枸杞,都要去體檢,都要去保養,都要去健身,為什么不讓你的孩子身體心理健康呢?你們覺得這不是很矛盾,很搞笑嗎?沒有了身體我們還有什么呢?孩子沒有了健康,他將會是我們的負擔,我們的后半輩子會在痛苦中度過的。如果我們還不轉變教育的理念,把孩子逼的過分了,有什么意外,留下的痛苦將會是更大的,我前不久不是寫過一篇文字——《你想要一個什么樣的孩子》,我這樣問我們的家長:假如那個跳樓自殺的是我們的孩子,我們會怎樣?
所以,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一定要多一些含人量,一定要把人放在第一位,人才是價值,人才是教育的目的。
第二個問題:你們的孩子在學校快樂嗎?記得,好心情也是教育的資源。
在講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問大家這樣一個實際的問題:你們下午來給領導請過假嗎?你們的領導批假的時候沒有“刁難”你們吧?你們的領導每天劈頭蓋臉的把你訓一頓你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態,你今天的工作狀態會是怎樣的?你們的領導嫌你的業績不行在大會上點名批評你,你會怎樣?你的領導經常批評你,打壓你,你每天的上班的心情跟跟上墳一樣的難受,你還有心情搞好工作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就請你們想想我們的孩子在學校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他們因為你們的焦慮而變得沉默,而變得勤奮,而變得刻苦;他們因為你們的責備,而變得寡言少語不會育人交流,冷漠,自私;他們因為你們的逼迫要成績而變得恐懼,害怕,不能放飛自我,不能展示自己喜歡的事情,甚至臉上的微笑都很僵硬,都很滄桑,都很不自然,請問你們的內心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是看著成績而興奮還是看到成績而心疼?他們和女生走的有點近了,你們說早戀了;他們在學校參加活動了,你們說浪費時間了;他們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你們坐不住了;他們回家想放松一下,你們說那是放縱;他們說最近壓力挺大,你說985才重要。
心理學早都論證了一個人的心情與他對外部世界的態度是有非常密切的關系的,他的喜好上進樂觀是與他的心情與極大關系的,有好的心情才會有好的學習和工作狀態。
請允許我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以供我們思考:
大家都會去超市賣雞蛋,會發現土雞蛋和一般雞蛋的區別,價格明顯不一樣,口感也不一樣,包裝也不一樣。為什么?因為,它們是一群自由且快樂的幸福的雞,能在林間和山坡溜達,吸收田間的溪水,享受山間新鮮的空氣,徜徉自由自在的慢生活,多么愜意,所以他們是懷著一種快樂的心情產的蛋,他們的肉,質量都比較高,價格自然就高。
而圈養的雞哪有這些自由和恬淡呢?他們被困在鐵籠子里,吃著嗟來之食,吃著催肥催蛋的飼料,無論是蛋的質量,肉的質量都是不高的,連我們都懶得買,懶得吃,更何況我們人乎?
自由的品質,決定了生命的質量,快樂的心情,決定了我們學習和工作的心態。所以,好心情也是一種教育的資源。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