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樓夢讀書筆記合集15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獲與付出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書筆記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紅樓夢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紅樓夢讀書筆記1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應該說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為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為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于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盡管看過了,但是書中有的描述還是演員不能及的,還是被書中所描述的傳奇故事所吸引。
既然描寫的那么好,其中的一些經典場景當然讓我難忘。如,黛玉葬花、湘云醉臥、晴雯撕扇、寶釵撲蝶、寶玉挨打等等......
我們對《紅樓夢》進行細讀品味,就會發現“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只是一個空泛而美好的愿望。說到底,惟其艱難,主人公的受難,更能凸顯寶黛二人愛情的價值感。我們并不能偏激的說誰對誰錯。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它比名利,比金錢,比青春都要重要一點點,不多,就一點點。
襲人可以說是里面最可憐的一個角色,襲人是寶玉的通房丫頭,日后寶玉成婚了,她也是有一席之地的。林黛玉有時還會笑稱襲人是嫂子,可見黛玉對這事也是有看法的。
當我看到襲人開始在人前搬弄是非,想讓黛玉搬出去的時候,我從她身上看到了凡人容易犯的毛病,自私,軟弱,首鼠兩端。可她應該得到諒解,因為不是不同情他人,就是不憐憫自己。
等我們看到了紅樓的結局:黛玉的慘劇,寶玉的悲劇,寶釵的鬧劇。
故事就會發現能夠受傷也是一種福氣,即使是像黛玉那樣失戀了,一夜之間老了十歲也不介意,假如能大哭一場就好了。有多少人能像她一樣抱著自己的抱負與才華和對寶玉的愛和恨走呢?
我的意思是:假如有一種人生歸宿可以選擇,那么,死于傷心,比活在心如枯槁不發芽的灰暗生活里,更合我意。
林黛玉那種“碧云天,黃花地”的哀愁,并不是空泛無由的,好的感情總是最接近人類美的本質。女子對此的追求要更偏執些,注定也要受更多的苦。
寶黛二人的故事告訴了我們:感情是一種如此稀缺的資源,除了珍惜,我們別無它法。
然而,說它是一部悲劇,也確實如此。而導致這成為悲劇的,是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兩個主人公。黛玉本是書香門第的女子,比別人更出類拔萃。她剛進賈府的時候,賈府上上下下都稱贊她,喜歡她。可是她太聰明了,鋒芒都露了出來,她不像薛寶釵那樣有心計,她嘴巴想說啥就說啥,比刀子還尖利。因此,賈府的人都有意疏遠她。
《紅樓夢》是歷史性的悲劇,通過對封建豪門賈、史、王、薛四家從輝煌到腐敗的過程描寫,揭露了封建貴族家庭的極端腐朽,展示了它無可挽回的墮落和崩潰,以及必定滅亡的命運。雖然是必定滅亡,雖然是應該滅亡,但是,造就“滅亡”的這個社會,是很令人深思的。
有人說,悲劇就是把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但是也只有當好的東西沒有了,才能觸動人心中的痛,也才更耐人尋味,回腸蕩氣。
紅樓夢讀書筆記2在沒看《紅樓夢》之前,只對這本書留了個淺淺的印象,只知道它是四大名著之一,只知道它所講述的是寶黛的愛情。大一點之后,又知曉了一點,但也不過皮毛表象,明白它講的是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之事,無多思考,無甚感想。直到高一,當看了這本書后,思緒竟是不由得冒出來。
作者從開頭就表達了自己遠離煙塵人間的淡泊心境。甄士隱和賈雨村這兩個名字,都揭示了人世中的繁華富貴終究是大夢,身外之外,可來可去。警幻仙姑在寶玉游太虛幻境的時候,也給了他一個警示:如果人活在世上不清醒,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即使你享盡了榮華與富貴,歷盡了萬般情態,也不過是浮云一片,似在紅樓里醉臥做了一場空夢,醒來后只是捂著臉痛哭那虛幻美好的至樂。
《紅樓夢》從劉姥姥進賈府借銀子開始講述家族矛盾。我對文章里的薛寶釵印象深刻,看到文中有一處細節:周瑞家的給寶釵送花時,寶釵滿臉堆笑。可見寶釵明白事理,深知規則,她知道喜怒哀樂都要收斂起來;反觀林黛玉,在周瑞家的送花時,她當場冷笑,體現了她敏感多疑的性格。因為這個性格,寶釵和黛玉才會有明顯不同的受歡迎程度。其實這也符合現在社會上的道理:往往你在夸贊別人時,別人會高興,但有些話只是說出來給人聽聽的,其實真是含量還有待可考;而一些難聽的話確是符合真實,是現實的體現,說出來卻不讓人高興,反倒增加了仇恨。人們只愿意聽他們愿意聽的話,除非他們自己做出改變。
寶釵這個小丫頭也不是單純的。作者沒有明示,卻在暗處給讀者提示。例如寶釵先是讀了兩遍寶玉玉上面的字,再讓鶯兒去倒茶,為的是讓鶯兒引出她的鎖,以此來證明她與寶玉是最般配的,是金玉良緣,這是寶釵不為人知的心機,這都被掩蓋在她的溫柔敦厚的淑女形象下。社會上當然不乏這樣的人,或男或女,或老或少,并非是說人們不夠善良,只是小時候不明白,大了以后才知道:這社會,沒有心機和心眼無法立足,和沒有本領與才識就無法受到尊重認可是一個道理。社會為什么有溫暖?因為存在溫暖的人。為什么存在溫暖的人?因為這世界本就殘酷,一點點地善意友好就能讓人掉以輕心,就能讓人淪陷。
薛家還有一小兒,名叫薛蟠,是薛寶釵的哥哥。與薛寶釵不同的是,他肚子里沒點墨水,也沒有像薛寶釵那樣八面玲瓏的心思,他在家庭中倍受指責,在社會上夜市四處碰壁,被人玩弄。他只知用金錢購買,不知道人心不能用真金白銀和珠寶首飾買來,除非那顆人心里裝著的盛著的只是貪婪和拜金。認可是在挫折后站起來并奔跑起來并達到終點線時才會有的,而不是憑著一顆空空的腦袋和金子做的運動鞋換來的。
紅樓夢讀書筆記3暑假過了大半,那本厚厚的紅樓夢終于讀完了。紅樓夢不愧為中國四大奇書之首,我讀了感慨萬千,覺得十分有趣,但最令我傷感的是書中人物生命的脆弱,里面的太太小姐公子們都是嬌生慣養,稍微受點風寒就會大病不起,嚴重的甚至會失去生命。
落魄公子賈瑞,見了王熙鳳起了色心,卻不識王熙鳳不是好惹的,結果受了王熙鳳的教訓,大冬天半夜受了涼,得了風寒,加上自己相思成疾,最后居然幻想致死。然后是秦鐘,也是受了風寒,加上心理打擊,沒幾天就沒了命,可惜他一表人才,正處花樣年華。
雖說林黛玉自幼體弱多病,但是這樣一個千金小姐,整日人參藥丸當飯吃,卻還是受了風寒抑郁而終。
他們的生命太脆弱了,經不住一點風雨的打擊。我們不要做這樣的人,我們不要做溫室里的花朵,我們要做野外生命力頑 ……此處隱藏9663個字……的假花兒。黛玉只就寶玉手中看了一看,便問道:“還是單送我一人的,還是別的姑娘們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這兩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
薛姨媽有12支宮花,好心好意送給幾位姑娘。王夫人勸她都留給她女兒寶釵,薛姨媽自知寶釵不喜愛花兒粉兒,請周瑞家的送給其他姑娘,迎春、探春、惜春和黛玉各兩支,鳳姐四支。周瑞家的因為順路,先送給了迎春探春,收到后兩人停止了下棋,表示感謝;惜春和尼姑在玩,開了玩笑也請丫鬟收下宮花。之后給了平兒四支轉交鳳姐,最后去給黛玉送了宮花。黛玉有那么多選擇, “謝謝薛姨媽惦記”“謝謝您送花過來”……黛玉偏偏說了一句“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
其一,黛玉在并不知道事實的情況下添加了自己的故事:別人把不要的東西給自己。這犯了典型的“讀心術(Mind-reading)”錯誤。她忿忿不平,卻沒有和周瑞的家確認下事實,“是因為別人挑剩下的花才給我嗎?”而周瑞家的也許會說,“這些花都是相似的,沒分別,先送給了順路的人。如果你這么介意,以后就第一個送給你。”從而轉變林黛玉看問題的視角。但林黛玉偏偏自己認定了一個自己版本的事實,不溝通,生悶氣,她能開心嗎?
其二,黛玉認為有了好東西,她就應該首先得到它,這犯了“應該”句式(Shouldy)的錯誤。為什么林黛玉就一定要第一個得到花兒呢?為什么不是寶釵,三春姑娘?只要別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期待做事情,她就先生氣。可是每個人都擁有自由意志,別人為什么要按照她的想法做事呢?林黛玉懷有一種對于“公平”的執著,只要認為是不公平就生氣。如果懷著同樣的心態,惜春、平兒也要嚷嚷,“為什么這花不先給我?”。寶釵也可以嚷嚷,“為什么沒有問我,就不給我留花?”。薛姨媽也可以很委屈,她的一片心意被黛玉誤解,她還有理由生氣呢,以后有花還會送給黛玉嗎?
其三,林黛玉過度關注了消極信息,犯了“心里過濾(Filtering)”的錯誤。在一件事情中她只挑負面的細節,卻忽視了積極的一面。一共12支花,分給了5個人,那么很多姑娘都沒有得到花,她是那個得到的人,卻在挑剔,她是最后一個得到的。換一種心態,她可以想,“薛姨媽沒有把花兒留給自家女兒和其他姑娘,卻留給了我,我真是得感謝她。”如果是個盲目樂觀的人,“我一定是最幸運的人,最好的花兒才會被保留到最后給我。”有時候,何妨一點兒盲目的積極呢?
其四,書中未明確提及,但林黛玉也很有可能犯的錯誤,是“貼標簽(Labeling)”。她可能會認為薛姨媽或者周瑞家的“看人下菜碟”,產生怨言,卻忘記了她們大部分時候都很友好。在生活中,“窩囊廢”“蠢貨”等等對人貼標簽的做法只能推遠人和人的距離,引發人和人之間的惡戰。如果林黛玉能夠分清楚“人的行為”和“人的本質”,她也可以想,“這次的花即使最后給了我,就算這是我生氣的行為,但也只是這一次,完全不妨礙她們平素對我不錯的。”
這幾種認知錯誤是導致人生氣、忿恨、抱怨的幾種典型想法。大家會笑黛玉刻薄,卻不一定意識到這些認知錯誤和自身的關系。其實只要留心,這些認知錯誤在生活中,電視劇劇情中隨處可見。
在日常生活中,與愛人、孩子、父母、朋友、同事等等人際關系中,你是否有給任何人“貼標簽”,只因為偶發的行為,就將對對方的判斷提升至人格層面?
是否只關注他們做得不好的地方,常常念叨,卻忽視了大部分時候他們都還不錯?
是否認為他們應該像自己所設定的規則一樣行事,如果他們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就生氣憤怒?
是否沒有搞清楚事實,不了解真相也不溝通就對他人下判斷?
……
如果你曾經做過上述的行為,就無需笑話黛玉,在某種程度上,你也犯了林黛玉的認知錯誤。
如果黛玉能夠辨析出自己想法中的認知錯誤,她應該會成為另外一個人。而如果能夠識別我們想法中這些不符合現實的部分,扭轉認知錯誤,我們也會減少情緒波動,更少生氣,生活更加愉悅。
為什么林妹妹有這些認知錯誤呢?可能因為自身患病,疾病本身的疼痛令她不能愉快。而由于不良的情緒也會影響人的想法,故而產生出種種錯誤的念想;或者由于基因的緣故,她本身比其他人更容易不開心;又或者她自幼喪母,父親大概忙于公務,疏忽了對她情緒上的照顧,而她的老師也沒有關照到她的情緒問題……
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林妹妹似的行為或話語,我們首先可能會本能不愉快,但接下來應當認識到,這都是認知錯誤在作怪,林妹妹需要的是一次思維范式轉變。無論為什么產生了認知錯誤,我們都需要看到,我們有選擇的權利,選擇去轉變自己的思維范式,改變認知錯誤,或者幫助我們最珍視的那些人看到他們的思維錯誤,愉快生活。
當然了,也許有些人就是得保留著這些扭曲和極端才能夠創造美,為全人類做貢獻,那就任由他去吧。
紅樓夢讀書筆記15薛寶釵是紅樓夢里的一個女子,一個很穩重很大氣的女子,也因為如此,薛寶釵的年齡和她做的事情并不符合,顯得那么成熟。表面看來薛寶釵無欲無求,骨子里卻有一顆永不滿足的心。如果有人問你,薛寶釵最后嫁給了誰,你會回答是誰?廢話,自然是賈寶玉了,紅樓夢上明明寫的,鳳姐用了掉包計,把林黛玉換做薛寶釵,薛寶釵以林黛玉的名義嫁給了賈寶玉,并且有了個兒子,還有什么蘭桂齊芳的故事。可是我要說這并非曹公的本意,其實薛寶釵原本是有很高理想的,比如想入宮,選秀女,做皇后娘娘。只是可能年齡大了,或者是上面沒有使勁的人,正如薛寶釵自己說我倒想做楊貴妃,可是沒有個弟弟做楊國忠。
既然不嫁給皇宮,有沒有可能嫁給賈寶玉。薛寶釵是個心氣高的女人,而且一直覬覦二少奶奶的位置,不過后來賈府敗落了,只落得大雪茫茫真
干凈。薛寶釵作為一個女強人心里肯定不甘心,她其實是一個飽讀詩書的女人,肚子里才子佳人式的故事肯定也不少,可是賈寶玉除了人樣子好看,銀樣镴槍頭,稀泥糊不上墻,這個時候薛寶釵還會一心對著賈寶玉嗎。
薛寶釵是個很有城府的女人,一貫會嫁禍于人,曾經偷聽大觀園里幾個小丫頭的談話,結果卻嫁禍于林姑娘。那么如果有阻礙她前進的步伐,比如賈寶玉這樣的男人,在薛寶釵眼里不過是個不求上進的人,薛寶釵會看上他么,她會把自己的美好年華交給這樣的男人嗎,一個只喜歡吟詩作賦,只在女孩子嘴唇間搜尋胭脂的小男生,骨子里薛寶釵是沒有他的位置的。
薛寶釵說“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賈寶玉反感薛寶釵說:“好好的一個清白女子,也學的沽名釣譽,入了國賊祿鬼之流”;她特別注意揣摩和迎合賈府統治者的心意,以博取他們的好感,后來賈府沒落了,薛寶釵會不會與賈府分道揚鑣,而借機逃遁,實在有這個可能。
紅樓夢里第一回有這么一句話:“玉在櫝中求善價,釵與匣內待時飛”,俞平伯曾考證過,寶釵最后嫁給了賈雨村。根據是曹雪芹善在隱語中包含微言大義,這個“玉”當然是黛玉了,“善價”也就是“善賈”——賈寶玉的意思,而“時飛”則是賈雨村的號,“釵”自然是寶釵。當時賈雨村的第二個妻子嬌杏剛好死去,寶釵是續弦,如果這么一說大概也能說通,一則實現了薛寶釵的抱負,另外也與薛寶釵的性格冷酷無情,奸險自私相吻合。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