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傾城之戀讀書筆記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傾城之戀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傾城之戀讀書筆記1《傾城之戀》是張愛玲在1943年寫好的一本小說。張愛玲的寫作風格非常具有特點,她客觀冷靜分析,熟諳世情冷暖,用簡單直接的話語點明自己想要表達的觀點。張愛玲生于一個沒落官宦之家,語言才能萌芽得快,早在7歲的時候就寫出了第一本小說。寫《傾城之戀》的時候,張愛玲也才23歲。張愛玲可以說是一個文學天才,不遲也不早地在20世紀的文壇閃閃發光。張愛玲自己說過自己也愛看張恨水的小說。張愛玲認為張恨水心目中最愛的是既愛穿素色長衫裙,又愛把紅色蕾絲裙穿在底下的女子。張愛玲說自己模仿不來這樣的鴛鴦蝴蝶派的寫作。張愛玲直接說《傾城之戀》的男女主角雖然在香港被戰爭黑色烏云籠罩時勇敢選擇在一起,但男女主角范柳原和白流蘇從骨子里仍然是被改變得不徹底的人。
范柳原母親是小妾、從小就被父親的正妻放逐在英國。在英國孤孤單單長大的范柳原在得到自己父親的全部遺產后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有那么多的財產。范柳原開始縱情紙醉金迷、燈紅酒綠。范柳原在用自己的放縱來報復曾經的被放逐。在范柳原心中女人不過就是用錢來搞定。
白流蘇這么一個成長于生活環境狹窄的上海里弄里的深閨小姐。白流蘇在婚后經過家庭暴力之后就毅然決然地選擇離婚。這一離婚就是六年的蹉跎。從21歲變成27歲。這種變化經過隔壁小兩口某天買了一斤五花肉都能被八卦成重大新聞的嚼舌鄰居的口,轉化成了白流蘇娘家人眼里的一根刺。白流蘇的娘家人認為白流蘇留在家里就是家里的恥辱和拖累。白流蘇在兩個大嫂的閑言碎語、冷言冷語中默默留下眼淚。白流蘇自己的兩個兄長也不待見這么一個吃白食的妹妹。白流蘇的母親也只是對她表示失望和不能再提供任何幫助。白流蘇無助,白流蘇流淚,白流蘇在抗爭。白流蘇能想到的是再找一戶人家,重新組合成一個家庭。離異在家多年的白流蘇看著鏡子中的自己,雖然流年帶走了歲月,可是并沒有完全帶走自己的美貌。當范柳原沒有看上自己的妹妹,而是看上了自己卻并不想和自己結婚時,這時候即使范柳原提出了帶白流蘇去香港旅行常住,也就是做情人,白流蘇的虛榮心也在驅使自己賭一把。那就是去香港,做范柳原情人。白流蘇心里很明白自己留在上海,得到的只是冷眼相看。但是如果跟范柳原去了香港,那么白流蘇就在心里出了一口惡氣,那就是雖然自己離異但是也比初次待嫁女妹妹厲害。白流蘇的邏輯就是女人的價值要靠男人來實現。
當范柳原和白流蘇這么兩個曾經都遭受過傷害的人心目中,都知道自己不過是對方贖買消費的對象,但彼此心照不宣。戰爭的轟隆、糧食的短缺、生命的脆弱、煙塵的撲鼻以及青菜豆腐湯的恬適怡人在香港這么一座具有生命力的時代變遷劇烈的城市里滋生。范柳原和白流蘇看到的是真切的對方,即使他們明知對方在利用自己,他們終于勇敢地選擇結婚了。這對于這么一對患難夫妻來說難能可貴。
不過即使到了故事結尾。范柳原仍然能是范柳原。范柳原說不完的情話總會給別的女人說。白流蘇即使知道被背叛,她仍然選擇了隱忍,仿佛就像是在第一次結婚最開始時隱忍家庭暴力一樣。不過上次婚姻忍受的是肌膚的疼痛,這次跟范柳原的婚姻忍受的是作為女人尊嚴的疼痛。
“到處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么圓滿的收場。胡琴咿呀咿呀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這是《傾城之戀》的最后一段話。我覺得吧,雖然張愛玲說自己不喜歡張恨水那種悶騷的鴛鴦蝴蝶派,但是張愛玲跟張恨水還有很大的共性的。那就是他倆都喜歡在開頭和結尾的時候用這種景色描寫將你的心境帶入到張愛玲熟知的上海里弄和張恨水抬頭就能聽到鴿哨聲的老北京城胡同。這種回味悠長的結尾讓我停留在胡琴的咿呀咿呀聲音里面出不來。
傾城之戀,傾倒的是城,覆滅的是戀。
傾城之戀讀書筆記2《傾城之戀》不是青春文學,純情的少男少女的愛情,絕對不是。是一種很世俗眼光里的男女搭配。張愛玲獨有的毒舌,是用女性陰暗的話語來描述男女愛情里的等價交換的原則。
女主叫白流蘇,一個被休回娘家的老女人,在一次給小妹的相親中搶了她小妹準男友的心機婊。這是一個最大的沖突點,三十幾歲,失婚,還搶人姻緣。在白家人眼里,原本同情轉變成了一種厭惡,巴不得早點甩掉這個在白家白吃白要不給錢的包袱,從暗里背后挑事,到明里嫌棄,白流蘇自己卻心里默默算計,用一個男人離開一個城市——上海,這個白公館時鐘永遠比外界慢一小時的家里。
范柳原一個被不被待見流放在外的富二代。留過洋,見過花花世界,還有一顆寂寞的心。兩個人在上海分手后,在朋友的攛唆下在一個差不多與世隔絕的地方——香港再次彼此試探。范柳原在上海租住在一家酒店,白流蘇與他相鄰而住。夜半的電話一次又一次想起,最后一句范柳原問:“你愛我么?”白流蘇自己給自己一段安慰:“沒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長期地抓住一個男人,是一件艱難的,痛苦的事情,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啊,管他呢!她承認范柳原是可愛的,她給她美妙的刺激,但是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經濟上的安全。這一點,她知道她是可以放心的。“誰知道,香港淪陷了,范柳原面對這一段墻:“這一炸,炸斷了多少故事的尾巴!”他說給自己聽,也在感慨這亂世的飄零。
為了活下去,范與白回到上海,登報申明婚事。傾了一個城市,成就了一段愛情。婚后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范依舊桃花不斷,可是那又如何,她依舊可以延續白公館里慢整個世界一小時的生活,男男女女的生活除了愛情還有太多的本性——活下去還是掙扎著活下去!
傾城之戀讀書筆記3初時讀《傾城之戀》是慕名而去的,早先不了解張愛玲,只是聽大家說她的文章寫得很好,所以一度。初讀沒有什么感覺,可能是我沒有太細讀吧。這一次因為和舍友一起讀書,所以有機會將這篇文章重讀了一遍,這次讀完卻有了些感悟。
提到傾城,不得不說自己最初看到這個題目還以為白流蘇是一個長得傾國傾城的女子,后來才明白,所謂的傾城是指在城傾的那一刻,兩個人終于放下了原來所堅守的東西,真正的在一起。白流蘇的遭遇真的很坎坷,最初離了婚,回到娘家后,自己的錢財被家人花光后就每天受到家里人的冷嘲熱諷。哥哥們聽到妹妹的前夫死了之后,竟然還讓她還回去披麻戴孝,盡管白流蘇已經離婚七八年了。她的嫂子們還冷嘲熱諷“我早就跟我們老四說過——我說:老四你去勸勸三爺,你們做金子,做股票,不能用六姑奶奶的錢吶,沒的沾上了晦氣!她一嫁到了婆家,丈夫就變成了敗家子。回到娘家來,眼見得娘家就要敗光了——天生的掃帚星。”最令人傷心的就是她的母親,“流蘇聽她母親這話風,一味的避重就輕,自己覺得沒意思,只得一言不發”。再這樣的家庭里,白流蘇的生活苦悶壓抑,充滿了委屈。
就在這種情況下白流蘇陪寶絡去相親,遇見了范柳原,開始了這場 ……此處隱藏12080個字……本是兩個人。現實的母親不會救她。于是,她決定搏一搏,賭一賭。
《傾城之戀》里當流蘇取代寶絡引起范柳原的注意時,她知道寶絡恨她也不得不敬她。她心里覺得一個女人,再好些,得不到異性的愛,也就得不著同性的尊重。這句話頗具現實意味,可我總覺得再改一改會更好。一個女人,再好些,如果不用力一搏,就不會得到異性或同性的愛或尊重。即使這一搏代價沉重,可人生匆匆,能有幾回搏。流蘇與徐太太去香港,與范柳原談一段金錢之間的不純的戀愛,換得的是兩年范柳原的不聞不問。可當范柳原再次相邀時,她還是決定繼續這場博弈,最后那場戰爭為她贏得了最后的勝利。這場勝利她的戰果頗豐,她不僅離開了那座神仙般的白公館,出盡這些年心口的惡氣,也為她贏得了后半生的依靠。
前些天,無意中看到一本汪國真的詩集,其中有一篇詩是這樣寫的:
在這個年齡
什么都值得記憶
無論哪一個季節走來
都是難忘的花季
在這個年齡
生長很多幻想
也生長很多憂慮
渴望像一株健碩的曇花
一朵朵醒來
又一朵朵睡去
在這個年齡
要哭你就盡情地哭
要笑你就盡情地笑
在這個年齡
不必太含蓄。
念完后我總覺得它在心里揮之不去,好像這首詩里有著某個人的影子,默默地想了很久,突然覺得流蘇便是這么個人。她的盛開綻放雖不在花季,可卻大膽而決絕,像晚春的茶花,壯麗的令人心碎。她在用一生做賭注進行著一場豪賭,可是又有誰能否認她是勇敢的,她盡情的追逐著自己的幸福,想以抽干骨髓似的方式擺脫她前半生的不幸,換取后半生的安定與祥和。
我們一生牽絆太多太多,多的以至于我們喪失了恣意歡笑、隨心搏斗的勇氣。我們假裝灑脫不羈甚至恣意妄為,可是我們卻從未真正的勇敢過,就像夏日的知了,狂躁的吱吱聲掩蓋不了它們內心的恐懼。
我想數十年之后,當流蘇站在香港的淺水灣酒店,望著那片火燒般的野火花時,想起這次用一生做賭注的博弈時,不論是贏是輸,她都應該會仰天大笑吧。因為她勇敢的奮斗過,所以她的生命里留有一段可以溫暖她一生的經歷,刻骨銘心,此生難忘。人的青春就像是一堆火苗,我們的博弈是它燃燒的動力,即使燃燒過后留下的是灰燼的余煙,充斥生命的灶臺,可至少那灶臺還含著余溫。我想僅憑著這點余溫我們的生命就不至于太過寒冷。
傾城之戀讀書筆記13說起張愛玲,大家想到的首先是她的文學,其次便是與胡蘭成的一段婚姻。我是喜歡張愛玲文字的人。她的小說中把人性的弱點、黑暗硬生生的刻畫出來了。但是每次讀她的小說,讀著讀著,最后只剩下了悲涼。她筆下的眾多人物,不是典型的才子佳人,不是蓋世英雄,也不是革命熱血青年,他們是生活在現實中,是我們身邊每一個人,也可能包含我們自己。
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樣的生活才能讓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女子寫出如此犀利洞察人性的小說?《傾城之戀》,一座城市的傾覆,成就了一對愛情,很美好的愛情。但是讀過這篇小說的人都知道,這篇小說根本表達的不是這樣的。一個落寞貴族的小姐想要找到一個長期飯票,而男人卻不想結婚,兩個各取所需的男女在情感上的互相較量,從他們的較量中,我們可以洞悉作者筆下每一個人物的靈魂以及面對當時社會現狀的困難。誰也沒有辦法指責他們,當時的社會如此,混亂不堪。好在結局是好的,對他們來說,也只能如此了。
張愛玲對胡蘭成的感情,在世人看來,很匪夷所思。張愛玲一個出身貴族的世家小姐,為何會愛上風流成性的胡蘭成呢?讀張愛玲傳記的時候,張愛玲第一送給他胡蘭成自己的照片時候,照片背后寫到:“見到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去,可她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了解張愛玲的人都知道,她是那樣高傲的一個女人,在愛情面前也變成了一個普通女人,低眉順眼,底到了塵埃里。從側面也可以看出胡蘭成是非常會討女孩子歡心的。
兩人的結合在當時應該也是令人震驚的,畢竟當時張愛玲是文壇新秀,前途一片光明,而胡蘭成就畢竟尷尬了。文人一向有著自己的錚錚鐵骨,自己的傲氣,面對大才女選擇了一個漢奸,自然震驚了。其實張愛玲是那種缺愛的女子,從小受家庭影響,形成了獨來獨往的孤傲的性格。而胡蘭成恰恰彌補了這些,他懂她的文字,懂她的人,更懂她的心。再加上,胡是那種特別會討女孩子歡心的人,甜言蜜語是張口就來,張愛玲不動心都難。
傾城之戀中白流蘇和范柳原走在了一起,但現實中,張愛玲和胡蘭成沒有一直走下去。他們在婚姻的路途中,按下了暫停鍵。我一直認為這樣做是明確的抉擇,但是對于張愛玲呢?胡蘭成愛過她嗎?至少張愛玲為這段感情付出真的。
傾城之戀讀書筆記14“香港是一個華美的但是悲哀的城”。這個故事便是發生在香港。
有些文字,總是有一種說不清也道不明的情愫,它將你慢慢帶進書中,走進它的故事里。
白流蘇,一個堅強的女子。在壓抑的生活環境里,她毅然選擇出逃。她頂著眾人的唾罵與鄙夷跟前夫離婚,這是她有的勇氣。但她終究只是一個在經濟上柔弱無助的女子,她的勇氣沒有支撐她獨自養活自己,于是她只能依靠男人來尋找自己的棲息之地,這也決定了她必須向范柳原妥協。現實與性格間的矛盾,讓她不得不學會算計。不幸的命運讓她將疑慮、猜忌、金錢、虛榮等一切世俗之物冠于這份簡單真摯的感情之上。但這又能怪誰呢?她承認柳原給了她美妙的刺激,但她跟他的目的終是經濟上的安全。
雖然小說少有的沒有一悲劇結尾,但在我看來,《傾城之戀》雖是成全了流蘇與柳原的一段姻緣,但實則以世俗的表象虛掩了真正的悲涼,越發比悲劇更像悲劇。“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堆平凡的夫妻。”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來是這樣無奈的選擇。
有人說,“若能以婚姻的形式接受一個女人,心里必定會沉潛下來很多東西”。也許這就是流蘇期翼的那一點點“真”吧。
但是一個女人,把命運當作賭博,想來沒有什么比這更可悲的了。
傾城之戀讀書筆記15書里面最看不慣的就是流蘇哥哥嫂嫂對流蘇的態度,有點可恨,不過也有點同情他們。
今天看完了《傾城之戀》,這應該是張愛玲的書里面為數不多的一本不是以悲局收場的吧!!!看完這本書,我才真正知道《傾城之戀》是什么意思,就我理解的意思是:“白流蘇與范柳原的戀情是以整個城市的炸毀所換來的。”嘿,這只是我自己所看到的表面的,有點膚淺,但沒辦法,我也不過就是一膚淺的人,悟出來的道理又能高深到哪里去呢,是吧!哈!我很喜歡書里面的文字,如果要我說出好在哪里我又說不出來,就是覺得好、覺得喜歡。。書里面有幾句話是這樣說的,柳原說:“這一炸,炸斷了多少故事的尾巴,”白流蘇說:“炸死了你,我的故事該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還長著呢!!”我很喜歡這兩句話。
之前看亦舒的書比較多,后來聽人說張愛玲的書很好,尤其是《傾城之戀》與《金鎖記》這兩本書是女人最該看的書。只是她的書大多都是以悲局收場,也聽過張愛玲的一些事,我總以為她的書都是以悲局收場跟她自己的遭遇有關。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