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說課稿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說課稿 ,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說課稿 1《品德與生活》是在對我國小學原有的思想品德、自然、科學、社會和活動課進行高度整合的基礎上生成的一門高度綜合的課程,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等特征,不同于以往單一的說教式的品德教育。所以在設計《怎樣才涼快》這一主題活動時,我力求多視角、多維度地反映兒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共設計了四個環節:1、想一想那里涼快;2、游泳的保健,節約水電;3、中暑的急救;4、總結延伸。由這四步教學達到培養學生節約水電、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目標。
下面,我分步來說一說每一個環節的設計。
一、想一想哪里涼快
一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了部分生活經驗,在他們的生活基礎上,回想到過的涼快地方,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導入下一步的教學。
說一說怎樣做才涼快:
這一活動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由交流,讓學生從生活入手介紹自己的經驗,使大家共享。
因為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于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的道德情感、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因此,我在充分了解學生的生活習慣的基礎上選擇了“無節制吃冷飲”和“滿頭大汗時沖涼”的生活片斷,從學生生活入手創設生活情境,再現生活,使學生在親近生活中克服不良習慣,懂得科學、合理地生活。
二、游泳的保健和節約水電
這一環節又分為四步:
1、說《游泳時要注意的安全》
2、看《趙子聿游泳出門前》、《亮亮父子忘了什么》兩組畫面
3、講《樂樂猴圖涼快》的故事
4、學《節約水電》兒歌
這一環節的安排主要是圍繞節約水電設計的。因為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須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進行,所以生活是兒童品德形成的源泉,游泳出門前一正一反兩方面的片斷演示,是讓學生在正誤的對比中,明確正確的行為方向,同時,用學生趙子聿的生活寫真來樹立榜樣,讓學生有樣可仿,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一組關于水的數字資料的演示,是讓學生懂得水的寶貴,在思想上引起震撼,因為有了節約水的思想才能導致節約水的行動。
節約水電的兒歌讀起來朗朗上口,也是一年級學生比較喜歡的學習方式,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節約水電的重視和行動的指導。
三、情景劇表演《中暑的急救》
這個環節讓學生自由結合,扮演家庭中的不同角色,給學生創設了實踐的機會,在這種充滿生活情趣的氛圍中,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學常識,也達到了理論與實際的聯系,即學用結合。
四、總結延伸
全文總結既有主體活動內容,又有行為指導的具體要求,將教學目標延伸到課外,引導兒童在衣食住行中感知夏季,在觀察和經歷夏天中學習科學、學會生活。
一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說課稿 2一、說教材
《春天在哪里》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學期《品德與生活》第二單元主題一《春天來了》第12—15頁的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1.感受春天的美,體驗春天到來的愉快。
2.學習觀察春天的特點,探究春天自然界的變化。
3.了解春天常見的動植物和人類活動。
三、學情分析:
我們學校地處農村,周圍是廣闊的田地,校內各類樹木、花卉、草坪都成了兒童眼中春的使者,而兒童父母的春耕、村邊的小河、田野上的風箏、校園中的花和樹葉等為兒童感受春天、觀察春天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所以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我們身邊的資源,從尋找大自然中的春天入手,帶著兒童來尋找春天、感受春天。
四、說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了解春天常見的動植物和人類活動。
2、引導學生感受春天的美,體驗春天到來的愉快。
五、說學法
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創設情景,通過小品、視頻、競賽等活動方式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六、說教學準備
我們學校地處農村,周圍是廣闊的田地,校內各類樹木、花卉、草坪都成了兒童眼中春的使者,而兒童父母的春耕、村邊的小河、田野上的風箏、校園中的花和樹葉等為兒童感受春天、觀察春天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所以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我們身邊的資源,從尋找大自然中的春天入手,帶著兒童來尋找春天、感受春天。
七、說教學活動及過程: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課
運用游戲教學法,引導學生猜一猜:它是四季中的哪一個季節,導入新課。
二、創設情景,初步了解合作的必要性
1、 為學生創設情景,觀看歌舞(春天在哪里?)
學生思考: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景色有哪些?春天的顏色有哪些?
2、 學生討論:1、春天在哪里?2、春天的景色有哪些?3、春天的顏色有哪些? 4、春天的植物有哪些? 5、春天的小動物有哪些?
3、 教師小結:春天的景色豐富多彩,柳枝吐出了嫩芽,花壇里的月季長出了紅紅的葉子,墻邊的小草長出來了,草叢里還發現了美麗的小花,春的地比以前軟和了,農民伯伯要種地了,只有在春天播撒種子,夏天辛苦勞動,才能迎來秋天的收獲。小朋友們也一樣,只有珍惜現在,努力學習才能在將來取得好的成績.
三、設置猜謎游戲,深入了解春天景色的各種特癥
1、猜一猜。
四、小組討論,春天帶給你的感受是怎樣的?
五、創作春天,把對春天的感觀上升到視覺感受。
1、 教師談話:春天已經到了,不僅美麗的七色花開了,很多花都開了,大家發揮小組的力量,一起合作歌頌一下春天吧!
喜歡繪畫的小組設計一副春天的圖畫。
喜歡音樂的小組為你喜歡的春天的歌曲配上伴奏。
喜歡表演的同學編排一個關于春天的童話劇。
2、 小組成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自由選擇喜歡的方式,積極參與活動。
3、 展示小組合作成果。
4、 教師總結:在今天這節課上我們重新認識了自己,認識了別人,讓我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發揮出每個人的特長,學會合作、成為善于合作的人。
五、布置課后實踐活動,嘗試各組共同合作
教師布置課后分工合作出一份春天景色圖。
一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說課稿 3各位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小心,別傷著。我將從以下七部分進行說課:一、教材分析;二、學情分析;三、教學模式;四、教學設計 ……此處隱藏8975個字……動預設一個鋪墊。
(二)觀察牙齒,了解重要性。
讓學生討論交流,平時生活中小朋友們存在的一些好習慣和壞習慣。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穿針引線,精當點撥。本環節主要是通過在師生的對話交流中,糾正學生普遍存在的不良習慣。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參與面也比較廣。在七嘴八舌的討論中,在真實生動的畫面前,一下子就明白了,如果不及時改掉這些不良習慣,會產生怎樣的后果,而且,學生的交流能力也得到了鍛煉與提高。
(三)了解牙齒健康與飲食的關系,做到合理飲食。
首先出示了一些孩子們平時常吃的食物,問孩子“哪些食物是你最愛吃的?”有的孩子就回答“奶油蛋糕、可樂、辣條、糖”緊接著我就說“你們愛吃的食物可能并不是對牙齒有利的食物。”接下來就讓同桌兩人合作找出哪些食物對牙齒有利,哪些對牙齒有害。從而給孩子一個飲食上的引導:保護牙齒就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或不吃酸的辣的甜的等刺激性食物。這些話題都是孩子們所經歷過的、熟悉的,通過孩子們自己的生活進行教育,在自身生活體驗上學習,努力調動孩子們已有的生活經驗,這樣兒童覺得是在進行和探討自己的生活,因而會充滿興趣地進行探討。
(四)養成漱口的好習慣。
請學生品嘗餅干,觀察牙齒的變化。隨后漱口,然后觀察杯子里水的變化。本環節通過實際操作的形式來吸引學生,淡化了說教。讓他們吃餅干,漱口后看杯中渾濁的漱口水,引導他們說出,從剛才這個過程中發現了,人只要吃過東西,牙縫里就會留有殘渣,如果不清除干凈,就會長蛀牙,讓他們體會到漱口的重要性。
(五)探究活動,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
通過醋泡雞蛋的實驗,讓孩子了解到用醋泡過的雞蛋會變軟,用水泡過的硬,從而引出刷牙的重要。首先讓學生演示各自的刷牙方法,老師觀察后,選出2-3名不同刷法的學生站起來演示,然后提出疑問:小朋友的刷牙方法有這么多種,到底哪種是正確的呢?播放刷牙的視頻,然后同桌兩人探究刷牙方法,請2-3名學生在牙齒模型上演示,其他同學當小牙醫,判斷正誤。最后把刷牙方法總結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本環節圍繞教學目標,尊重學生的認識基礎,給學生提供較大的時間和空間。從初試刷牙方法到師生共同探究,再到學生之間互評,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最后以“兒歌”這種學生容易接受的形式,鞏固了刷牙方法,活躍了課堂氣氛。
(六)、形象總結,鞏固延伸。
通過“保護牙齒大闖關”這一活動,既總結了這一課所學的知識,又給孩子以正確的引導。最后以欣賞一幅健康美麗的笑臉圖,來引導學生過健康的生活,創造美好的生活,培養學生的成就感。
五、教學思想
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力求體現新課程改革理念,將自己定位于各學生平等的合作者,在充分尊重學生及其獨特體驗的基礎上,使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落到實處,讓學生在課堂中學得輕松、愉快,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達到教學目的。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在備課和說課的過程中,仍有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老師給予指正,謝謝!
一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說課稿 7一、設計理念。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能力,了解有關安全的意識,有初步安全意識和自護自救能力,愛護自己的身體和生命。根據這一要求,結合一年級小朋友的認知、心理特點,我確定了本課時的設計理念為: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防范意外傷害都方法,發展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促進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
二、教材分析。
本課出自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健康生活每一天中的主題《小心,別傷著》主要教學內容是防范意外傷害的方法和發展自我保護的能力。
三、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小朋友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可辨析能力較差,又缺乏生活經驗和自我保護意識,根據實際情況,我制定出本課的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
1、學習防范意外傷害的基本方法,明白懂得避免意外傷害的重要意義。
2、發展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受傷后在成人不在的情況下,學會處理簡單的意外傷害事故。
3、讓學生體驗遭遇意外傷害時,自己與家人經歷的痛苦與煩惱。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學習防范意外傷害的基本方法,進一步發展自我保護意識及能力。
六、教學方法設計及學習方法探究。
1、在本課教學中,我決定采用“情景教學法”為主,以談話法、討論法為輔的教學方法。
2、表演感悟——討論交流——領悟方法——活動體驗。
3、在本課教學中,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教師通過創設情景,讓學生通過表演、討論交流,從中學會方法,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從而水到渠成的達到教學目標。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為了激發小朋友的學習興趣,我首先(課件出示“小淘氣”不 小心受傷的情景),通過這一情景的展示,讓學生回顧自己不小心受傷的經歷,并且讓同組的小朋友互相講一講自己受傷的經歷,教師及時引導,由于我們缺乏安全意識,或者意外事故的發生,稍不注意就要受傷,受傷之后不僅自己感覺很(痛),還會讓爸爸媽媽(擔心、著急、心痛、花很多錢),既然這樣,你想對自己或其他小朋友說些什么?讓學生充分發言后。
這時,教師就板書課題:《小心, 別傷著》。這一環節,從學生實際生活入手,創設生活情景,運用課件讓學生回歸生活,這既激發了學生的向學習興趣,又符合兒童的心理需要,為后面的教學做好情感的鋪墊。
(二)觀察分析 提高認識。
這一環節用生動的動畫情景出示教材范例,迅速引導學生身臨其境。用“找一找”“演一演”“說一 說”來展開教學。找——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危險;演)——受傷的情景;說——身邊還有哪些危險。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科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教師要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景,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三)指導行為,掌握方法。
這一環節中教師創設情景,(課件出示:破手指插圖)請學生說一說手指劃破了怎么辦?
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去觀察、去感受、去研究。本環節教師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會了集中處理常見傷害的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四)活動延伸 升華情感。
課標明確指出: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聯系,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與課堂,并創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為了教學目標落到實處,促使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規范自己的行為,從而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學生自我防范、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逐步提高。
為此,我將活動擴展到課外,設計“我來給你提個醒”這一拓展的活動,讓我們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健康生活每一天。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