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夸父逐日說課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夸父逐日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夸父逐日說課稿1各位老師好,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夸父逐日》。我將從教材分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及說教學流程等方面介紹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夸父逐日》是一則文言神話,被編在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探險篇中。本單元集中了古今中外的探奇故事,以探險為主題,通過不同題材的學習,培養學生敢于探險的勇氣,集體主義觀念和為所熱愛事業獻身的崇高精神。《夸父逐日》是我國遠古人民用其豐富的想象力創造的一個英雄神話,是他們企圖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的體現,所以本文的教學旨在激發學生探求的興趣,學習探險的精神。因此,在教學中應注重情感的培養。
二、說學情
本文編在七年級下冊的第五單元中,而在這之前學生已學過不少的文言文,對于文言文的基礎知識已經有所掌握,學習的方向也大致明確。同時,這則神話的篇幅很短,因此學生在字詞理解方面不會有太大問題,教師只要提點一下重點字詞,學生應該可以疏通文義了。同時隨著現在學生閱讀視野的開闊,其認識神話,解讀神話的角度可能與我們最初對神話的認識有很大的不同,尤其對于夸父形象的認識及逐日的原因上會有另外的想法,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的適當引導。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文特點,我給這堂課擬定了一下三維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熟讀課文,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詞。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朗讀、討論感知神話情節,學會分析夸父的形象和文章的主題,發揮想象,改編神話。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學習夸父的精神,并將其用于學習、生活之中。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夸父形象分析和主題理解(學生對于古人的情況不太了解,極有可能對主題的理解產生一些偏差,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逐步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夸父形象來明晰文章主題)
2、難點:創造性的改編神話。
根據學生的情況以及本文的教學目標,擬采用如下教法:
三、說教法
1、朗讀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也要求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和感悟。
2、討論探究法。新課標十分注重學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討論合作的能力,學生能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本文中夸父逐日的原因及夸父形象的定位是教學重點,這就需要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合作解決。
四、說學法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凡為教者必期達到不教。”因此,學法也很重要。本文的學法可歸納為如下方法:
1. 朗讀法。通過反復朗讀理解字詞,培養語感,熟讀背誦。
2. 圈點法。讓學生學會抓重點字詞,找重要語句來理解課文。
3. 討論法。培養他們合作的能力,學會積極主動地閱讀與理解。
五、說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課前教師直接提問“你們心中裝了哪些神話故事 ?”這一問題,調動學生以往的知識積累,讓學生談以往所讀過的神話有哪些,引導學生說出夸父逐日,導入課題。(板書:夸父逐日《山海經》)
(二)品讀神話(這部分的教學設計主要是先讓學生讀準、讀通、讀懂這篇課文,然后逐句疏通文義,在學生的翻譯中逐步探討文本中所隱藏的內涵)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讀通,讀懂課文。(教師進行朗讀點撥,學習《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先生的讀書方式,讀出古文韻味來。)
2、朗讀。點名讀、齊讀。(反復朗讀,培養語感,教師對學生朗讀進行點評或讓學生評、自評)
3、按照夸父逐日的故事的開端、發展、結果將課文分成三部分,每部分都請學生來翻譯,在翻譯的過程中逐步研討課文。
第一部分:幻燈出示:夸父與日逐走,入日;請學生翻譯,注意重點字詞“逐”,提示學生重視文章注解。字詞疏通后,讓學生討論回答夸父逐日的原因是什么?遠古人民為什么要創造夸父逐日這樣一個神話?引導學生從當時人類生活環境思考解決這一問題。(板書:賽跑征服自然 勇于探索 完成使命)
第二部分:幻燈出示: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請學生翻譯,其他學生從旁糾正。引入“辰州東有三山,鼎足直上,各數千丈。古老傳曰:夸父與日競走,至此煮飯,此三山者,夸父支鼎之石也。”--唐張鷟 《朝野僉載》卷五這段文字,引導學生討論思考:為什么要創造夸父這樣一個高大的巨人呢?太陽是東升西落的,夸父追趕太陽應該是一直向西的,為什么要去北邊的大澤喝水呢?學生分析討論得出夸父是一個不辭辛勞,不怕犧牲的偉大英雄,人們在夸父的身上寄予了厚望。(板書:高大 巨人 不辭辛勞)
(設計意圖:遵循閱讀規律,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閱讀的體驗,以學生閱讀心理為切口,激活閱讀思維。)
第三部分:幻燈出示:未至,道渴而死。學生討論夸父之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同時引導學生質疑文本,夸父何以要拎一枝拐杖?(小組討論解決)想象夸父“轟然倒下的情景,加上環境、心理描寫寫成一段話。(板書:不怕犧牲 夸父精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挖掘細節中蘊藏著的豐富的人文素養,通過品讀、朗讀發展學生語言能力,通過對情節內容的想象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小組討論班級交流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逐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探究的學習精神。)
(三)、品析人物,我談我感受
根據文本討論分析夸父的形象,談談對夸父逐日這一神話的體會和感悟。
(設計意圖:我們常說“讀書是為了明理。”學習一篇課文,要讓學生在態度、情感、價值觀上有所增益,能夠更好地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這既是語文教學中的德育,也是語文素質能力形成的內涵。)
(四)、神話我來說
播放動畫《夸父逐日》,比較其與文本的不同,讓學生發揮想象,創造性地改編神話。給學生幾分鐘時間寫,然后進行課堂交流。)
(設計意圖:由書本向現實生活的思維拓展,是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理解的途徑,也是書本學習的目的,在寫作訓練鍛煉一下口語表達能力。)
(五)小結
學生再談對夸父的認識,教師做鼓勵性小結: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顧城
(此環節與引入照應 ……此處隱藏6890個字……的自信心。
五、板書設計
追——渴——飲——死——化
六、教學效果
本節課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書,和大膽、豐富的想象,準確而又深刻的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在讀中感悟了作品的意義,受到了語言和情感的熏陶。同時,通過對學法的指導、運用和總結,也給他們今后的文言文閱讀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但是,囿于導學案和幻燈片,課堂容量小,設計的問題缺乏創意,學生展示的結論過于單一、片面。受教參的影響,課堂上原生態的東西較少。課堂秩序井然,但缺乏活潑。
20xx年5月23日
夸父逐日說課稿5一、說教材
(一)地位、作用
《夸父逐日》是一則文言神話,被編在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探險篇中。本單元集中了古今中外的探奇故事,旨在激發學生探求的興趣,學習探險的精神。因此,在教學中應注重情感的培養。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
目標:知識 掌握基本 的文言字詞,學會翻譯課文,并在課堂內背誦。
能力 通過朗讀、討論等方法學會分析夸父的形象和文章的主題,并鍛煉概括分析的能力。
情感 學習夸父的精神,并將其用于學習、生活之中。
重難點:夸父形象分析和主題理解(學生對于古人的情況不太了解,極有可能對主題的理解產生一些偏差,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主題,還增加了一則《后羿除害》,讓學生比較分析。但關鍵還是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思考。)
二、說學生
本課是在七年級下冊的第五單元中,而在這之前學生已學過不少的文言文,對于文言文的基礎知識已經有所掌握,學習的方向也大致明確。同時,這則神話的篇幅很短,因此學生在字詞理解方面不會有太大問題,教師只要提點一下重點字詞,學生應該可以疏通文義了。
三、說教法
本課時擬采用如下教法:
1.朗讀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
2.討論探究法。新課標十分注重學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討論合作的能力,學生能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說學法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凡為教者必期達到不教。”因此,學法也很重要。可歸納為如下方法:
1.朗讀法。通過反復朗讀理解字詞,培養語感,熟讀背誦。
2.圈點法。讓學生學會抓重點字詞,找重要語句來理解課文。
3.討論法。培養他們合作的能力,學會積極主動地閱讀與理解。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3’)
讓學生看“夸父逐日”的圖片,談談對夸父的最初印象。
(畫面比較直觀,夸父強壯充滿力量的形象能產生較強視覺沖擊,從而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夸父的力量,更容易進入“逐日”的話題。)
(二)感知(這部分主要讓學生疏通文義,了解內容)(15’)
1.聽錄音,掌握讀音與停頓。(掌握停頓有利于內容的理解)
2.朗讀。自讀、點名讀、齊讀。(反復朗讀,培養語感)
3.輕聲自由朗讀,圈出認為比較重要的文言字詞,并思考意思。
4.同桌合作解決重要字詞,并試著翻譯出全文。
(以上兩個環節旨在讓學生尋找重點文言子詞,這對他們古文閱讀很有幫助。因為往往掌握了重點字詞全文的內容就容易把握。而同桌的合作能掃清一些障礙,在合作中學知識、共進步。)
5.請學生講一下重點字詞及意思,教師適當提點。
6.請一生翻譯全文,其他人聽有無出錯,并作相應糾正。
(學生的自學能力畢竟有限,一些與現代漢語用法有出入的字詞可能會出現一些理解錯誤,此時,教師就要充分發揮引導者的責任了。教師可采用一些媒體,如黑板、幻燈等將重點字詞進行歸納,加深理解記憶。)
7.同桌互譯一遍,并自讀幾遍試背誦。
8.點名背、齊背。
(此則神話很短,背誦方面也不會花太多時間,絕大部分人能在課內解決背誦,點名時可以給基礎較薄弱的同學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三)探究(15’)
(在熟練掌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就可以進行一些問題的探討工作了,而這一項工作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討論,教師拽著那根“線”就可以了。)
1.四人小組討論,找出一些值得探究的問題,教師引導提煉出集中、重要的問題。如:怎么看待夸父的“逐日”? 為什么要寫“棄其杖,化為鄧林”的結尾? 這則神話的主題是什么?(教師可讓學生圍繞人物、情節設計、寫作目的等設計問題。)
2.圍繞這幾個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并由代表作好記錄。
3.學生交流討論的結果,教師圍繞神話的產生背景與積極意義作適當的引導,并將答案小結并板書。
(這些背景是學生不太清楚的,教師有必要提一下,這有利他們解答問題。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有助于他們對課文重難點的把握。教師可適時作一些閱讀指導,如讓他們從人物、情節中心、寫作技巧等方面進行閱讀。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學會分析重點,找準理解的關鍵。但學生的具體情況不同,提出的問題也有可能回缺乏價值,教師要在肯定鼓勵基礎上提醒他們再思考深入些。同時,教師還要作好問題的增刪工作,提煉出主要的研究點:夸父的形象與神話的主題。學生的疑問可能比較多,但有些是缺乏研究價值的,可以讓學生自己先進行刪減。)
4.比較閱讀,深化主題
為了讓學生更深入掌握神話主題,引入了課外的材料《后羿除害》。因為神話產生有一個共同的背景,那就是古人因科技的落后對自然產生的好奇。
比較,思考:兩則神話有何共同點?
明確:即主題的相似性。(此處可點到即止。)
(四)延伸(10’)
學生閱讀李銳的《曠日持久的煎熬》,思考:聯系實際說說“夸父逐日”有什么現實意義?寫幾句簡單的讀后感。
(此文主要講的是凡是去往“大澤”的路都遙遙無期,無數追求真理的人“道渴而死”,但還是不斷有人奔向“大澤”。設計次環節就是要讓學生明白,生活、學習中會有很多障礙,要想喝到“水”,就要學習夸父的精神。同時還可以鍛煉一下寫作能力。)
(五)小結(2’)
1.學生再談對夸父的認識
2.教師做鼓勵性小結
(此環節與引入照應,旨在讓學生明白,只有深人分析文章,對內容才會有更深入、更深層的理解,讓他們學會思考。)
(六)板書
夸父 逐 日————有宏大志向
勇于探索 (夸父精神)
(古代人民)(追求、探索、征服)(自然) 造福人類
六、時間安排
導入(3分鐘) 感知(15分鐘) 探究(15分鐘) 延伸(10分鐘) 小結(2分鐘)
七、說理論
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貫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并獲得一些課外姿勢的補充。此教學設計正是根據這一理念針對初一學生設計的,比較符合現代教育理念。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