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惡意》讀書筆記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惡意》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惡意》讀書筆記1花了三天的時間把朋友介紹的推理小說《惡意》看完了,這個速度確實也不算快,說實在的,看前幾章的時候有點想棄,兇手毫無懸念地就這樣被警官加賀給查出來了,自己也招了。這樣子不足以吸引我,以至于我讀前幾章的時候速度特別慢,不由地和以前稍微略微讀過的《解憂雜貨店》作比較,明明《解憂》這本書東野圭吾前期渲染的氣氛十分嚇人,當時看的時候汗毛都立起來了,雖說這是本很溫暖的小說?!稅阂狻愤@本書與其他推理小說不一樣的想必就是側重點在于兇手的殺人動機。
加賀警官的推理手法以及對細節的把控、對于疑問追根溯源求知的態度著實令人驚嘆,看完之后不由自主地會感慨“哇塞,加賀也太厲害了吧!”驚嘆三連。
更為值得人去思考的便是野野口修的殺人動機,整本小說一路看下來,被害人日高邦彥給我的初始印象從最開始殘忍的“殺貓兇手”、“這混蛋簡直壞透了,怎么可以這樣對自己的朋友呢”到后來“咦,這些和日高認識的人怎么好像都覺得他是個好人,這樣一個好人會對野野口修做出那樣子的事情么?”一直到最后“真可憐,野野口修真可怕?!?/p>
在野野口修的手記中,日高成了一個拿著人家短柄威脅對方做其影子作家、品德十分惡劣的人,而他自己卻是和日高妻子因為真愛所以搞外遇、為了保護她的名譽一直忍氣吞聲的可憐人??粗粗鴷挥傻貙θ崭吣莻€人心生睥睨,可看到后面,才會發現,一直以來,日高都是一個特別照顧野野口修的人,就像一個大哥哥一樣,從小到大都是這樣......
“我不知道自己為何如此恨你,也許是因為嫉妒,嫉妒你比我成功;也許是因為羨慕,羨慕你站在了我永遠達不到的高度,而我這輩子都只能仰望你,哪怕你幫了我那么多,哪怕你是我一生的恩人和朋友,可我依然恨你入骨,恨你比我早一步實現理想。既然我站不到和你一樣的高度,那我便毀了你,一起下地獄吧”這便是野野口修的殺人動機,哪怕進入監獄,哪怕得了癌癥也要毀了日高邦彥。
校園霸凌可能僅僅是因為對人家“看起來不爽”;殺一個人、一個一直幫助自己的朋友、毀了人家的名譽可能也僅僅只是因為人家太好,多可怕。不單單是整本書所描寫的故事,看完之后我在想,其實看書的過程當中,我不也僅僅因為野野口修的手記而對日高產生了很大的偏見么?這難道不也算是一份惡意?現實生活中很少會有人像加賀一樣對一些小小的不合理的疑問追求答案,大部分的也都人云亦云了,畢竟跟著大部分的人走總不會錯得太離譜,另一方面,站在大部分的人對立面也著實需要勇氣。
常常會覺得世界有多美好,它另一面就一定有多黑暗,只是我們所接觸的地方還不足以讓我們知道那一塊黑暗的地方有多暗。人性不能深究,深究到底想必絕對就是失望了。常被朋友吐槽自己太易于相信他人,只是有時候會想著老是防著多累呀,當然也可以說我是因為懶,只是說在我沒覺得對方是個不好的人的前提下,有時候相信人家至少對于自己而言會輕松很多,前提是這份相信不會以損害自己切身利益為籌碼。
這個世界上隱藏的惡意很多,誰能預測會在哪時候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又有誰能料想到之后的結果,“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無法改變這個世界,終歸還是可以用心讓自己看到的世界、接觸到的世界充滿溫柔,而這個與他人無關,只與自己的內心有關......
《惡意》讀書筆記2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東野圭吾的書都是到最后的時候開個大反轉的。人性到底是本善還是惡呢?我始終相信人性本善的。每個人一出生都是一張白紙,出了社會才被染了各種各樣的顏色。野野口的惡意也可能是跟他媽媽的抱怨有關,跟他初中的校園暴力有關,他的妒忌讓他謀劃了這場殺人事件。
生活中也聽到了很多關于校園暴力的事情,到底是什么讓這些校園暴力存在呢,我覺得社會價值觀有關系,跟家庭也是有關的,都說爸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爸爸媽媽的行為對小孩的行為是最大的。這兩天的新教師培訓的戴老師說了,身教永遠大于言傳,所以父母想要孩子怎么做,自己要先以身作則。父母想要孩子多讀書,自己要先看書,而不是自己玩著手機看著電視,跟孩子說,要多讀書。所以別在孩子面前玩手機。也有段子說,想要毀掉一個孩子,那就給他一部手機吧。
這書中一個校園暴力的施暴者為什么會傷害受害者,他竟然說,我就是看他不爽而已?,F實生活也確實很多人也是說我就是看他不爽,所以我就打他。是長相礙著你眼,還是吃你家米了,最受不了的就是這一句話。我看你不爽我也打你,你讓不讓啊。校園暴力一直存在,學校能教育,但是沒辦法完全消除的。
《惡意》讀書筆記3好久沒有給大家推薦過書了,似乎也沒有推薦過吧。
那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本小說,就是我最喜歡的作家——東野圭吾的《惡意》。
《惡意》這本書大概是我在兩年前看的,當時看完,我并沒有留下只言片語,于是,對當時我的心理就無從追蹤了。
為什么我會想起這本書,并且向大家推薦呢?
其實是因為我在后來寫《尋夢環游記》的影評時,偶然的感悟,我的回憶被勾起了。
于是便想向大家推薦這本《惡意》。
如果說,世界上的好人都是一樣的,惡人其實也是一樣的?!督鈶n雜貨店》詮釋了人性的溫暖,這《惡意》則是揭示了人性的丑陋。
該怎么說呢?!稅阂狻纷屛也豢伤甲h。
書中有一大部分借用了日記的方式去記載這事情的經過,可是很可笑的是過去的日記也是會騙人的,就連錄像也是騙人的。
有時候眼睛看見的不一定是事實。
古人常云:“眼見為實,耳聽為虛?!?/p>
可是當兩者皆為虛假的時候,真相又在哪里呢?
當然書中不僅講了這一點,還有就是,當你處于一個高位,人們僅能仰視你的時候,可能你自以為的朋友對你有的不是艷羨也不是驕傲,而是嫉妒。
《惡意》實在是很精髓的反映了人性,你相信的,你不相信的,書中都有描繪,讓你從不同角度去體驗你所不知道的世界。
如果你也喜歡東野圭吾,不妨去看看這本書吧。
《惡意》讀書筆記4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惡。我越來越支持于后者,孩子往往會有強大的破壞力,從小孩子若沒走向正途,對孩子的影響也是一生。
所有的錯都只因邪念一起。有多大的恨,就有多大的破壞力。他的恨,從媽媽那里傳遞給他,從小就深入骨髓,但是卻都無力改變。我希望他掙扎過,而不是一直這么懦弱的屈服于別人的惡意和自己的惡意之下。
校園暴力,對孩子的影響也會是一生。也許家長會認為孩子沒磕碰出現大的問題就會沒事吧。被欺負的或者欺負過別人的都或多或少都會很痛苦過,有的或許影響了別人的一生,有的或許要花一段時間才能走出 ……此處隱藏7324個字……的惡意,對日高的嫉妒而編造了一個精心設計的謊。
書中講到的“校園暴力”,至今也是社會熱門話題。印象中從前年開始,校園暴力事件層出不窮,他們甚至把暴力視頻放在網上,以此為榮。但我想導致暴力事件發生的原因微不足道。
我在上初中時期,也聽說過不少校園暴力事件,被欺負的人往往被一群人圍攻,這群加害人中間,大部分甚至根本不認識受害者。
要時時反思自己是否對別人有了不知為何的惡意,也要防止自己變成被群人欺負的“受害者”。
《惡意》讀書筆記15其實有點無法理解野野口修的做法,或許人性就是如此深不可測吧。
野野口修,只是出于根本說不清道不明,不知從何而起,卻也無法終止的惡意,精心設計了一場謀殺。更讓人可怕的,不是他所殺害的人是一直幫助他的朋友日高邦彥,而是,野野口修窮盡最后的歲月也要玷污日高的整個人生。甚至,殺害他,都只不過是一個開始步驟。
日高邦彥是野野口修的國小、國中同學,長大后二人同為作家,但是日高很顯然比野野口要有寫作才能,他們二人再次相遇的時候,日高已經是一個小有名氣的小說家,而野野口仍然籍籍無名,雖然一心想成為作家,但是這條路卻走得并不順暢。
成名后的日高并沒有將野野口拒之門外,而是好心地將他介紹給了兒童讀物的編輯,為他的作品找到發表的渠道。
就是這樣一個可以稱作是野野口的恩人的人,被他用鈍器砸暈,然后勒死了。
謀殺案的解決并沒有花費偵探加賀恭一郎很多的時間,當加賀發現野野口在關于案件的記錄中有幾處故意為之的錯疏之地時,野野口很坦然地承認了自己的罪責。
可是,案件并沒有由此結束。
在書中,野野口一直不愿意提及他的作案動機,在加賀的努力下,我們可以看見,事實被一點點揭開,各種微小的證據,都在此時證明著,其實,野野口才是受害者。
一個偽善的,可怕的,甚至有些變態的日高形象浮現出來。他將野野口的作品據為己有,還借此成為了一個暢銷作家。他拍下野野口想要刺殺自己的錄像,收藏好留有野野口指紋的兇刀,野野口與日高邦彥的妻子初美產生了曖昧的關系,這一切都成為日高邦彥要挾野野口做自己的影子寫手的條件。
為了維護初美,野野口接受了這一切,并將它們視之為命運的安排,最后,二人竟然演變成了親密的伙伴關系??赡苓@就是所謂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癥吧!
1972年,斯德哥爾摩的一家銀行遭人搶劫,搶匪劫持人質與警察對峙了130小時之后,主動放棄,在對他們的審判中,四位人質都不愿意出來指控,甚至還募集資金要救他們。這種在意識到無法掌控自己的生命之后,對控制者的情感反轉,就被稱為斯德哥爾摩綜合癥。
可惜最后,初美卻因為車禍而死,野野口并不認為這是一場純粹的意外,因為那個雨夜,貨車司機說,初美是忽然出現在路上的。也許,是被人推出人行道的!
為了給心愛的女子報仇,為了自己應該享有的尊重和榮譽,野野口策劃了這起謀殺。他之所以不愿意提及自己的殺人動機,完全是為了那位他曾經深愛的,已經離世的女子。
逮捕時,加賀才知道野野口已經身患絕癥,時日不多,調查的過程見于各種報章,野野口成為了讓人同情的殺人犯。
這個結局,讓人覺得悲傷,日高的死根本就是咎由自取,如果故事就此落下了帷幕,也不啻是一個布局精密的推理小說,當然也僅僅只是個推理小說而已。
接下來東野圭吾將故事引導向了一個令人驚恐的方向。
這就是這本書被很多人推崇的地方,案件結束了,故事卻并沒有結束,最讓人驚嘆的排布才剛剛開始。
多事的加賀警官卻并不愿意就此罷手,他認為的問題出在哪兒呢?
是進入打字機時代后不該出現在手指上的寫字的老繭?還是類似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的“親密無間”?
當虛偽的皮相被一層層地剝開,野野口蒙滿塵垢的心靈被加賀托在手中,捧到了讀者面前。這一切都是陰謀,沒有婚外情,沒有代筆,沒有威脅,只有野野口一年多的精心策劃和實施,這樣的費盡心機,昭示著結果日高的性命只是一個開始,野野口真正想要的是謀殺他的一生!拍好錄像帶,藏好刀具,收好初美的照片,抄好日高寫過的每一本書,他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以一個創作者的想象力和營造力,緩慢而又孜孜不倦地進行著劇情的設計和完善。他甚至提前毒死了日高隔壁鄰居的貓,只為了讓大家相信,日高本就是一個視生命如草芥,殘忍暴戾的人。
日高已經死去,但這卻無法消磨野野口在黑暗中肆虐生長的惡意!死亡不是結束,只是開始。
如果沒有加賀的堅持,野野口這件用自己和朋友的生命創造出來的作品,當真是一部杰作,蒙蔽所有人的杰作。
“即使賭上自己所剩無幾的人生,也要貶低對方的人格,這是怎樣的一種心態啊?”
在加賀調查當年與野野口相關的校園暴力時,他想起了自己失敗的教書經歷,他的學生也遭遇了暴力,而自己卻無力去拯救他。
當他問施暴的學生,為什么要打人時。
孩子回答說,“總之我就是看他不爽!”
這么一句毫無邏輯,毫無道理的話,卻讓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野野口修和日高邦彥住在同一個街區,上了同一所國小和國中,野野口被校園暴力不想出門的時候,日高天天找他結伴去上學。日高有原則,有正義感,從小就敢直面校園暴力,而且為人謙和,待人有禮?!安还軐φl,他總是非常親切”;而野野口,內向,膽小,為了逃避被暴力,主動去做了惡人的跟班,參與欺負日高的行動。即便如此,在日高成為暢銷小說作家之后,他仍然提攜想成為作家的野野口,甚至在得到了野野口參與校園暴力的證據之后,還幫助他隱瞞事實。
單從這樣的人物關系上看,日高完全就是野野口的救世主??上В抟鈪s早已深植,圣經說,人生下來就帶著原罪,這些原罪被分為七種類型,其中之一被稱為“嫉妒”!
野野口的母親非常不喜歡那個在她看來十分低級的街區,她總是用一種高人一等的語氣數落著她的鄰居們,“如果不是丈夫的工作需要,絕對不會到這里來居?。 倍@一切在幼小的野野口心中也烙下了深深的痕跡,從家庭來說,他對日高是有心理優勢的,但是,與日高在一起的日子,是野野口的內心最無力的日子,而日高的存在更突顯了這一點。日高對他所做的一切讓他產生了極度的自卑感,可軟弱的野野口修卻連痛恨自己都無法做到,于是只能將自身的一切過錯歸咎于日高邦彥。明明是一個破爛街區中的小孩,憑什么獲得大家的喜歡?
明明打不過那些實施暴力的人,憑什么要去多管閑事?
憑什么他能成為暢銷作家,而我只能做兒童讀物的作者?
憑什么得癌癥的人是我,而不是他?
憑什么讓他握著關系我名譽的證據?
憑什么?
憑什么?
這種自負與自卑的結合在野野口的心中產生了強大的扭力,不甘與嫉妒讓他的心理最終變得畸形,恨意便如同生長在野野口身體里的癌細胞一樣,最終讓他迷失了自己。
更可怕的是,對于野野口來說,這樣的情緒已經超越了意識的存在。在他忙于恨一個人的時候,在他忙于拼盡全力毀掉日高的一切的時候,滿腔的惡意填滿了他,以至于他已經無暇去尋找那惡意的源頭。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