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江蘇高考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1江蘇高考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2021江蘇高考作文1山東萊蕪的九龍大峽谷,峽中谷壑交錯,層巒疊翠。九龍兩條大峽谷組成“二龍戲珠”的景觀外,氣勢恢宏,怪石嶙峋。而景觀內,溪水潺潺,連綿曲折,演繹一幅自然美妙的山水圖。三國時期管輅的《管氏地理指蒙》里這樣說山和水:山隨水而行,山界水而止。山貴于磅礴,水貴于縈迂。
我生在長江里下河地區的蘇北東臺,小時候沒見過山,倒是縱橫交錯的鄉下小河,使得水鄉老屋的前后自然以水為伴。參加工作后,雖然走過、看過不少山,但始終與水有著別樣的感情。在后來捧讀的國學里,更是領悟到“天下至親莫若水,天下至柔莫若水,天下至堅莫若水,天下至韌莫若水”的精髓。
山重在磅礴,而水貴在縈迂。這是大自然的美,是大自然的色彩,天文、地文是自然界的文彩。而一個人更多像水一樣的寬容、深邃、堅韌、柔和、純凈、百折不回,則是人文。人文乃人類社會賴以健康發展的文化精神特征。人文是人社會活動中精神、文化、理念及其具有的價值內涵。“人文”的核心是道德、仁愛內涵.其道德、仁愛是對“人”的發現,對“人”本質的認識,對“人”主體性的揭示。
圣者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智者樂水,達于事理而有似于水,智者循水而行,望水而思。“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系水的品質,人的“知行并進,相資為用”,則是人“不爭”,而重在“行”的可貴。
“靜靜的水”,其實就是一份樂,她在于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雙眼,在于擁有一顆善良感悟的慧心,在于擁有一份“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淡然從容,以水為融,與水為樂。
而“流動的水”,給了我們“當你第二次走進同一條河的時候,見到的已不是第一段的河水”的感悟。天心水鏡,水鏡天心,知水品性,悟人生真諦。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么?人類通過改造自然,推動了物質生活的改善,這也導致了我們對外界世界的過分關心。
“人定勝天,與天斗,其樂無窮。”其哲學的釋義是唯物主義。而經濟學在發展的歷程中,資源的稀缺性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其合理的推理是因為資源的稀缺性才導致算計與爭奪,導致需求的欲望無限膨脹。而這里我們需要總結的一個重要原點是,需求應該如何界定,企圖用物質去滿足人的虛假欲望,本身就是緣木求魚,未知甚可。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一個人地位、財富和或可以變,而惟有向水學習,擁有水的心境不能變。君子養源,源清流清。
2021江蘇高考作文2每每煩躁不安時,低頭不語,我就能想起那座橋,那橋下的流水,那流水里融進的我兒時的歡笑……
初春,正所謂“乍暖還寒”時候,我們便會溜出家門,不理會屋后未化的雪與缸里飄著的塊塊冰碴子,我們眼里,只有破凍的潺潺流水與水面上不怕冷的野鴨子。嬉笑著,追逐著,瘋玩在河邊油油的麥田里。有時,牽著心愛的風箏與那頑皮的狗跑啊,跑啊,全然不理會功課的煩惱,更不曾因全球變暖而擔憂,心里只漾著笑,如同河面只漾著野鴨子的叫聲那般。
待春暖花開已成了夜里的夢,我們幾個孩子便相伴漫步在河岸,希望看到有人下河游泳。有人游泳就表明夏天來了。我們從不拘泥于日歷表的規定。直到夏天真的走近,卻仍未見有人下河時,我們捺不住了,相約脫了衣服,喊著“一、二、三,跳”,可嘴里喊著,身子卻往后縮。誰縮得厲害就把誰扔下河里,那進去的扎一個猛子,再探出頭來,“不冷,不冷!”又在不經意間抓把泥巴扔在另幾個人身上。無奈,只好咬著牙,學就義的烈士那般,奮勇地鉆進水里,進了水,才發現河水真的已經暖了。
我們在水里笑了一茬又一茬,水流了一撥又一撥,于是,夏天的暖就被流走了,隨水飄來的是清涼的秋。秋天的河儼然成了亭亭少女,端莊,嫻靜,偶爾被空中的青鳥親吻一下,便羞得滿臉紅暈。可是,她卻不會拒絕與我們這群孩子親密接觸,我們也會做些有詩意的事。撐一枝長蒿,向蘆葦更深處漫溯;拎一窩鴨蛋,舉著鴨蛋放歌……直到夕陽用余輝與河水吻別,我們才依依不舍上了岸,摸摸口袋,卻發現鴨蛋已丟,只剩個破洞,懊悔不已,便想著回家補口袋,可蹦著蹦著就忘了。于是,漏掉的就不只鴨蛋,還有整個秋天。
漏掉了秋,就真的只剩冬了。凜冽的北風狂妄地叫著,企圖把我們困在屋里。可我們不怕,我們沖出家門,依然奔向河岸,又跑到冰上飛來飛去,別提有多快活了。只是嚇得大人在岸上大叫,卻又不敢下去抓,不知是冰太薄還是他們的心太厚……
是的,我的小河和幼時的我,有段共同的生活,那生活滿是歡笑,還有無盡的綠色。可現在呢?只剩下回憶了,橋還是那座橋,河水卻變成了黑色,麥田被改成了磚廠,偶爾還能見到野鴨子,卻是漂在水上的尸體……
綠色生活,如今只能回憶了。誰能告訴我,我該去哪兒尋找?
2021江蘇高考作文3‘你相信什么,才能看見什么。你看見什么,才能擁抱什么。你擁抱什么,才能成為什么。你所相信的正是你的未來。’你所見即所愿。身處于智能互聯網時代的我們在接觸到更多不同信息的同時,也因智能推送被同類信息包圍的更加緊密。我們被所愿見塑造,因相信而擁有未來。
因為相信,所以堅持;因為相同,所以關注;因為喜愛,所以吸引。因為關注喜愛同一事物或人所聚合的群體共同發出的聲音,不一定是烏合之眾失去智慧的盲目吶喊;群體所共同發出的聲音,也可以是結合群眾智慧的非凡力量。群體產生的力量在很多情況下都是值得被肯定的,‘中國裝束復原小組’就是因為共同喜好而聚合一同復原漢服的小群體。他們僅因為熱愛而共同努力最后成為超越專業的存在,可以代表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展現漢服魅力。足夠相信,足夠堅持,就擁有了可能擁有了未來。
中國裝束復原小組作品
被自己所相信塑造,不代表方向單一片面;信息出現同類,不代表觀點產生同類。我們經常討論因互聯網產生的同類型信息的不斷推送是否會埋葬我們產生不同觀點的可能因而被信息洪流吞沒,好像如果我們接受了各種五花八門的信息就能夠抵抗洪流。其實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去接受我們所相信的事物進而深度思考所產生的判斷力才是能夠抵抗信息洪流的最有效方法,在節約甄別對我們有用信息時間的同時,錘煉出的判斷力有效優化了塑造我們的信息。
我們未來的樣子源于選擇和相信。選擇什么樣的人和信息包圍著你,這種選擇成為了塑造你未來樣子的重要基礎和來源,特別是正處于青少年時代的我們,因為擁有可能的無限和各種對于未來的不確定,因此更容易被身邊所遇到的東西影響,選擇就在此被凸顯出了重要性。如果說選擇是一種對于方向上的判斷,那么相信就是‘不退’對于自己選好方向的堅守,相信就是一種信念感。你所相信的就是你的未來,你所相信的全世界都會祝 ……此處隱藏7367個字……問題,我為什么沒有想到如此簡潔有力的句子呢?在歲月的淘洗中,為什么那些曾經被照亮的靈魂在問題的循環中沒有得到更好的洗滌?
畢竟,歲月流逝,青春總是閃耀在記憶的深處。曾經照亮我們的民者思想實際上已經過去,照亮了我父親的青春,我的青春和我孩子們的青春。
2021江蘇高考作文13看著京京的長大,許多時候,我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浮現出自己在童稚玩耍的場景。那是自己頑皮至極,就如同京京現在的樣子,當年父親是怎么對待我這樣一個頑皮的孩子的。
終于到了自己做了父親才真正理解父親的年紀。
很多事情需要我們一探究竟,然而也有很多事情都不能過分追究。在我青春時,總是想著要往外走;等到我的父親年華老去,我才有隱痛:當年為什么要選擇遠離?讓膝前盡孝成為自己內心的痛楚。盡管父母都說:現在我們還能動,不要你多煩。然而,每次與他們的團聚也就意味著一次告別。父親跟我說:好好地帶孩子,不要打,不要罵,有話要好好說。
父親的囑咐,其實并沒有在我身上起多大的作用。對待京京,我的要求秉持著該嚴格的必須嚴格,該寬松的必須寬松。但是,有時候,看著京京無辜的眼神,我竟然混淆了嚴格與寬松的界限。
直到有一次,京京打電話給爺爺,向他告狀,說:爺爺,你該管管你的兒子了。哪個孩子作業不錯?
父親打電話給我,說:清明放假,你帶京京回來吧。
回家之后,我很是惴惴不安。既有京京告狀在前,也有自己訓斥京京之后的不安。母親說:“京京你能打嗎?”“你爸爸在你小時候打過你嗎?”
我無語。
在我和姐姐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沒有父親打罵我們的痕跡,不僅不打罵,連他跟我們講的道理我們也沒有什么印象。
父親朝母親說:“說什么呢?有什么說的呢?”
京京看這陣勢,說:“爺爺,其實我也錯了。我做作業,其實也是很粗心的。”
父親說:“粗心就是不懂。”
這句話,我印象是深刻的。在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父親曾經跟我說過,我至今仍然記得父親那時的意氣風發,語氣鏗鏘,容不得你半點懷疑。所以,“粗心就是不懂”成為父親青春時代給我最好的教誨。
然而,我在京京三年級時遇到我三年級同樣的問題時,我怎么就沒有想到這樣簡潔有力的句子?在歲月的淘洗中,為何那些曾經被照亮的靈魂卻在問題輪回里沒有得到更好的洗滌?
年華終究老去,青春總會在記憶深處閃耀。那些曾經點亮我們的敏哲思想,其實也傳承與照亮著父親的青春,我的青春,以及我的孩子的青春。
2021江蘇高考作文14處在這個現實日益混濁的社會污盆里,我們面對著太多的誘惑和沼澤。人生沒有草稿,每一步都應彌足珍貴,千萬不要被眼前的美好誘惑,而步入萬丈深淵。當所有人都在為己謀取利益而犯著道德的錯誤時,只有我們看清眼前的路,腳踏實地走出自己個性的人生,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當所有人都在為自己的一官半職巴結領導、花錢走后門時,只有我們靠知識不斷地充實自我,提升自身價值,或許他們的方式看起來是捷徑,所有人都選擇自以為聰明的捷徑。但,人生的道路上,最短的路程卻不一定是最快的,當你已憑借自己的實力走到山頂時,放眼望去,他們還在山腳艱難地爬行著,呼吸著上層的空氣,愉快地“一覽眾山小”吧!
謝絕一切誘惑和泥潭,堅持著對生命的仰望,任心靈奔逸舒卷以它生命的獨特軌跡,證明著自身的尊貴與圣潔……
處涸轍以猶歡。人生的路途漫漫,且充滿困苦與艱辛,要想肆意地生活,樂觀是必備的武器。也許你常常有受傷的感覺,別人的一句話或一個眼神總是很容易讓你萎靡心虛,人心莫測啊!你對自己說,吉普賽女郎在用水晶球為別人占卜時,必須要忘掉自己,才能看清別人的世界。同樣的,你的心就像一顆水晶球,你要想看清周遭的一切,就必須拭凈你蒙塵的情緒,受傷、萎靡或心虛,只是因為你對自己看不清,莫測的,其實是你的心。所以你必須時時保持心的潔凈,就像擦亮一顆能透視世界的水晶。做任何事保持一個中庸的平常心是很重要的。勤勞、自我要求高,原本是美德,但一旦要求到了枯槁極苦、十全十美的程度,這種美德就升華成了苛求,即不能得到修身養性的益處,心情也不會愉悅。因此我們對事物一定不要太苛求,否則,我們會離幸福越來越遠,完美便轉型成為了一種傷害。保持一種心的潔凈和樂觀的情緒,一切的不快都將驅盡。
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門,生活就是這樣,悲痛和喜悅,痛苦和幸福是同時存在的,只是開了不同的門而已,開錯了門怎么辦?不能流淚就微笑吧!
不因外在的一切而迷亂,迷失自我,就能堅守住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堅守住的就是你的尊嚴、你的操守、你的信仰、你的情愛——你生命中最純的底色。
個性地活著!
2021江蘇高考作文15你讀過安徒生的童話《最后的珠子》嗎?女主人生下了一個孩子,守護神送來一顆又一顆的珠子,代表著健康、富饒、幸運和愛情,但安琪兒告訴她還少一顆,“這顆珠子決不可缺少”。她們在一個女人的棺材前找到了這顆珠子:悲哀的珠子。只有通過它,別的珠子才特別顯得光耀奪目。
人生是五彩斑斕的,酸甜苦辣咸缺一樣都不算完滿。
這個道理我們并非不懂,只是我們常常缺少直面它的勇氣。
張愛玲的《第二爐香》以略為夸張的手法講述了蜜秋兒太太失敗的家庭教育:她像老母雞一樣小心翼翼地護著自己的兩個女兒,審查她們閱讀的書和報紙,限制她們的人際交往,以愛為名將一切令人不安的東西擋在女兒們的視線以外。結果她培養了兩個天真純潔得不近人情的女兒,大女兒離婚,小女兒間接逼死了自己的丈夫,而蜜秋兒太太并不認為是自己的錯。
與之遙相呼應的是英劇《黑鏡——方舟天使》,母親用高科技手段在女兒腦袋中植入納米級芯片,可以用平板電腦實時收聽和收看到女兒的生活,必要時還可以過濾掉不良內容,真可謂用心良苦,但女兒感受不到真實的世界,越來越無知和叛逆,最后打傷母親,遠走高飛。
如果說,這些都是文藝作品里的故事,不必當真,那么當年的李天一案就是活生生的現實教材,李天一鋃鐺入獄之時,李雙江百思不得其解,他對記者說:“我們從來給他的都是正能量的東西,從來不舍得罵他一句”,是的,李天一一路名校上下來,藝術界體育界名師指點著長大,按理說應該根紅苗正,卻事與愿違。也許他的人生缺少一顆名叫“悲哀”的珠子,李雙江給他的教育里沒有感恩、敬畏與恐懼,致使他一錯再錯。
中國以前流行貶低教育,很多孩子一輩子也沒有從父母嘴里得到過一句表揚,聽到的永遠都是別人家孩子如何如何優秀,你還有多少多少不足,生怕孩子一表揚就驕傲自滿,生怕自己一說好話就喪失了為人父母的威嚴。
現在流行賞識教育,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孩子的自尊心,一點點成功也要熱烈鼓掌,失敗了也要拼命找優點,找外部原因,怕孩子跌倒,怕孩子受委屈,不能忍受孩子掉一滴眼淚。
人的一生,最好是酸甜苦辣咸統統嘗過,悲歡離合統統經歷過,才不失為一場多層次夠分量的人生盛宴。
為人父母,扮演的是上帝的角色,卻沒有權限把世界的一部分對孩子屏蔽起來,就像高明的畫家,不會嫌某一種顏色一無是處,而是相信它總有一天能派上用場。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