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燒云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火燒云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火燒云教學設計1平定縣實驗小學教師馮麗琴教學目的:
1.在品讀中了解火燒云隨時間順序變化發生顏色、形狀變化的特點。
2.讀寫結合訓練點:通過學習課文,運用豐富的想象力、積累文中好詞好句學會描寫景物變化的寫作方法。教學重點:
了解火燒云顏色、形狀的變化,以此作為仿寫點。教學過程:
一、品讀火燒云顏色變化的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由快速讀第3自然段,看誰能說出天空中的火燒云都有哪些顏色,并圈出表示顏色的詞語。
2.指名說出找到的顏色詞語。(課件配圖)
3.火燒云有這么多的顏色,你想用哪些四字詞來形容呢?
4.既然顏色這么美,我們能把它讀美嗎?(小組內讀,派代表賽讀)5.這么多描寫顏色的詞,誰已經把它記住了?按課文內容填空。(出示課件)
填一填: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的,一會兒()的,一會兒(),一會兒()。葡萄()、梨()、茄子(),這些顏色天空都有。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
6.火燒云的顏色除了變化多,還有什么特點呢?觀察句子,找一找體現這個特點的詞語。(顏色變化快,找出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的排比句式) 7.天空僅僅是這些顏色嗎?你還見過有哪些顏色?
課件出示:說一說
紅通通黃澄澄————
半紫半黃半金半紅————
茄子紫蘿卜紅————
過渡:火燒云的顏色是如此的色彩斑斕,瞬息萬變,那么它的形狀變化又有什么特點呢?
二、品讀火燒云形狀變化的段落
1.小組合作學習第4-6自然段。
組內互相說說你喜歡哪一個句子?為什么?你看出了火燒云形狀變化的什么特點?
2.小組長匯報。
師小結:火燒云形狀變化多,有時候是馬,有時候是狗,有時候是獅子,而且呈現出不同的形態。真是有趣!師:火燒云已經變化這么多了,會不會還有更多的變化呢?
生:火燒云這么會變,變成小綿羊多好。
生:也有變成花、草、樹木……
師:火燒云形狀變化這么多,你能用知道的詞語概括出火燒云形狀變化嗎?
生:變化多端、絢麗多姿、變化莫測、千變萬化、千姿百態、瞬息萬變…… 3.師提問:你們積累的詞語可真多!火燒云除了形狀多變,你還看出有哪些特點嗎?生:變化快!找一找體現變化快的詞語并用直線畫出來。(體現變化快的詞語:一會兒、過了兩三秒鐘、忽然、接著、一轉眼)
4.你還能說說形容時間變化快的詞語嗎?(一瞬間、一剎那、霎時)5.帶感情朗讀課文。
師:火燒云顏色、形狀的變化如此美妙,我們帶有感情地再去讀一讀吧!過渡:火燒云不僅顏色多樣美麗,形狀也豐富多變,大家一起把這美麗的景色永遠留住吧!
三、仿寫練習
1.課件出示
提示:按照時間變化的順序,運用本課積累的好詞,抓住火燒云顏色、形狀變化的特點仿寫一段話。
用一用:紅通通黃澄澄半紫半黃半金半紅茄子紫蘿卜紅
一會兒兩三秒鐘忽然接著一轉眼一瞬間一剎那霎時2.展示你的小作品。
火燒云教學設計2【教學目標】
1、理解第二至第七自然段,了解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特點。
2、學習作者是怎樣觀察、描寫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
3、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至第七自然段并背誦。
【教學重點】
了解并學習作者是怎樣寫火燒云顏色和形狀變化的。
【教學難點】
抓好詞佳句體會火燒云變化多而快的特點,想象并畫出火燒云的其它形狀。
【媒體選擇】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扣入課題,整體感知
1、揭題讀題。
2、整體感知:
⑴ 抓第二自然段讀悟火燒云的“動態美”:
① 課文中哪一句告訴我們,什么樣的云叫火燒云?
② 這一句中的“燒”寫得十分生動,你知道好在哪里?讀一讀體會。
(寫出火燒云在變化,寫出動態美。)
板書:
動態美
③ “燒”字和哪些詞一起突出了動態美?
(指導讀出動態美。)
⑵ 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火燒云的動態美的?
⑶ 過渡: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作者是怎樣描寫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
二、抓詞句讀悟“顏色”變化特點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
說說你從這一段讀懂了什么?你是怎樣讀懂的?
2、討論并指導朗讀:
⑴ 抓顏色詞體會變化多:
① 有哪些顏色?
② 把顏色詞分成三類:
一生上黑板貼出三類顏色詞。
③ 齊讀表示顏色的詞:
火燒云的顏色變化這么多,作者寫出這么多的顏色詞,讀了以后你有什么想法?
(啟發學生用顏色的詞,平時要細心觀察事物。)
④ 學習作者,說說自己見過的,能說出來的這三類顏色詞。
⑤ 這么多的顏色可以用哪個詞來概括;選一兩個寫在書上,一生上黑板板書。
⑵ 再美美地讀一遍,體會火燒云顏色變化還有什么特點。
(抓四個“一會兒”讀悟變化快,體會動態美。)
3、背誦訓練:
⑴ 由看填空題背一背,幻燈片提示:
這地方的火燒云 ,一會兒 ,一會兒 ,一會兒 ,一會兒 。 ,這些天空都 ,還有些 。
⑵ 指名背:
要求突出“快”、“美”。
⑶ 離開填空題背一背。
三、抓詞句讀悟“形狀”變化特點
1、自由讀第四到第七自然段:
想想形狀變化有什么特點?仿照顏色一段,用上面的填空題說一說你的理解,同桌可以討論。
2、討論:
⑴ 變化多,從哪兒體會出來的?
(寫了哪些形狀?)
⑵ 按填空題說說。
⑶ 用一個詞歸納形狀多,選一兩個寫下來,一生上黑板板書。
3、再自由讀:
體會形狀變化還有什么特點?找出描寫變化的詞句讀一讀。
4、指導朗讀(選一節讀)評讀:
要求突出火燒云變化快,讀出神奇之感。
5、指導背 ……此處隱藏30904個字……聽、說有機地結合起來。
選擇重點教學內容的理由:
1、《火燒云》是一篇語句優美,內容通俗易懂的課文。應摒棄了繁索的講解、分析,抓住“讀”字不放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教師應尊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重視學生多樣的閱讀趣味,引導學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華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積極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大量語言實踐的機會,讓學生一層一層地深入讀書,使之在讀中整體把握,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想像力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基礎,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更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良好契機。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課件展示課文中未寫到的畫面,讓學生像作者那樣仔細觀察,展開想像,并仿照課文說出火燒云的樣子及變化。訓練學生的思維,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火燒云變化多端的特點。
3、讀寫結合就是我國語文傳統教學中的精華之一,它通過模仿而實現知識的最直接的遷移,它可以消除學生害怕習作的心理障礙,調動習作積極性,提高習作興趣。教學中,抓住形狀之變,引導學生悟出作者之所以把火燒云變化寫得生動、形象,是因為好“熱愛生活,善于觀察,勤于積累”,在此基礎上再布置學生選一團喜歡的火燒云仿照課文寫下來,體現讀寫結合,學用結合。
應補充的課外資源:
因為大部分學生對火燒云的了解較少,甚至沒有見過火燒云,所以,我覺得在開課伊始應該補充火燒云成因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在對火燒云有初步了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
《火燒云》的教學黃學美
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落實,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針對文章特點采取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讀中理解,讀中體會和感悟。另外,讀寫結合,注重寫作方法的指導。
專題二第一講作業:
《火燒云》這篇課文描寫了夕陽西下時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的變化,再現了火燒云的美麗景色,表達了人們看到火燒云的喜悅心情。文章按照火燒云“上來了”、“變化著”、“下去了”這個順序寫的,對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作了細致的描寫。
一、文章內容方面:
(一)注重學習方法指導
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的變化是重點,應引導學生體會其特點。文中描寫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時都突出它們的共同特點:多、快。教學火燒云顏色變化這部分內容時,要注意有層次地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習描寫火燒云形狀變化這部分內容時,就讓學生根據嘗試思考題來嘗試學課文,先看看火燒云形狀的變化有什么特點?再看看作者是怎樣來描寫這些特點的。學生很快就找出了其特點,并自己學會進行分析。在教學過程中出示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有明確的讀書目的性,一邊讀一邊想,在讀書過程中逐步提高自學能力,這是符合學生的閱讀心理的。由于思維活動一般總是從問題開始的,所以在學習進程中,學生只有遇到困難,感到有問題必須自己去解決時,才會積極地思考,才會在課文中尋找答案。這也是符合學生的求知心理的。這樣,使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與學生的心理活動緊密相結合,從而促使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
(二)朗讀訓練
另外,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應注重讓學生多種形式的朗讀,讀出文章的語言美,把對文章的體會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三)技能訓練
這篇文章寫作順序比較清晰,應指導學生嘗試進行分段的訓練。
二、寫作方法方面
本課所在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注意積累材料。在理解完課文后,我就讓學生們說說,作者為什么能把火燒云寫得這么美,這么逼真?從而使他們懂得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要善于發現,仔細觀察。
專題二:火燒云見解 于海燕
本課教學
我對《火燒云》一課的教學見解
本課的教學我在奎文區教學能手評選時曾仔細研討過,通過研討,結合本課的教學特點,我在拓展課程資源方面做了如下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火燒云的顏色時,我讓學生用恰當的詞語描繪火燒云的顏色,學生用了“色彩繽紛、五彩斑斕、五顏六色、五光十色”等很多詞語來描繪,體現了對語言的積累。
在教學火燒云形狀時,我讓學生想象火燒云還有哪些形狀?然后通過表演描述表現出來,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其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得到了提高和訓練。
最后,我讓學生最后回望火燒云,讓學生說點什么?有的說要把火燒云畫下來,有的說要拍成照片。
《新課標》指出:“要拓寬學用語文的環境。”所以,語文教學用利用文本,拓展文本,學生的語文能力就會大大提高。
因學定教、突出重點,構建大語文課堂--------《火燒云》教學內容選擇之我見
《火燒云》是小學語文四年級的一篇課文,通過描寫火燒云的出現--變化--消失的過程,展現自然景觀的魅力。對于本篇課文教學內容的確定,我認為首先應該分析文本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好學生學情的課前診斷。教學內容選擇的原則是因學定教、突出重點。
(一)我選擇的教學內容及依據
1、我選擇的教學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課文內容方面我主要選擇引導學生理解火燒云的變化過程, 學習火燒云顏色、形狀變化的部分,積累描寫色彩的詞語 ; 學習火燒云顏色變化多,形狀變化快的特點,感受火燒云的景色美;背誦課文,積累語言。
(2)方法方面我將選擇引導學生體會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展開想象來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仿照課文寫想象片段。
2、確定的依據是:
(1)課文自身的文本特點:這是一篇寫景的記敘文,文章內容主要描寫了火燒云的變化過程,這是文章內容的重點。而其中描寫火燒云顏色、形狀變化的幾個段落是文章的趣點。同時文章語言質樸生動,描寫生動細膩,并采用了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想象來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這是學習的難點。
(2)學生的學情分析:
第一,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因為文章語言平實、生動質樸,讀懂課文的基本內容應該不成問題,教學中強調個別疑難詞語即可。如“紫檀色、恍恍惚惚 ” 等,只要學生練習上下文或提前預習時查閱字詞典即可。
第二,學生對火燒云這一自然現象的了解不夠多。可以在學習課文前布置學生觀察幾次朝霞或晚霞的景觀,再結合資料的補充,讓學生了解火燒云這一自然現象到底是什么,是怎樣形成的。
第三,寫作方法是中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的難點。
(二)是否需要引入課外學習資源
語文教學還要始終堅持走大語文之路。基于對文本特點、學生學情的診斷以及教學內容的確定,我認為教學這篇課文時需要引入相關的課外學習資源。
1、為了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課文內容,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更為生動深刻的表象,我認為可以適當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些火燒云顏色、形狀變化的圖片。
2、拓展型閱讀材料的引入。主要包括兩方面。
一是為了解火燒云這一自然現象的相關科普知識資料;
二是為搞好學生對寫作方法學習的能力遷移,選擇同樣具有與本文寫作特點一致的相關文章進行補充閱讀。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