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詩兩首》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兒童詩兩首》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兒童詩兩首》教學設計1學習目標
1、借助拼音讀準本課出現的生字"丫",讀讀記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虎牙、水墨畫"等詞語。
2、朗讀課文,讀出童年的幸福快樂。
3、通過朗讀課文,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悟兒童詩的特點。
4、通過學習詩歌,會仿照《我想》前四小節寫詩句。
評價設計:
1、目標1通過課前預習,課上檢查的方式了解和指導,使全班100%的學生會讀生字"丫",認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虎牙、水墨畫"等詞語。
2、目標2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課堂觀察、教師點評、讀悟結合的方式,使全班80%以上的學生會讀出童年的快樂。
3、目標3通過課堂觀察學生的表情,以及學生回答問題來檢查。
4、目標4通過課堂小練筆來檢測。
過程預設:
一、談話引入
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個夢,夢里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9 兒童詩兩首 (板書)分享童年的快樂。
二、教師范讀,激發情感。
三、初讀兒童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讀通順,讀流利。
2.找喜歡的伙伴讀詩、互評、互相正音。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四、品讀詩歌,深化情感。
1、再讀詩,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來
2、指名學生讀自己喜歡的詩
你最喜歡哪首詩?為什么?
《童年的水墨畫》使我感受到童年快樂
3、小組內讀詩,
4、全班齊讀此詩。
五、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體會到什么,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六、再讀詩歌,升華情感,背誦詩歌。
1、自由讀詩,帶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比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
3、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七、拓展延伸
1、交流課前搜集的兒童詩。
2、學寫兒童詩
板書設計: 兒童詩兩首
美好的愿望 街頭讀書
豐富的想象力 溪邊釣魚 快樂
《兒童詩兩首》教學設計2一,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讀準本課出現的生字‘丫’,讀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虎牙,水墨畫’等詞語。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感悟兒童詩的特點。
二,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體會兒童生活的快樂。
三,教學過程設計
( 一)導入新課
1欣賞兒童歌曲。( 推薦曲目:《小白船》《 春天在哪里》)
2師導:童年是一支歌,一支清新明快的歌;童年是一個夢,一個充滿幻想和憧憬的夢;童年是一首詩,詩中飄蕩著快樂和希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九課《兒童詩兩首》,走進童年,感受童年。(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讀順。
2指名讀詩并正音。
3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象詩中的畫面,體會詩中的情感。
(三)交流讀詩感受。
1指名讀自己喜歡的詩。
2交流讀詩感受及對詩歌的理解。(可結合詩歌朗誦來談)
第一首詩《我想》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的美妙的幻想,表達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和對美的追求和向往。
第二首詩《童年的水墨畫》擷取了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表現了兒童生活的快樂。
(教師相機指導并完成板書)
(四)指導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1說說這兩首詩表達的情感。
2說說怎樣有感情的朗誦這首詩。
3指名試讀并評價。
4教師范讀或播放錄音。
5再讀課文。
(個人讀 ,齊讀。小組讀,分男女讀,全班齊讀 。 )
(五)全課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兩首兒童詩,它們分別是( )和( )。我們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這兩首詩,親近童年,感受到了童年的快樂。其實,童年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能說說你的童年嗎?或者讀一首有關童年的詩歌,或唱一首有關童年的歌曲也可以。
(六)課堂練習
仿寫兒童詩。
(七)作業 收集自己喜歡的兒童詩,出一期手抄報
板書設計
9兒童詩兩首
(一)我想
小手-------安在桃樹枝上
腳丫-------接在柳樹根上 美好的愿望
眼睛-------裝在風箏 奇特的想象
自己-------種在土地上
(二)童年的水墨畫
街頭
溪邊 美好快樂的生活
江上
《兒童詩兩首》教學設計3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讀準本課出現的生字丫,讀讀記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虎牙、水墨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朗讀課文,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感悟兒童詩的特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喜歡的兒童詩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出示童年圖,孩子們回憶童年中的趣事,講給大家聽聽,一起分享快樂。
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個夢,夢里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9
兒童詩兩首(板書)分享童年的快樂
二、初讀兒童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讀通順,讀流利。
2.找喜歡的伙伴讀詩、互評、互相正音。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三)再讀兒童詩,交流學習
1.再讀詩,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來
2 ……此處隱藏8891個字……。《童年的水墨畫》以跳躍的鏡頭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場景,如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生動地展現了一個個快樂場面。
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讀準生字丫汲,讀讀記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水
墨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誦喜歡的詩歌,感悟兒童詩的特點,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教學難點:
1、比較兩首兒童詩表達方式上的區別,領悟兒童詩的寫法。
2、通過朗讀體會詩的語言特點,學說學寫。
課前準備:
1、教師: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內容。
2、學生:預習課文內容,收集自己喜歡的兒童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導入:詩古詩現代詩兒童詩
2、環節設計。師: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草長鶯飛、遍地春光;春天,是個想象的季節,神游四野,上天入地。在春天里,你會想象些什么?
(學情預估:學生可能會想象春天實在的景物)
3、點撥入題。高洪波是個著名作家,他以《我想》為題,寫出了一個孩子春天里的美好想象。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讀《兒童詩兩首》的第一首《我想》。
二、初讀,感知內容。
1、環節設計。師:初讀詩歌,我們不僅要讀準確,還要用心去感受。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讀準確,還要把聲音放輕一些。讀完想一想,你從詩中感受到了什么。
(學情預估:學生比較重視把詩歌正確地讀下來,不很在意對詩歌的感受。)
2、點撥策略。引導學生一節一節地體會:在美好的春天里,我把自己想象成什么?
三、再讀,體驗情趣。
1、教學環節。你能通過讀,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嗎?(學情預估:學生一般能說出詩的大意,但不容易體會詩中的情趣。)
2、生自由朗讀全詩,體會這首詩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每一小節都以我想作為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
每一小節里都有一個疊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這樣的語句。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3、生再次自由讀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4、點撥策略。主要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味。老師引讀課文,用語言描述調動學生的情感,把學生引入想象世界。師:在那桃花盛開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枝上(讀第一節);旭日、和風,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的腳丫接在柳樹根上(讀第二節);春天是放風箏的季節,藍天白云,風箏飄飛,給人們帶來多少歡樂,我把自己的眼睛裝在風箏上,體驗春天的快樂(讀第三節);陽春三月,綠草成茵,花繁似錦,我把自己想象成了大地(讀第四節);我是個向往自由的孩子,也是聽話的孩子(讀第五節)。
四、三讀,鑒賞表達特點
1、環節設計。
師:只要找到竅門,我們也可以當小詩人。作者的小竅門是什么?大家看看每一節詩,作者寫了自己身體哪個部位的變化?(學情預估:學生對把自己的什么部位變為什么,容易局限于課文的事物,要把打開思路作為指導重點。)
2、點撥策略。是春天的桃花、柳樹、風箏,還有充滿綠意的大地啟發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細雨、燕子,夏天的荷花、小溪和鳴蟬,秋天的桂花飄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啟發我們想象。請同學們選擇一個事物作為想象的憑借,然后展開想象,并把它寫成一首小詩。
五、學習創編,合作交流
1、環節設計。請同學們選擇一個事物作為想象的憑借,然后展開想象,并把它寫成一首小詩。(學情預估: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展開想象,是學習創編的難點。)
2、讓學生獨立思考、模仿創編,老師及時點評,激勵學生積極創作;然后小組交流,最后班上交流。
六、學習《童年的水墨畫》
1、自由讀詩
生自由朗讀全詩,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2、理解大意
指名生讀詩,其余生邊聽邊試著在每節的標題后加上動詞,概括主要內容;生個別回答,教師隨機板書: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
3、分組讀詩,生概括全詩大意。
4、學生質疑,釋疑。
5、賞析詩句
6、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復誦讀、體會。
7、欣賞交流佳句。如: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像剛下水的鴨群,扇動翅膀拍水戲耍等語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七、鑒賞寫法
1、默讀兩首詩,比較這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區別?
2、第一首,每小節的結構基本相同,并且都圍繞夢想這一主題,語言比較跳躍。第二首,主要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
3、模仿這兩首詩中的其中一首,記錄下自己的童年夢想與童年趣事。
4、生動筆習作,教師巡視。
5、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八、總結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請大家課外多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或者仿照課文寫法,記錄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與大家分享。
九、作業設計:
仿照課文嘗試寫首詩歌。
十、補充資料:
山村孩子的話
邱易東
云是畫面的主角
讓陽光渲染它的模樣
暖一抹,冷一抹
在小溪的天空漂浮
樹是畫面的主角
讓風涂抹它的年輪
濃一筆,淡一筆
葉的眼睛在崖畔張望
泥土是畫面的主角
讓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腳,淺一腳
山路上印滿秋天的芬芳
教學反思:
在兒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麗;在他們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們看來,夢想可以無限飛翔,快樂可以無限傳達。因此,教學中應放手讓學生朗讀,讓他們讀個夠,讀個透,結合誦讀,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文本,體會詩歌情感,并且鑒賞詩歌寫法,用詩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重視朗讀訓練。《我想》節奏齊整,韻律感很強,讀起來朗朗上口,是很好的朗讀材料,教學中,應在不同的環節安排朗讀訓練,但要注意層次性,提升朗讀的質量。《童年的水墨畫》則應重在讀出每個活動場景的趣味性。
其次要鼓勵大膽想象,如:《我想》一詩,學生通過想象一個個心愿的畫面,感受童年的異想天開,《童年的水墨畫》通過想象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瑰麗多彩。
最后指導學生借鑒詩歌寫法,自主比較兩首詩的異同,借鑒詩歌的表達方法,詩化自己的表達方式,及時抒于筆端。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