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7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扎實開展,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設計方案 篇1教學目標
1、會熟練地用部首查字法。
2、會比較形近字,并用形近字組詞。
3、會仿照“ABB”“AABB”兩種組詞形式寫詞語。
4、會體會感嘆句表達的語氣和感情。
5、會用關聯詞語“只有……才能……”只要……就……“寫句子。
6、會獨立給一篇短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獨立運用提出問題,用連接問題答案的方式概括段落大意。
教學難點:理解表示條件關系的關聯詞的不同之處;比較正確地提出問題,連接問題答案,概括段落大意。
教具:投影片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第1題。
1、比賽用部首(音序、數筆畫)查字法。
2、寫出帶點字的讀音。
3、聯系課文中的句子理解詞語的意思,讓學生明白這些帶點字大多是詞語的關鍵字。
棲息:多指鳥獸歇宿,也指人暫居住。
腮邊“兩頰的下半部臉。
山巒:連綿的山。
銀發:白發。
氣喘吁吁:呼吸急促的樣子。
懸崖陡坡:山崖坡度很大,近于垂直,十分險要。
身軀矯健:身體強壯有力。
二、第2題。
1、抄寫這些字。
2、獨立確定部首。
3、驗證。
4、小結:像這樣比較特殊的字應該重點記憶。
(1)同桌討論交流方便快捷的記憶方法。
(2)全班交流。
(3)有多余時間的同學或小組,可以在字典中找一些類似的部首記一記。
三、第3題。
1、比較這些字,說說部首與字義的關系。
2、組詞。
3、比一比上下兩個字,說說比出了什么。(字的意義和字的部首有關,我們記字要把字形和字義聯系起來。我們還可以記一個部件,加上不同的部首,記信許多字,比如:“槐、愧”以外,還有“魔、魁”等。)
4、自己再列舉一些字給同桌做一做。
四、第4題。
1、讀這些詞語。
2、歸納構詞形式。
3、照樣子寫幾個。
4、說說這樣的詞語和作用(這些詞語形容事物的外形、色澤、質地等,起到了強調、渲染的作用。)
5、各挑選一個詞語造句。
五、第5題。
1、讀句子,比較句子的異同。
2、每組第二個句子,我們叫它感嘆句,它的標志:感嘆號和感嘆詞。
3、在句子中找一找,圈注出來。
4、帶感情讀,體會感嘆句的語氣和感情跟一般的陳述句有什么不同。
第一組的第2句表示稱贊的感情。
第二組的第2句表示喜愛的感情。
第三組的第2句表示自豪的感情。
5、學寫幾個感嘆句,有感情的讀給同學聽。
6、小結:感嘆句貴在“有感而發”,切忌隨便就發。
六、完成《作業本》中的作業。
第2課時
一、第6題。
1、讀句子。
2、把句子分成兩句話說,懂得兩者的條件關系;前者是后者的條件。
3、仔細比較兩個句子,哪一名的條件是唯一的,也就是說“達到后面的結果只要這一個條件就可以了”。(只要……就……)
4、這是這兩個條件關系的關聯詞詞的主要區別,同學們要牢記這一點,這樣我們才能把話說準確。
5、用這兩個關聯詞造句,留心區分不同。
二、第7題。
1、復習運用“提出問題,連接答案,概括段意”的方法。
2、讀短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分段。
3、提出問題(“我”到什么地方去旅游,留下什么印象?外賓對農民的西瓜感到怎么樣?人群里為什么會響起掌聲?掌聲贊揚什么?
4、概括段意。
第一段:“我”到北京旅游,到八達嶺見到的一件事,留理深刻的印象。
第二段:農民賣的瓜外賓感到很滿意。
第三段:農民賣瓜買賣公平,受到周圍群眾的掌聲贊揚。
三、完成《作業本》中的作業。
教學設計方案 篇2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體會花木蘭愛國愛家的英雄品質。說說花木蘭是怎樣說服家人的。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小朋友們,老師很想知道你們長大了想干什么,能告訴我嗎?指名說。有沒有想過成為一名英雄?
什么樣的人才算是真正的英雄呢?指名說。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中國古代的英雄。她的名字叫——板書:木蘭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木蘭從軍》。
二、品讀課文
1、首先請一位小朋友讀第一節。指名讀。
你讀懂什么了?指名說。(木蘭是一位女英雄)
思考:文中哪些字、詞、句讓你覺得她是一名英雄?輕輕讀讀課文,邊讀邊想,遇到重要的地方可以劃下來,多讀幾遍。
生自讀課文。
2、匯報交流。(依學生回答隨機進行)
小朋友們,大家都想做英雄,其實,那些大膽發言,勇于說出自己想法的同學就是課堂上的小英雄,誰先來說。
(1)、隨機出示:木蘭告別了親人,披戰袍,跨駿馬,渡黃河,過燕山,來到了前線。,在多年征戰中,她為國立下了赫赫戰功。
讀一讀,想一想,木蘭在渡黃河,過燕山是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
從軍很辛苦,路途艱難,但木蘭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勇往直前。終于來到了戰場。戰場上的木蘭是什么樣的呢?請看圖,你看到了什么?還想到了什么?指名說。
她躍馬提槍,馳騁沙場,英姿颯爽,奮勇殺敵,為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她是一位真英雄!誰來讀一讀。(適當點評)。齊讀。
(2)、正是在像木蘭一樣英勇的將士的努力下,戰爭結束了。回到家鄉的木蘭有什么變化呢。指讀第4節。再見木蘭,將士們什么反應?指名說。
你從哪些詞能讀出驚訝的感覺?(“才”、“竟”)。
想一想,他們為什么這么驚訝?(這更說明木蘭在戰場上表現的英勇,決不遜色于男兒)
將士們僅僅是驚訝嗎?(還有敬佩)自由練讀。指名讀。
(3)這樣一位文靜俊美的姑娘為什么要女扮男裝呢?再讀課文,思考。
指名說 ……此處隱藏7218個字……平洋地區,一種來源于南亞的ALANG草侵入了數百萬公頃的熱帶森林,嚴重影響了當地樹木的自然更新。
⑤澳大利亞的一種可能來自巴布亞新幾內亞地區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來,導致數千公頃的森林被毀。這種真菌對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樹種和矮小的灌木。
⑥在新西蘭,一種來源于澳大利亞的夜間活動的袋鼠,估計每晚可吃掉21噸當地的森林。
⑦來源于巴布亞新幾內亞地區的棕色樹蛇,使太平洋關島上11種鳥和一些蜥蜴、蝙蝠在野外絕跡。
⑧20xx年2月21日《每日新報》報道:國家質檢總局、農業部、國家林業局日前聯合發布公告,宣布暫停從菲律賓進口鳳梨、香蕉種苗等香蕉穿孔線蟲寄生植物,一經發現,一律作退回或銷毀處理。
看來,時至今日生物入侵者有隨時入侵的可能,我國對生物入侵者采取了嚴格的防范措施。
四、課堂小結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說明文,采用邏輯順序說明事理,條理清晰,說明方法得當,是一篇規范的說明文,寫法值得我們初學寫作者借鑒。文中介紹的有關生物污染的知識,應學會運用,提高防范意識,加強生態意識,了解當地自然風景的價值,抵抗外來生物的侵入。
五、布置作業
1、利用網絡搜尋有關生物污染的信息,并加以整理,講給同學們聽。
2、閱讀《燈光污染》,回答問題。
燈光污染
西方一位環境學家曾經提出了這么一個論點:人類在創造這個世界的同時,也在毀滅這個世界。他的話不免有些悲觀,但也合乎事實。煤的發掘,石油的開發顯著地推動了工業的發展。但不久以后,人們發現城市被塵霧所籠罩了,河流被油污所侵染了。
同樣,當愛迪生的電燈第一次閃現出那劃時代的光芒后,幾代人都沉浸在歡呼雀躍之中,千萬個不夜城誕生了。對著那燈火輝煌的景象,人們不禁贊頌:天上銀河落人間。然而當學生開燈夜讀的時候,當工人挑燈夜戰的時候,當市民沉浸在節日之夜的燈海之中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過,這給人類以光明的燈光也會成為一種污染?
1950年,英國一架運輸機在夜間著陸時,誤把一段高速公路的路燈認作機場跑道的指示燈,從而導致一場機毀人亡的慘劇。
在智利,一位老人由于窗外工地上的小太陽整夜整夜地直射臥室,弄得晚上不得安眠而導致精神失常,跳樓身亡。
至于夜間行車,由于對面駛來的汽車的燈光使駕駛員眩目而引發的交通事故,則不計其數了。
由于沒有科學地、合理地使用燈光,而使燈光成了一種污染,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是很大的,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重視。
這種污染產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兩種:
一、亮度過大,超過正常工作、生活所需量。平時人們所用的燈光亮度大約是80~120勒克司,當光亮度過高,超過180~200勒克司,就會對人的眼睛有害,引起近視、失明等病癥,甚至會帶來精神上的刺激;
二、光源分布不合理。前面提到的夜航飛機失事就是由此而導致的。
為了消除燈光污染,人們針對燈光污染產生的原因,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規定了日常生活用燈亮度最高指數,就是保護人體健康措施之一;在必需大亮度的生產環境中,給作業者配以防眩鏡也是很好的方法。在汽車上安置雙焦防眩照明燈,大大降低了與此有關的交通事故發生的次數。
當今,人們對以前較為忽視的光源分布的合理性有了很多的認識。在西歐一些國家,政府把防止光的分布性污染的條例載入了環境保護法中。對醫院、居民住所、旅館等設施附近的光源分布作出了合理的安排,根據不同情況,規定了它們集合亮度的最大值。
隨著人們對環境意識的不斷增強,光污染問題也在逐步得以解決。此外,軍事專家還變廢為寶,把光污染作為戰略防御的一種策略,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正如泰晤士河由濁轉清一樣,光的污染問題一定會得到徹底的解決。因為人類不但善于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更善于保護這個美好的世界,使它更加輝煌燦爛。
1、本文采用了什么樣的說明順序?
2、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參考答案:
1、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采用邏輯順序說明事理。它通過運輸機墜毀、老人精神失常、因燈光眩目而引發的交通事故等特殊實例,闡明燈光污染產生的原因,而且提出了解決辦法。基本上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安排說明材料。
2、運用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列數字。舉例子是主要的說明方法。
教學設計方案 篇7這篇文章篇幅不長,是自讀課文,需要討論和探討的問題很多。主題、語言和寫法均有可探討之處,向課外拓展可供設計的點也較多,在一堂課中想面面俱到,很難做到。因此,抓主抓重,突出學生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大膽取舍教材,顯得尤為必要。
一、關于學習目標
依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情感和態度確立了三個學習目標為: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積累本文的美句;
2、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讓學生學會聽、知道如何聽、怎樣用心聽;
3、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培養學生用聽覺感受世界、欣賞美的聲音的能力。
二、關于學習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掌握會聽的人怎樣聽,不會聽的人會怎樣以及我們應該怎樣聽。難點則為學習本文語言生動形象,活潑幽默,使用排比加強語勢,大量使用問句,反問,設問使文章親切自然以及使用第二人稱寫作的特點。
三、關于教學設計和施教方法
教學時間為一課時,時間緊、任務重。基于此,圍繞教學過程要緊湊、問題設計要有精心的思路,抓主抓重,切中主題,設計了四個問題,教師精講點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以關注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四、關于問題設計
本著面向全體、關注個體的原則,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主線,設計了本課的四個問題。前三個問題圍繞聽展開,注重對課文的學習和理解,第四個問題連接學生情感生活,在課內拓展,旨在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了解自己的聽覺,尊重和愛護自己的聽覺,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和態度。至于拓展探究性問題的設計,也緊緊圍繞課文內容展開,而且問題的設置重在提高學生的能力。
五、關于學生能力的培養
這篇課文探究性問題較多,對于培養學生的能力有較大的幫助,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在開放的活動中通過嘗試,解決問題,探究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用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經歷,讓學生體驗知識的產生、獲取過程。設計讓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通過相互討論,分工協作等多種方式進行合作學習和交流,并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六、關于媒體設計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教學環節之間的自然過渡,也為了更好的營造學習氛圍,本節課應用的媒體主要有幻燈片、錄音和動畫設置。分別應用在各環節之間。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