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合集七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設計方案 篇1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電熱器的原理、應用.
能舉出利用和防止電熱的實例.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生活中常見的電熱器及其構造,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分析電熱的利與害,使學生能夠辯證地看問題,加強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二、教學建議
1.重點是知道電熱器的主要部件,是用電阻率大、熔點高的合金而制成的發熱體,知道電熱器是利用電流的熱效應原理.
認識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辯證地分析問題.
2.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通過分析電熱的利與害,使學生能夠辯證地看問題.
三、教學設計方案
復習:
1.焦耳定律及其公式.
2.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在什么條件與電流所做功相等.
一、電熱的利用
1 純電阻電路就是指電流通過的電路中的所有的導體,電流所做的功全部轉化為內能.這樣的電路叫做純電阻電路.
2 電熱器就是一個純電阻電路,人們利用它來作加熱的設備:
例如: 電爐、電烙鐵、電熨斗、電飯鍋、電烤爐都是電熱器.
電熱器重要組成部分是發熱體,發熱體是由電阻率大、熔點高的電阻絲繞在絕緣材料上做成的,電流通過電阻絲發出熱量.
電熱器清潔衛生,沒有環境污染;熱效率高;有的還可以方便地控制和調節溫度等優點.
例如:電褥、電烘箱;家禽電熱孵卵器,引發炸藥的電熱裝置乃至高空飛行服里的電熱保溫裝置,都是電熱器,它們有不同的構造和用途,但原理都這樣.
二、防止電熱的危害
在電動機里,電流所做的功主要用來做機械功,但電流通過電動機里的電阻也會要產生熱量(這樣的電路我們叫它非純電阻電路),會使導線溫度升高,溫度超過絕緣材料的耐熱溫度,絕緣材料會迅速老化甚至可能燒壞,這就需要考慮散熱,還要加快散熱,有的電動機里隨電動機轉動裝有風扇,同時把外殼作成如圖所示的形狀,都是為了迅速散熱.
收音機、電視機等用電器也都是考慮散熱,它們的機殼上都有散熱孔.
探究活動
課題 :了解家中電熱器的工作原理
組織形式 :學生活動小組或個人
活動流程:
1、提出問題
2、實際觀察
3、分析與論證、交流與合作
4、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教學設計方案 篇2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給予、圣誕、兜。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小男孩的美好心靈。
3、體會“給予是快樂的”激發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重難點:
感覺小男孩的美好心靈,激發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師:今天,老師送給大家一個詞,我猜大家肯定會喜歡,想知道嗎?
(板書:快樂)
師:那么你覺得在日常生活中,________是快樂的?(補充板書)
(學生交流)
[預設:過生日時是快樂的, 考試取得好成績時是快樂的……]
師小結:是的,那么多的事情讓我們感到快樂,但有一個小男孩卻跟我們大家不太一樣,他認為給予是快樂的。(板書:給予)
講解“給予”意思:給是給的意思,予也是給的意思,給予就是給的意思。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給予是快樂的”
齊讀課題
二、 初讀課文
師引入:這到底是一份怎么的快樂呢,讓我們打開課本一起來讀讀這個故事,感覺一下這份特殊的快樂。
請一學生朗讀自學要求:
①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難讀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
②給課文標上序號,思考:(誰)給予(誰)(什么)而感到快樂?
學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
1、生字教學
出示生詞:
圣誕節 羨慕 寬裕 濕潤 殘疾 兜一圈 饒有興趣
師:孩子們讀得很認真,很投入,看來是被故事深深吸引了。現在我們來看看這些生詞。
①自由朗讀生詞。 ②想想你想提醒我們大家哪個字?
③交流 (說想提醒的字,并當小老師領讀,并說說個別詞的意思)
重點指導: “誕”的字型 “兜”字型及意思
2、課題寫道“給予是快樂的“這句話出現在了文中什么地方?(最后一個自然段)
出示最后一個自然段,齊讀。
師:為什么說“給予是快樂的”保羅給予了誰什么而感到快樂呢?請你再快速地讀一讀課文,從文中找找答案。
三、 整體感知
1、保羅給予小男孩機會而感到快樂!
請一學生讀6-10自然段
師:保羅不由自主地邀請小男孩坐他的車,小男孩高興地答應了 朗讀倆人的對話。
師:這里小男孩向保羅提出了什么要求?我們一起來看看
出示兩句話
自由讀一讀,想像一下:你覺得向別人提要求時,一般是怎樣的?那么這里小男孩向保羅提這兩個要求時,又會怎樣呢?(學生說:誠懇的 滿懷期待的 很希望保羅能答應的)
相對應地讀這兩句話。 語氣是一個比一個誠懇 一個比一個強烈。
師:保羅給予了小男孩坐車的機會,滿足了小男孩的要求,他感覺到了快樂!
師引:面對小男孩這么誠懇的請求,保羅爽快地答應了,小男孩感到了快樂,相信那時,保羅也非常得快樂!他感覺到:給予是快樂的!(齊說)
師:除了保羅給予小男孩機會,滿足他要求感到快樂之外,文中還寫了誰給予誰感到快樂?請你再讀讀課文,找一找,說說你的感覺。
2、保羅哥哥給予保羅新車而感到快樂
學生說相應的段落。
師:從哪里可以感受到保羅擁有新車是非常開心的?
出示:“是的,這是我哥哥給我的圣誕禮物。”
師:除了高興之外,你覺得還怎樣? (非常的自豪)
生齊讀這句話。
師:這種給予不僅保羅高興,保羅的哥哥也非常的高興。所以他感受到“給予是快樂的”!(齊說)
3、小男孩給予他弟弟歡樂而感到快樂
師:你從文中哪兒感受到了這種快樂? (生說)
①出示第4、5自然段 男生朗讀
師 ……此處隱藏3212個字……>2.聯系生活,你還在哪里見過慶祝兩字?(慶祝春節,慶祝元旦,慶祝香港回歸)這么多地方要用上這個詞兒,它真是個神奇的詞兒,想寫好它嗎?
3.生寫字,師指導。
4.師生反饋,同桌評價,互相提高。
課后總結
米盧先生用他享受足球,快樂足球的理念把中國隊帶入了世界杯,圓了我們40多年的夢。我們是否也能用享受語文,快樂語文的理念來圓我們語文教學的夢呢?本堂課的設計,我就努力地嘗試著把它放到學生生命的長河里,試圖成為一顆小石子,激起一朵小小的美麗的浪花,甚而能再泛起圈圈的漣漪,讓課堂能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讓教材活起來。
教材是課堂的重要資源,是學生的一個獨立的對話伙伴,它可以憑借符號信息向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刺激,發出對學生心靈的呼喚。《我叫足球》是一篇以第一人稱寫成的可愛的說明文,讀來又像生動的故事,與孩子的心靈非常貼近,我們應該好好地挖掘教材的內涵。我通過自己角色的轉換和情境的創設,由聽我介紹到學生自己去讀悟課文,完成與文本的親切對話,讓文本成為一個有聲的朋友,使教材變得鮮活。但是,教材又只是閱讀和閱讀教學的憑借,要用好教材,又不能只依靠教材。所以,我借著這篇課文,和學生一起走入了一個更為廣闊、更充滿活力的足球世界,讓孩子熱愛足球,讓足球走進孩子的生命之中。也許,生命會因此而更精彩。
二、讓學生動起來。
學生是閱讀的主人,只有讓他們真正地動起來,才能使他們有所收獲和啟發。
1.內部思維動起來。
在看過足球場上精彩的一幕幕后,學生帶著滿腔熱情迫不及待地進入了閱讀。這時,他們的目標是讀流利,這就必須要靠自己動腦、動口,進入符號世界,加工處理符號信息。在與文本的對話中,他們的思維無形地活躍著。再有,我讓學生說說小腦瓜里的問題,還想了解什么?培育他們的問題意識,不斷激起學生問題的漣漪。一堂課的結束,不但使他們充滿了喜悅與滿足,并且充滿激情地投入更為廣闊的空間,來回應、拓展課堂生活。
2.外部肢體動起來。
我們培養的學生,應具有健康的生理和心理。聽聽歡快的音樂,自由奔放地動一動、唱一唱、扭一扭,愉悅了身心,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在握手、擊掌中,我們傳遞著快樂與友情,表達著對課堂的喜愛和對足球的熱情,讓個性得到張揚。
教學設計方案 篇7一、教材說明
這篇文言文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說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說弈秋是全國最善于下圍棋的人,然后講假如讓弈秋教兩個學習態度不同的人下圍棋,學習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指出這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并不是因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別。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遺產,是古代文明傳承的媒介。從小學開始,讓學生接觸一點文言文,初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語言特點,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觀點,對加強人文教育,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很有好處。選編《學弈》一文的目的,一是因為它的思想內容好,強調學習要專心致志,有利于學生繼承發揚刻苦學習的優良傳統;二是因為它短小精悍,文字較為淺顯,適合小學生學習。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文言文與現代白話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要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從理解課文方面看,課文所寫的事情和其中蘊含的道理并不難理解,難點在于讓學生參考注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確地斷詞斷句把句子讀通順。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作為教學的難點來突破。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三、教學重點
1、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四、教學過程:
師:通過幾年學習,我相信大家一定積累了許多古詩。學以致用,下邊,老師來測試一下。我提供畫面,請你們來配以恰當的詩句。(教師用課件先后出示“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接天荷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霜葉紅于二月花”)
師:剛才我們復習了一下古詩,會背古文嗎?知道什么叫古文嗎?
師:(介紹古文知識鏈接)今天我們學一篇古文〈〈學弈〉〉(多媒體出示)這個“弈”字是什么意思。“弈”就是下圍棋。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這節課我們要根據注釋理解課文內容。”
師:“學弈”呢?
師:完全正確。
師:下面大家各自把課文多讀幾遍,直到你覺得讀通了為止。
師:能讀給大家聽嗎?誰敢為天下先?―――就是誰敢第一個讀?好!敢為天下先的人出現了。請大膽地讀給大家聽!
師:敢讀就很好!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最值得表揚。讀古文講究“斷句“。原來古文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我們的課文為了大家學習方便,加上了標點。讀課文時,有標點的地方當然需要停頓,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據它的意思,那些沒有標點符號的地方,需要拖個長聲。這樣讀,你自己比較好理解,聽的人也容易聽懂。大家拿出筆來,聽我讀一遍,注意聽我讀到哪里沒有標點卻拖長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畫一條斜線。(板書畫斜線“/”)為了大家便于聽和畫,我讀得慢一些,拖音也放長些。明白嗎?(下面是教師示范拖音的讀文)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師:“根據剛才的斷句,自己再讀讀課文。”(配樂學生有節奏朗讀古文)
師:這篇課文的注釋很多,一下子記不住。你可以按照序號,把注釋的內容簡單地標記在課文中相應的字詞旁邊。大家開始做這個工作:標記注釋,疏通全文。開始吧,給大家10分鐘時間。(生開始按要求自學課文)
師:那我問幾個問題行嗎?第一個問題:“弈秋”是什么意思?講詳細點。
師:第二個問題:課文里的人讓弈秋干什么?。
師:第三個問題比較難答,他這兩個學生表現怎么樣?一個一個說。
師:很好!到現在為止,弈秋的兩個學生各是怎么學習的弄清了吧?我接著提第四個問題:這兩個學生學習的表現不一樣,那他們學習的結果呢?
師:剛才讀的書上那句古文“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中又有兩個“之”字,它們都指的是什么?
師:人們對這件事產生了怎樣的疑問?
師:誰能完整的講一下這個故事?
師:古人讀書講究吟詠,讀得入情后還要搖頭晃腦,甚至身子也跟著節奏晃動。(師示范:“弈秋,通國這……善弈者也。”)你們也試一試,看看能讀出滋味來嗎?(學生練習。)
師:大家讀得真不錯,敢站起來晃一晃嗎?
師:“通過這篇古文,你學到了一個什么道理?請你結合實際談談。(學生結合實際談道理)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