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江三角洲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珠江三角洲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珠江三角洲教學設計11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以及工業生產各部門之間的聯系,理解認識工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2)掌握工業分布的大勢,主要工業區和工業城市的分布,理解工業基地的形成和發展的條件;學會從工業分布圖,工業基地圖獲取信息解決地理問題的技能。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各類工業產品和景觀圖片以及文字說明,進行抽象概括,形成工業的地理概念。
(2)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工業的地理分布;初步學會從資源條件、交通條件、市場條件說明對工業分布的影響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使學生認識到要實現國富民強,認識到發展工業的重要性。
(2)通過學生對家鄉工業發展的認識了解,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讓學生養成為家鄉繁榮發展而努力拼搏的精神。
2教材分析
本節是這一課的第一課時,包括“工業與我們”和“工業的空間分布”兩個標題。第1個標題下,講述了3個方面的內容。首先,形象地介紹了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和類型,以及工業生產個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使學生對工業生產有一個概括了解;其次,強調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工業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國家經濟自主、政治獨立、國防現代化的根本保證;第三,強調工業與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人們每天都會直接或間接地接觸工業品,享受工業帶給我們的幸福和快樂。并且教材通過活動練習“觀察我們的家……”使學生加深對工業生產過程的認識,培養聯系實際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通過第1個標題內容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要實現國強民富,必須大力發展工業生產,充分認識到發展工業的重要性。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我國工業分布的大勢和主要工業城市、工業基地的分布。
教學難點:以遼中南和滬寧杭工業基地為例,理解資源、交通、市場條件對工業分布的影響。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我國工業的分布與發展
一、導入
用實物投影儀打出釘子和火柴。提問:同學們,請看屏幕上這兩件物品是什么?(釘子、火柴)釘子、火柴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兩個日常生活用品,但同學們能想像得到嗎?在中國,工業落后,工業體系殘缺不全,許多工業產品不能自己生產,就連這些普通的東西也需要進口,所以人們以前把它們叫洋釘、洋火,當時全國能生產工業產品的地方屈指可數。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汽車、飛機、人造衛星、宇宙飛船,已經形成了獨立、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工業產地更是遍布大江南北。
二、講授新課
1.地位: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
2.空間分布
(1)鐵路沿線:京廣、京滬、京哈等鐵路沿線。
(2)沿河地區:黃河流域是能源開發的重要工業帶;長江沿線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城市為中心的沿江發達地帶。
(3)沿海地區:集中了長江三角洲、遼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以及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
3.高新技術產業
地區、優勢、方向
沿海地區
智力資源和技術力量
側重發展科技園區型高新技術產業
沿邊地區
國家的開放政策和沿邊的地理優勢
發展貿易導向型產業
內地
資源優勢和工業基礎
多發展與軍工有密切關系的產業
4。我國四大工業基地的發展
工業基地、示意圖、發展條件、存在問題、發展方向
遼中南工業基地
①煤、鐵和石油資源豐富;②海陸交通便利
①環境污染嚴重;②高科技產業發展不足,工業產品類型單一、技術落后
①加大科技投入;②調整工業結構,發展第三產業和高科技工業;③限制能耗大、當地缺乏原料資源的工業的發展
側重發展科技園區型高新技術產業
沿邊地區
國家的開放政策和沿邊的地理優勢
發展貿易導向型產業
內地
資源優勢和工業基礎
多發展與軍工有密切關系的產業
京津唐工業基地
①煤、鐵、石油、鹽等資源豐富;②便利的鐵路、公路和近海運輸;③緊靠山西能源基地
①水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嚴重;②高科技產業發展不足
①積極發展高科技產業;②重點放在鋼鐵、石油化工、海洋化工、電子、高檔精紡和精細化工方面
①煤、鐵和石油資源豐富;②海陸交通便利
①環境污染嚴重;②高科技產業發展不足,工業產品類型單一、技術落后
①加大科技投入;②調整工業結構,發展第三產業和高科技工業;③限制能耗大、當地缺乏原料資源的工業的發展
滬寧杭工業基地
①工業歷史悠久,基礎雄厚;②技術力量雄厚;③發達的水、陸、空交通運輸
能源和礦產資源缺乏
堅持結構輕型化,實行內聯外引,加強新技術、新產品的研制與開發,開拓國際市場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①毗鄰港澳,鄰近東南亞,多僑鄉;②水、陸、空運輸便利
能源和礦產資源缺乏
①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②加強區內各城市的相互分工與合作;③加強規劃與管理
②重點放在鋼鐵、石油化工、海洋化工、電子、高檔精紡和精細化工方面
①煤、鐵和石油資源豐富;②海陸交通便利
①環境污染嚴重;②高科技產業發展不足,工業產品類型單一、技術落后
①加大科技投入;②調整工業結構,發展第三產業和高科技工業;③限制能耗大、當地缺乏原料資源的工業的發展
三、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學習我們了解了工業地區和城市沿河、沿海和沿交通線的分布特點,而且知道了沿海地區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還分析了以重工業為主的遼中南地區和綜合性工業基地滬寧杭地區,懂得了合理分布工業是工業建設中一個重大的戰略問題。
四、板書設計
工業的空間分布
一、分布趨勢
1.沿河、沿江、沿海
2.沿海地區——工業最發達:4基5特14開放
二、合理分布工業
1.遼中南地區——資源配置好,交通便利,重工業為主
2.滬寧杭地區(上海寶鋼)——資源匱乏,交通便利,市場廣闊;綜合型工 ……此處隱藏3361個字……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勞動力成本上漲,加上遠離市場,人才儲備不足,使得這里吸引資金的優勢漸失。而長江三角洲地區人才資源豐富,科技實力雄厚,而且本身就是一個深具潛力的市場,使得這里開始成為臺商投資的熱點。近幾年來,臺商投資已經向長江三角洲的上海、昆山、蘇州、南京一帶轉移。
評價點撥:/j、組討論,代表發言,教師激勵評價后點撥: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外向型經濟,外向型經濟可以在短時間內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但同時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如稅收減少等。這些現象毫不奇怪。因為投資者追求的主要是經濟效益,什么地區獲得經濟效益大,就投資什么地區。什么地區投資環境好,就投資什么地區。這是商人的經營之道。投資要考慮各種因素,才可能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分組探討3:我國地區差異巨大,各地依托不同的條件,可以發展具有不同特色的經濟。
過渡: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的一個顯著標志是城鎮的迅猛發展,可以說城鎮的發展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珠江三角洲地區城鎮的發展。
板書:城鎮的發展
播放錄像:引導學生觀看有關珠江三角洲地區前后的錄像。讓學生說說珠江三角洲地區在改革開放前后的巨大變化,明確其中最顯著的變化是土地利用方式的變化:前者農田廣闊(以農業用地為主),后者卻是城鎮密集。土地利用方式的顯著變化是珠江三角洲城鎮發展的重要標志。
師問:為什么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前后土地利用方式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形成這種巨大變化需要哪些條件呢?
投影5:《珠江三角洲獨特的土地利用景觀》(圖7.6)、《流不息的民工潮》(圖7.7)
閱讀材料:引導學生閱讀《珠江三角洲的民工潮》短文加深印象。
啟發思考:同學們,畫中的城鎮幢幢建筑都是用來干什么的?(學生:居住、建工廠、辦學校、辦醫院等)城鎮的建筑越來越多,這是為什么?(學生:當地剩余勞動力和外來勞動力越來越多,人口急劇膨脹。教師:及時鼓勵)
討論表述:引導學生分組討論(投影片)珠江三角洲地區下列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用序號將它們排列起來,并派小組代表加上適當的動詞,用一段完整的話表述出來。
①加工制造業的發展②餐飲、娛樂、運輸等服務業的發展③城鎮的發展④大量就業機會⑤大量剩余勞動力和外地勞動力⑥土地利用方式發生顯著變化(學生:①②④⑤⑥③)
評價點撥:學生討論、排序、口頭表述后,教師激勵評價并點撥:珠江三角洲地區加工制造業的發展,促進了餐飲業、娛樂業、運輸業等服務行業的發展。這些非農產業為當地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不僅吸納了本地剩余勞動力,還吸納了大量的外地勞動力。正是由于非農產業的發展和人口的遷入,珠江三角洲才有越來越多的農業用地被改變為工業、交通和城鎮建設用地,這些非農用地散布在城郊和鄉鎮,與尚存的農業用地相鄰,形成了居住用地、工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和農業用地交錯分布的獨特土地利用景觀,有力地促進了城鎮的發展。
小結:由于珠江三角洲改革開放后,外向型經濟日益繁榮、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調整,才使本區人口越來越多,土地利用方式發生顯著變化,可見,珠江三角洲地區土地利用方式發生顯著變化的形成條件是:外向型經濟繁榮,產業結構調整。
填表:(見投影)
地區
最顯著的變化
形成條件
珠江
三角洲地區
改革開放
前
土地利用方式
__________型經濟繁榮
以_______用地為主
后
_____用地、______用地、_____用地和______用地交錯分布
__________結構調整
正改革開放前:以農業用地為主;后:居住、交通、基礎設施用地與農業用地交錯分布。形成條件:(1)外向型經濟繁榮;(2)產業結構得到重大調整)
投影:《珠江三角洲城鎮分布的變化》(圖7.8)引導學生觀察投影圖后,結合地圖說說珠江三角洲城鎮化的發展有什么變化?
學生:1984年即改革開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區城鎮分布稀疏,數量較少,規模較小,非農業人口增長緩慢;20xx年時珠江三角洲城鎮分布越來越密,數量大大增加,規模不斷擴大,非農業人口增長很快。
教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回答得很現實!
分組討論:下面同學們結合圖7.8和前面所學知識分組討論一下珠江三角洲城鎮化的發展為何會有如此大的變化?
評價點撥:分組討論,代表發言,教師激勵評價后點撥:珠江三角洲地區最早實行改革開放,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外向型經濟日益繁榮,促使各種服務業迅速崛起,為當地剩余勞動力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并吸納了大量的外地勞動力,因而促進了房地產業的發展,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化的發展進入新的階段。
過渡:城鎮化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社會進步的必然。發達國家的城鎮化水平為70%以上,而我國現在的城鎮化水平不到40%,亟待加快發展步伐。但是,城鎮化的發展也可能帶來一些問題。
分組討論:城鎮化發展過快,大量的農業用地變為工業、商業、居住和交通用地,會對環境及人類產生哪些不利影響?
評價點撥:學生分組討論,代表發言,教師激勵評價后點撥:城鎮化發展過快,大量的農業用地變為工業、商業、居住和交通用地,有可能引發一系列環境問題(如水源污染、空氣質量下降、垃圾成堆、綠地面積減少等)和社會問題(如交通擁擠、車輛堵塞、噪聲污染、住房短缺等)。
過渡:珠江三角洲地區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怎樣才能解決城鎮化發展過快帶來的一系列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協調好人地關系呢?
角色扮演:下面我們請幾個同學分別充當普通工人、工廠廠長、深圳市市長、廣東省省長角色來談談自己對珠江三角洲地區未來和城鎮發展的設想和建議。
角色
建議
設想
普通工人
城鎮發展太快,難以保證居民居住環境
城鎮應適度發展,科學規劃,保證居民有一個好的生存環境
工廠廠長
應盡量少建或不建污染性工廠
要大力興辦環保型企業
深圳市長
做好環保宣傳工作。城建規劃要科學、合理,注重環保
把城市建設成花園式城市
廣東省長
城鎮發展要注意節約耕地、合理用地,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盲目發展
要努力實現廣東省各城鎮的可持續發展,穩定城鎮人口
評價點撥:剛才同學們扮演的角色很成功,提的建議和設想很有道理,操作性很強。珠江三角洲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只有做到適度發展、科學合理地規劃、注重環保、適當引進外來人口,搞好宣傳教育工作,才有可能解決好本區的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協調好人地關系,獲得可持續發展。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了解了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條件,采取的獨特的模式,城鎮發展的主要原因、利弊和解決辦法。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