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學設計1教學重點:
1、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詞語的感情色彩和表達作用。
3、體會演說詞的論辯思路。
教學難點: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詞語的表達作用。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方法:分析領悟法。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科學的發展是經歷了很漫長的時期的,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總會出現一些偉大的科學家,他們以超人的智慧發現了許多客觀規律,以卓越的理論去推動科學向前發展。在復雜的社會科學領域,正是一位杰出的哲學家總結了資產主義社會以及整個人類社會的歷史規律,推動了無產階級革命。這就是卡爾馬克思。馬克思以其卓越的功績,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歌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恩格斯寫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并悼念這位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的導師。
二、預習檢測:
1、糾正下列各句中的錯別字:
①由于剩余價值的發現,這里就霍然開朗了,而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者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摩索。
②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膛熱情、堅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斗爭。
③只能感因為這樣,所以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誤蔑的人。
2、選詞填空,并區別這些近義詞:
①當我們進去的時候,便發現他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著了。
②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
③但是馬克思在他們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在數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
三、理清文章的結構(結合“練習”一)
1、理清文章的結構
第一部分(§1)悼念交代偉人的逝世——悲痛
第二部分(§2-§7)評價評說馬克思在理論和實踐的偉大貢獻——敬仰
第三部分(§8-§9)悼念頌揚馬克思品質的崇高——敵人的忌恨、人民的愛戴——懷念
悼詞的大致脈絡
開頭(第1段):
簡介逝者去世的情況——追述馬
克思逝世的情形。
主體(第2~8段):
頌揚逝者的功績——概述馬克
思逝世的深遠影響,熱情贊頌并高
度評價
馬克思對人類的卓絕貢獻。
結尾(第9段):
頌揚、悼念語。
四、分析第一段:
1、作者為什么要在開頭點明馬克思逝世的具體時間?
明確:第一處詳細點明逝世的時間,表達了一種莊重的意味;第二處極言時間之短,既表現了“我”的痛苦和惋惜,又揭示和贊頌了馬克思忘我工作的精神。
2、本段寫馬克思的死何以用“停止思想”“安靜地睡著了”“永遠地睡著了”這些短語來表達?
明確:在這里作者采用了諱飾的手法(所謂諱飾,就是因為某個原因,不便直接說出某個意思,而是以比較委婉而又含蓄的語言表達意思),既表現了作者對馬克思的敬重,又表現了自己的悲痛之情。
第1小節“安靜的睡著了——但已經永遠的睡著了”。(轉折或補充說明,有潛臺詞的作用)破折號領起的部分撼人心魄地反映了恩格斯內心的巨大矛盾與悲痛。他希望馬克思是暫時地像往常一樣地“睡著”,不希望、不愿意想到并且說出“永遠地睡著了”,但又不能不說出。
小結:本段追述馬克思逝世的時間、地點和情景。
四、分析二~五段:
1、第二段是從哪些角度來評說馬克思逝世造成的損失的?
明確:一是從對象(無產階級、歷史科學);一是從程度(不可估量);一是從后果(空白);一是從時間(不久)。作者不斷變換角度,主要是強調馬克思對于無產階級革命所起的重要作用是無與倫比的。
2、從后文內容看,第二段起何作用?它與后兩層在內容上是何關系?結構上又是什么關系?
明確:從后文看,第二段起總綱作用,與后面兩層是因果關系;結構上是總分關系。
3、第三段。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這個“規律”不僅僅指“事實”,因為“即”不僅管到“事實”,而且管到由“事實”導引出的結論。這里的“事實”是指“吃、喝、穿、住”與“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誰是“首先”,誰是“然后”的客觀順序,它規定了物質與精神誰是第一性的,誰是第二性的。即如果沒有農民種地,工人蓋房、織布,人們就根本無法進行學習和從事政治、宗教等活動?!八浴睒嗣饔蛇@個“簡單事實”導引出以下的結論:要解決“吃、喝、穿、住”,首先就要進行“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在這個生產中,人們就要結成一定的生產關系;這個生產關系標志著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就是“基礎”?!耙粋€民族,一個時代”的“國家制度、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都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不僅是指“物質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而且包括“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而這個順序在過去卻是“做得相反”的。
5、“不僅如此”中的“此”指什么?第四段和第三段在結構上是什么關系?
明確:“此”指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第四段和第三段在結構上是遞進關系。
6、第四段中最能體現馬克思第二個發現的作用的詞是哪一個詞?試具體解釋這個詞語的含義?
明確:豁然開朗。剩余價值的發現揭開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為人們認識資本主義社會并解決這一社會的根本矛盾開辟了正確道路,對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的斗爭有巨大的指導作用。
7、第五段中“這樣兩個發現”指什么?
明確: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和剩余價值規律。
8、第五段第3句中的“很多”“不是淺嘗輒止”各是從什么角度去敘說馬克思的理論研究的?
明確:廣度和深度。
小結:這一部分主要敘說馬克思在科學(歷史科學)方面的巨大成就,贊揚了馬克思卓越的見識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五、附板書內容:
六、布置作業:
1、課后練習一。
2、補充作業:印發資料。
第二課時
一、復習第一課時內容,處理課后練習一。
二、分析第6、7段:
1、“他作為一個科學家就是這樣”中“這樣”指什么?
明確:指上文所說的馬克思在很多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而且任何一個領域的研究都很深入。
2、為什么“每一個新發現都 ……此處隱藏11499個字……叫做婉曲,委婉,是要表達的意思并不直截了當的說出來,而是用比較曲折的方式烘托或暗示給讀者的一種修辭方式。
6、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是中破折號起什么作用?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破折號表示補充說明。
表達了恩格斯內心的巨大矛盾與悲痛。他希望馬克思是暫時地像往常一樣地睡著,不希望、不愿意想到并且說出永遠地睡著了,但又不能不說出。
7、這段文字表達了恩格斯什么樣的心情?
無限惋惜、悲痛、懷念之情。
8、那么要體現出這種感情,朗讀時應該注意什么?
語調低沉、凝重,語速緩慢。
第二節
1、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第二自然段兩句話總領后文對馬克思無與倫比的豐功偉績和卓絕的斗爭
精神的贊頌,突出了全文論述的中心,連同第一自然段,表達了對馬克思逝世的無比沉痛和悲哀的感情。
2、空白和不久是從哪兩個方面論述馬克思逝世的損失巨大?
時間、空間。
3、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的發展規律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類比。
達爾文從生物學的角度揭示了人類的起源,推翻了上帝創造人的宗教落后的觀點;馬克思從社會學的角度揭示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為人們認識社會和改造社會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二者同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體現了馬克思這一發現的歷史意義和影響。
4、不僅如此的此指代什么?馬克思的第二個發現是什么?還字有什么作用?剩余價值的發現有什么意義?豁然開朗與黑暗中摸索這一對比說明了什么?
不僅如此的此指代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
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
還字表明由發現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進而又發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即剩余價值學說,使文章內容又推進一層。
這個特殊規律的發現讓那些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的經濟學家(他們看不清資本主義的剝削實質)和社會主義批評家們(他們詛咒資本主義,空想社會主義)一下子豁然開朗了。
這一鮮明的對比,說明了馬克思這一發現有著劃時代的偉大意義 。
4、馬克思一生只有這兩個發現嗎?從寫作方法的角度來看的話兩個發現與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是什么關系?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很多,而且都不是膚淺表明了什么?與哪句相呼應?
從寫作方法的角度看,兩個發現與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是點與面和詳與略的關系。
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很多,而且都不是膚淺的,都有獨到的發現,表明馬克思作為一位科學家研究的領域之廣、成績之大。
與馬克思是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相呼應。
5、第六自然段在文章結構上起什么作用?馬克思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但是這在他身上遠不是主要的。其中這指代什么?主要的究竟指什么?
這指代馬克思的兩個發現和他研究的每個領域的獨到的發現。
主要的還是指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也就是說,對比馬克思偉大的理論創造,他有著更為光輝的革命實踐。這里的主要的,表明對馬克思的功績的表述再次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6、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這個過渡句作用是承上?啟下?既承上又啟下?如何理解?
這個過渡句是既承上又啟下。
承上是說:由于馬克思不是為科學而科學,他追求科學在歷史上的推動作用,致力于科學的實際應用,表明他從事科學研究的崇高目的就是為了指導革命實踐,所以說,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但這句話又是下文的論題,即他的光輝的革命實踐的事實更印證著他對待科學的嚴肅態度和執著的追求,證明他首先是一個革命家。
7、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那么然后是什么?如何理解這一句話?
從理論和實踐的關系去理解。
8、我們能否具體說說馬克思做了那些改造世界的工作?馬克思改造世界的具體事實可以概括為幾個方面?
宣傳群眾,組織群眾。
9、第七段第二句中的判斷謂語是的主語是什么?賓語是什么?這一句中第一次說明了什么?為什么?這種方式或那種方式具體指什么方式?兩個參加是從什么角度說的?
是的主語是使命,賓語是兩個參加事業(動賓短語)。
第一次表明馬克思親身參加的偉大的革命實踐,同他的理論創造一樣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
這是因為馬克思不僅熱烈地向群眾宣傳自己的科學理論(辦、編小冊子),而且頑強地領導著歐美戰斗的無產階級,最后卓有成效地創立了偉士的國際工人協會引導無產階級以戰斗的風貌第一次登上了國際政治斗爭的舞臺,使無產階級從自發斗爭的階級進步到自為的階級。
理論發現和革命實踐,宣傳群眾和組織群眾;兩個參加,第一個是從推翻舊制度說的,第二個是從建立新制度說的。
10、正因為這樣,所以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誣蔑的人,其中這樣指代什么?兩個最體現在什么地方?馬克思對此抱什么態度?說明了什么?萬不得已的時候指什么時候?
這樣是指馬克思的劃時代的理論創造和革命實踐。
兩個最體現在兩個無論上,無論性質怎樣的政府,也無論什么色彩的資產者派別,都毫不例外地瘋狂地嫉恨他,惡毒地誣蔑他。
馬克思對此毫不在意,當作蛛絲輕輕抹去。
表明馬克思對敵人的極端蔑視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他高度的革命堅定性。
萬不得已的時候指有損于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時候。
11、馬克思逝世,整個歐洲和美洲千百萬革命戰友無不對他表示尊敬、愛戴和悼念,這與各國政府和資產者對他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照,這說明了什么?
這個對照說明馬克思是無產階級最忠實的代表和導師;同時也說明他的理論和實踐給了各國資產者以致命的打擊,是資產者不可調和的敵人。這個對照與開頭呼應,深化了馬克思在科學理論和革命實踐中無與倫比的作用和地位。
12、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這里的敵人和私敵有何區別?說明了什么?為什么說可能?
私敵是指以我為中心,以我的利害區分敵友,這是剝削階級個人主義的一種表現。
馬克思沒有這樣的私敵,說明他不存私念。他是堅定地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全力以赴地與形形色色的敵對分子作斗爭,因而他有許多敵人。這些敵人都是無產階級的敵人。高度贊頌了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無私的高尚的革命品格。
可能是以不肯定的語氣表示肯定的含義。
13、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的深刻含義是什么?為什么要用一個將字?
恩格斯最后莊嚴宣告他的英名和他的事業將永垂不朽這句飽含深情和敬意的結語,雖是一般悼詞結語,但絕不僅僅是形式的需要,它照應全文,總結全文,是由馬克思的豐功偉績中引申出來的必然結論,體現了作者的心聲,也是億萬人民的心聲。
這是充滿信心的預見和憧憬:當時,共產主義運動還剛剛興起,恩格斯一個將字,便說明無產階級的革命事業必將蓬勃發展。也體現出馬克思偉大貢獻的深遠影響和意義。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