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筍芽兒》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筍芽兒》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筍芽兒》教學設計1【情景說明】
《筍芽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的一篇擬人體童話散文,在作者筆下有稚嫩的筍芽兒娃娃,有溫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門的雷公公,還有慈愛的竹媽媽。課文形象生動,采用春雨姑娘對筍芽兒的引發力,竹媽媽對筍芽兒的束縛力以及筍芽兒自身奮發力交錯的形式,繪聲繪色地敘述了筍芽兒的成長過程。本課認生字、寫字是重點,以“讀”的訓練為主線,多種形式的朗讀讀出不同人物不同語氣,讓學生自主發展,自主探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大熊貓愛吃什么呀?
生:竹子。
師:對,你們知道嗎?竹子小時候不叫竹子,它有個好聽的名字,叫筍芽兒。
(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注意兒化音)
(課件顯示“雨后春筍”)
師:大家想不想知道小筍芽是怎樣長成一株健壯的竹子的?
生:(興致勃勃)想。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師:先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師:你認為課文中哪個詞或句子不好讀?
生:“仍然”的仍不能讀成“rēng”。
生:“撒嬌”的“撒”不能讀成“s?!?。
生:“樂曲”的“樂”是多音字,不能讀成“lè”。
生:“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來”,這個句子很長,要注意停頓。
師:你們讀得真用心!老師這兒有很多筍芽兒,你能送她們回家嗎?
(課件出示生字)
(學生躍躍欲試,指名完成)
師:我們再一起讀讀,記住她們。
三、整體感知,讀中感悟
師:認識了生字,你們能把課文讀得更好嗎?
生:想。
師:那好,接下來我們“挑戰讀”,看誰敢向同學挑戰。為了你更有把握,自己再好好兒讀讀課文。
學生再次自由朗讀。
(學生情緒高漲,讀得更專心,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師:誰把你讀得最好的段落讀給大家聽聽?
生:(很自信地站起來,非常投入地讀第四自然段)“轟隆隆……呼喚著筍芽兒。”
師:你真棒!誰敢挑戰他?
生:(非常認真地讀第一自然段)“沙沙沙……春天來了?!?/p>
師:請“評委們”評判,誰讀得稍好一些?
(說法不一)
生:我認為第一位同學讀得好一些他把“重重地”“沉重地”這幾個詞讀得很重,讓我們就像真的聽到了春雷轟隆隆地響聲。
生:我認為第二位同學讀得好。春雨細細的,密密的,下得聲音很小,所以是“低聲呼喚筍芽兒”,她讀出了春雨輕柔的感覺。
生:兩位同學都讀得好,“評委們”評得也很好,真是難分上下。
(第二位同學的讀書聲音、表情、感情處理都很好,得到大家公認。)
師:我們也學著她讀讀這一段。
(師生齊讀)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
師:還有哪個自然段你想讀?
生:我想讀第6自然段,因為第六自然段里有描寫春光的句子,寫得很美。
師:那你美美地讀一讀。
生放聲朗讀。
師:讀得真美!
(課件播放美麗的春天)
生:我也想讀這段。
師:讀得真好!畫出描寫春光的句子,再讀讀。
生:我通過讀第七自然段,感覺到筍芽兒很幸福,有這么多人關心她,幫助她。
師:同學們真棒!邊讀課文還能邊思考。
(學生爭著匯報自己的發現)
生:我發現筍芽兒像我們小孩一樣喜歡撒嬌。課文第三自然段的動詞用的好,“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懶腰”完全一副沒睡醒的樣子。
師:你真會讀書!讓我們來讀讀,做做動作。
生:我覺得筍芽兒不怕困難,才能長成健壯的竹子。
(課件播放筍芽兒的生長過程)
生:我從“不停地嘮叨”這句話中,感受到筍芽兒的媽媽就像我們的媽媽一樣,時時關心著她,惦記著她。
生:我覺得筍芽兒胖乎乎的,挺可愛的!
(學生想說的欲望還很強)
四、角色扮演,情感升華
師:這么多同學還想說,我們在小組內說說,在小組內分角色讀讀。
(小組合作,練習朗讀)
師:你愿意扮演誰?來,戴上你的頭飾。
學生分角色朗讀全文。
五、積累拓展
1、鼓勵學生積累自己喜愛的本課詞句。
2、你還知道哪些植物的生長情況,課后查找資料。
【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因此,我認為多種形式地朗讀是語文學習之根本,在教學中,我注重聲情并茂地讀,全神貫注地聽,調動學生多種感覺,讓學生真真切切地直接感悟。如:你覺得哪個詞不好讀?你覺得誰讀得好?這樣學生在師生聽讀活動中,自己體會到每句話該怎么讀好,自己感悟到了文本蘊涵的內涵。同時,也正因為有這樣輕松的師生互動的雙邊活動,和諧的氛圍使學生無拘無束。
同時還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時實踐?!痹诒菊n的教學中我采用了生動的課件演示來調動學生的視覺器官,配以美妙的音樂作用于學生的聽覺器官。從而打開心靈的窗戶,調動學生的興趣,使他們主動走進課文,自主閱讀,與文本進行交流。在學生讀準、讀通、讀懂的基礎上,抓住各自的語言進行情感朗讀、合作表演,在表演中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認識以及在閱讀過程中所獲得的情感和態度,讓學生用“心理視線”去領悟語言文字,學生動了情,入了境,產生了心動的感覺。
【專家點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而語文素養是一個綜合化程度很高的概念,融合了語文課程目標的三個緯度。形成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的途徑和方法也是多元的、豐富的,一般認為主要是積累語言、發展思維、培養語感。從向老師的教學中可以看出,教師非常注重朗讀指導,讓學生采用多種形式把課文讀通順、讀出聲、讀出情、讀出味。比如:首先讓學生自由讀全文,讓學生對課文有整體感知,然后比賽讀,激發學生有興趣地將課文讀通讀懂,最后分角色朗讀,讀出情、讀出味, ……此處隱藏16849個字……了,那女孩子能讀出它撒嬌的樣子嗎?女孩子試一試,我們一起試一試
6、春雨姑娘叫醒了筍芽,剛剛醒來的小筍芽,你又聽到雷公公雷鳴般的呼喚立刻就--(精神了)(清醒了)
清醒了的筍芽(出示)“筍芽兒扭動著身子,一個勁兒地向上鉆.”這句話你想怎么讀?自己試著讀一讀。
(突出“扭動著身子”說明“筍芽很用力的鉆”)
如果不扭動著身子,不用力呢?(鉆不出去地硬)
現在我們就是地下的小筍芽,我們一起扭動著身子用力地往外鉆,看誰最先鉆出地面!用力??!能這樣帶動作讀讀這句話嗎?(齊讀)
7、誰還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讀法?(生讀)
我聽出來了,他突出了“一個勁兒的”,什么是一個勁兒的?
(不停歇的,連續下去,一直向上鉆)
誰來讓我們體會一下筍芽一個勁兒的去努力的精神?
(你來讀,再讀,我們一起試試吧)!
8、還有不同的讀法嗎?(突出“向上鉆”說明“有明確的目標”)
9、連筍芽都能為了自己的目標一個勁的去努力,那我們那,我們是怎么做的?
10、還有誰關愛著筍芽,繼續匯報?
(還有筍芽的媽媽:媽媽見了,忙給筍芽穿上一件又一件衣服,還不停地嘮叨:“千萬別著涼?!保ò瀹嬛褡樱?/p>
筍芽還小,她還不懂媽媽的愛,認為這是一種“嘮叨”!
你認為媽媽這種關心是嘮叨嗎?(不是)
能換成別的詞嗎?(“叮囑”“囑咐”)你認為誰的詞更恰當?書中的詞適合小筍芽,你們說的詞適合你們,各有千秋!看來你們對媽媽的愛有著更深刻的認識!
[二]筍芽鉆出地面后
1、筍芽,在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呼喚下,在媽媽的關愛下,在自己堅持不懈、奮發向上的努力下,終于鉆出了地面,想親眼目睹這神奇的一刻嗎?
(看課件演示筍芽鉆出地面視頻)
2、筍芽來到這個他從未見過的世界!她看到什么呢?請大家默讀第六自然段,畫出筍芽看到了什么。
(生讀)好美的春光?。≌l再來讀讀?
(生讀)我都被這美景陶醉了!
我們合作讀讀好嗎?
3、讀到這兒你發現了什么?(省略號)
聯系上下文想想省略號在這里是的作用?(還有很多很多的景色)
那我們想象一下,筍芽可能還看到了什么呢?
4、讓我們也一起欣賞一下這美好的世界吧!(課件演示美好春光)
5、此時,筍芽的心情是--(高興的;興奮的)
那你高興地來讀讀筍芽說的話———(多美好的春光啊……)
你興奮的讀讀————
6、帶著我們自己不同的感受一起讀讀第六自然段好嗎?
把第六自然段中的“筍芽、她”,都改成我,讀一遍吧?(齊讀)
7、筍芽憑借自己頑強的毅力終于鉆出了地面看到了春光無限好!
8、鉆出地面只是一個新的開始,春雨姑娘還一如既往的關愛著小筍芽,現在又加入了太陽公公的照顧!誰來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生讀)
我來采訪一下春雨姑娘和太陽公公,你們為什么這么做?
(為了讓筍芽享受最好的陽光和水分,長得更快、更好,幫幫筍芽。)
讓我們用心體會一下春雨姑娘和太陽公公的良苦用心吧!
(生讀:春雨姑娘愛撫著她,滋潤著她。太陽公公照射著她,溫暖著她。)
誰再來讀讀?
8、除了他們,別人又是怎么做的呢?
春風姐姐 著她, 著她;
筍芽媽媽 著她, 著她。
9、此時的筍芽覺得自己是--(幸福的、自豪的)
她在愛的溫泉中成長,長成了一株健壯的竹子,長成了世界上生長速度最快的植物,她是驕傲的,她是自豪的,因此(出示:她站在山岡上……)生帶動作讀!
10、筍芽帶著此時幸福、自豪的感覺,我們合作讀最后一段好嗎?
三、體會感恩,延伸結束
多么驕傲、多么自豪?。」S芽終于長大了,在她的成長中要感謝很多人!那我們同學,在你的成長中,你要感謝誰呢?(暢言)
同學們,讓我們懷揣一顆感恩的心,感謝所有關愛我們的人,讓我們把這篇 課文讀給他們,告訴他們我們也會像筍芽一樣努力,長大成才的!好嗎?齊讀全文!想怎么讀就怎么讀!
教學反思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這節課能緊緊依據第一學段的學生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上課伊始,在復習生字詞時,教師制作了色彩明麗的“摘蘋果”的動態課件,使枯燥的生字詞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為接下來學習課文內容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礎,使學生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當中來。另外,在學生學習了筍芽鉆出地面前這部分內容后,孫老師播放了筍芽兒成長過程的動態畫面,這樣就拉近了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深化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有在學習了筍芽兒鉆出地面后,孫老師播放了美麗的春光動態圖片,把學生帶入筍芽兒看到的美麗的春天的世界中去,從而體會到筍芽兒成長的喜悅心情。
老師能夠運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化難為易,變抽象為直觀,變靜為動,變枯燥為有趣,使學生的多種感官都能夠參與學習活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引導想象,訓練語言。
有句話說得好,“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毙陆滩慕o教師和學生留有想象的空間。教學中,教師注意抓住恰當的時機,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比如:在學習“筍芽兒和雷公公”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引導學生想象:雷公公可能會對筍芽兒說些什么?在學習了筍芽兒成長的時候,課文中運用了一個省略號,此處教師引導學生想象:筍芽兒還會遇到誰?他們會怎樣關愛和幫助筍芽兒?在這些教學環節中,教師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來填補教材的空白,拓寬了學生的心靈空間,使學生的個性在想象中得以張揚,同時在交流匯報的過程中也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訓練和提高。
三、以讀為主,讀中感悟。
教育家朱熹說:“讀的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边@句名言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不可替代的手段。
在這節課中自始至終貫穿著讀,讀的有目的,形式多樣,有自由讀、指名讀、齊讀,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可以悟出語言分析難以理解的內容。比如讓學生在讀中體會 “撒嬌”和“嘮叨”這兩個詞的意思。
課堂上,老師還特別注意學生的個性閱讀體驗。比如:在讀“筍芽兒扭動著身子,一個勁的向上鉆。”這句話時,讓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學生有的把“扭動著身子”重讀,體現出筍芽兒成長的快樂心情;有的把“一個勁地”重讀,體現出筍芽兒不停地、持續不斷地在成長;有的把“向上鉆”重讀,體現出筍芽兒很努力的在成長。正因為學生有了興趣,才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才能獲得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美。
把讀的時間和權力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覺得這節課上缺少學生的童言童趣,缺少孩子們活潑靈動的童真,希望這一點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能有所體現。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