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汗》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找汗》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要求:
1、認識8個生字。會寫“怎”“涼”“打”“全”“吐”“舌”等字,積累“涼快”等詞語。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動物“汗”的常識,再說說有關動物的趣事。
重難點、關鍵:
1、識字、寫字。
2、了解動物“汗”的常識。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積累“涼快”等詞語。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各種動物圖片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設置懸念,導讀課文
1、教師板書課題:小朋友,你們知道什么是汗嗎?
2、你們都在什么情況下會流汗?汗一般會在那些地方?
3、教師:我們都知道自己的汗在哪?可是有只小動物它不知道自己的汗藏哪了,到處找汗,它能找到嗎?它的汗又在哪呢?
二、自由讀課,整體感知
1、教師示范讀課文,學生聽,把對自己有困難的生字詞做上記號。
2、學生讀課文。
3、分組把課文讀一讀。
三、認讀詞語,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含有生字的詞語。
2、學生借助拼音,拼讀詞語。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認讀這些詞語中的生字。
4、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
四、朗讀課文,整體把握
1、學生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誰在找汗?它都問了誰,結果怎樣?
2、指名反饋,教師板書。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6個字,積累“涼快”等詞語。
2、朗讀課文,分角色讀一讀。
3、了解幾種汗的常識。
教學過程:
一、鞏固復習,朗讀課文
1、抽讀生字詞語。
2、教師導言:老牛、小馬、黃狗、小豬的汗有都藏在哪?
二、讀文,了解汗的常識
1、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
2、指名反饋,教師板書。
3、指導感情朗讀。
4、分角色朗讀。
三、朗讀課文,演一演
1、推薦小組上臺演一演。
2、學生自由組合演一演。
四、反饋資料,說說動物的趣事
1、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收集的資料,互相說一說。
2、說故事。
3、教師小結講故事的情況,鼓勵學生多閱讀,了解有關動物的其他知識。
五、指導書寫
1、組詞練習。說說書寫生字時注意些什么?
2、學生練習寫字,教師巡視輔導。
設計意圖:
《小花貓找汗》是一節聽讀游戲識字課,有一次組內教研過程中,一位年輕老師提出:“現在上聽讀游戲課太難了,尤其是長篇的科學故事性的文章,真不知怎么教給孩子? ”。其實對于小朋友而言,聽讀課本上的文章詩歌很適合學齡前的孩子,既能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又能增強識字的能力,每一篇詩歌有講述一個知識點,在幼小銜接工作的過程中,聽讀游戲識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小花貓找汗》是一篇很適合低齡小朋友的科學童話,孩子們通過閱讀能了解一些動物出汗的科學常識。語言生動有趣,課文的畫面形象可愛,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助于激發幼兒的想象力,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鑒于以上幾點,我有了以下的教學設計。
活動目標:
1、復習學過的生字:貓 豬 狗 牛 馬 。學習新授生字:說 問 汗 吐
2、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進行分角色創作表演童話故事。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對科學詩歌的興趣,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桿 字卡若干 釣竿小魚池教具
小動物頭飾若干個《小花貓找汗》動畫片律動音樂《小動物》
表演用背景幕布錄像機
活動過程:
律動《小動物模仿操》教師領幼兒入座。
一、導入:
播放動畫片《小花貓找汗》
二、聽讀游戲詩歌教學:
動畫片看完了,我要考考小朋友,這個動畫片的名字叫什么?出現了哪些小動物?
(讓幼兒發言,教師并依次貼出各種所說出的小動物的圖片)
(隨后教師依次出示詞卡:身上、舌頭、腳掌、鼻子)
教師引導幼兒玩“連連看”的游戲(請小朋友上前連線,把小動物圖片和相對應出汗的.位置的詞卡廉潔,以此鞏固關于小動物出汗部位的知識教育)
三、復習學過的生字
這些小動物還帶來幾個字寶寶,我們一起看看。(把剛才的小動物圖片翻過來,后面是相對應的小動物的名稱字卡:貓、狗、豬、牛、馬)
認讀認讀識字游戲
1、“聽聲音認生字”游戲(老師或小朋友學小動物的叫聲,另一名小朋友找出相對應的字卡)
四、學習新授生字
這首童話里還有幾個小字寶寶不見了,看來我需要魔術帽。(教師運用魔術帽變出“說”“問”“汗”“吐”四個生字)
教師引領幼兒觀察,并讓幼兒獨立分析字形,比如說:
說——一個人在看電視,電視里有一個人說話
問——一個人在大門里問問題。
汗——一個人本來是干的,運動后就出汗了。
吐——左邊是口,右邊是土,合起來就念吐。
之后進行組詞,并說一句話。
五、玩識字游戲
1、小貓釣魚。兒歌:小貓小貓苗苗叫,我的小魚哪去了?我請***找一找。
2、誰當小老師?
3、猜猜誰不見了。
六、童話故事表演
小朋友們,我們知道了《小花貓找汗》的故事,那我們想不想表演這個故事呢?下面我們請大二班的小朋友表演《小花貓找汗》
(教師分發頭飾)
(讓第一組幼兒討論分配角色,之后進行表演童話故事)——教師進行錄像
表演結束了,請下面的小觀眾說一說,哪里表演的好?哪里表演得不好?
(讓幼兒自由討論優點和缺點,綜合之前的經驗,請第二組小朋友表演)
七、教師小結:
小朋友們表演得真棒,通過這個故事,我們知道了不同的小動物,他們出汗的身體不為也是不一樣的!現在我問問小朋友,你還知道別的小動物用什么部位出汗嗎?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找一找,教師外面的小動物用什么部位出汗?讓我們一起出發。
教學目標:
1、學會“吐、舌、倆、原”4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部首“廠”。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了解動物出汗的常識,培養學生對科學童話的興趣,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學習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讀課文,了解一些動物出汗的科學常識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激情導入。
(出示課件:屏幕中出現課題和一只小花貓)
1、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讀通了課文,學習了第一自然段,誰知道小花貓發現了一個什么問題呀?現在請大家默讀課文,看看小花貓為了找汗去問了誰?(師相機將動物圖片按順序貼到黑板上。)
2、復習生字讀音(點擊課件:小河邊,出現生字擋路)
先指名讀,再齊讀,讀完后教師點擊課件,生字消失
二、精讀2—10自然段。
(一)、學習二、三兩個自然段
1、生自由讀,想想:假如你是小花貓你會怎么問老牛?老牛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2、指名回答,相機指導朗讀。(多種形式的讀)
3、演一演
4、理解體會“汗淋淋”。
5、整體讀,相機指導,師生評讀。
(二)、學習問小馬部分
(出示課件:伴隨小馬的叫聲出示小花貓與小馬的畫面)
1、指名讀,大家仔細聽,看他讀得怎么樣?
(生個別讀,讀后學生評價)
2、師生賽讀
(三)、學習6、7、8自然段
1、生自由讀。
2、小組交流,試著設計動作表演讀。
3、(點擊課件:出示黃狗圖與第六、七自然段。)喜歡這只可愛的黃狗的同學齊讀,師點評。
4、(點擊課件出示第8自然段。)讀一讀、演一演小豬。
(四)、學習9、10自然段
(點擊課件出示9、10自然段)
1、師(一副著急的表情):哎,我的汗到底在哪呢?大家快讀一讀這兩個自然段,幫我找找答案吧。
2、生自由讀這兩自然段,和同伴交流。
3、齊讀。
(出示小花貓找到汗的圖片,貼到黑板上)
三、升華讀。
師:讓我們在小組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來讀這篇課文,共同分享發現的快樂。(可以自己有感情的朗讀,可以與同伴分角色表演朗讀,也可以與同伴一起讀課文)
四、課文延伸,拓展思維。
1、師:大家讀得可真好!我想出個小題目考考大家,看看誰最聰明。(點擊課件:出示課后練習第二題)
(指名回答,答對了用動物的叫聲作表揚)
2、有誰知道我們的汗在哪呢?(生回答)
3、那你還知道這些小動物的汗在哪嗎?(點擊課件:出示各種動物圖片。)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識記生字(點擊課件,出示生字“吐、舌、倆、原”)(生齊讀生字)
師: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記住他們呢?(相機指導不同記字方法)
2、師范寫“原”(師邊范寫邊解說)
3、學生書寫生字(相機指導書寫的姿勢等)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