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頤和園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頤和園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頤和園教學設計1教材簡析:
《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游記,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移步換景,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恰當的比喻、貼切的過渡,展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頤和園》作為本組文的一篇精讀課文,其編排的意圖如下:一是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美麗的景色,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中國“世界遺產”的興趣,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學習按照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這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萬壽山、昆明湖。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學習作者按照觀察順序,抓住每處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培養學生審美愛美的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抓住課文中表示地點轉換的詞語,體會并學習課文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方法:講解、朗讀、提問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跟隨作者來到了美麗的大公園——頤和園,初讀課文后,我們知道了作者的游覽順序是:(先游覽長廊,然后來到萬壽山,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板書:【長廊 萬壽山 昆明湖】
我們還領略了長廊的長而美(板書)
走完長廊后,就來到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好雄偉啊,到底看到什么呢?今天,我們就繼續學習第18課——《頤和園》,我們趕快翻開書第88頁,自由讀讀第3自然段吧。
二、領略“佛香閣”壯觀美
1、抬頭一看,我們看到了什么?(板書:佛香閣、排云殿)
2、佛香閣是什么樣的?哪位同學能找出有關句子跟我們讀一讀?
3、幻燈片出示: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指讀——再指讀——誰再來讀一讀(你讀得真流利)
5、你能向我們介紹一下佛香閣的特點嗎?
佛香閣:
八角寶塔形 三層建筑 很高的寶塔(聳立) 閃閃發光
6、幻燈片出示: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帶括號的詞顯示不同顏色)
從“聳立”一詞,我們感受到了佛香閣的壯觀,整個佛香閣是多么壯美呀!(板書:聳立)
7、那排云殿是怎么樣的?
幻燈片出示: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云殿。
8、這排云殿留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請自己再讀讀。
一排排,金碧輝煌。(板書:金碧輝煌) “一排排”,可見排云殿的占地面積之大?!敖鸨梯x煌”可見排云殿是那么的華麗,那么的光彩奪目。請帶著你的感受,再把這句讀一讀。
9、幻燈片出示: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云殿。
佛香閣是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它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排云殿是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
同學們請看,這兩句話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嗎?書上那樣寫有什么好處?(讓人產生懸念,很想知道是什么,感興趣。也突出了佛香閣、排云殿的美。)
10、想象我們此刻正在萬壽山腳下,讓我們把佛香閣和排云殿的美讀出來吧。(師生合作讀)
三、對話文本,細品語言
佛香閣、排云殿可真美呀,那登上萬壽山,又將會有什么樣的美景呈現在眼前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課文第4自然段,一起感受一下吧。
1、師配樂朗讀課文第4自然段。
2、你看到了什么景色?把你看到的景色用“——”畫出來。
(樹叢,琉璃瓦屋頂、宮墻、昆明湖、游船、畫舫、城樓和白塔。)
3、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望,看到了這么多的美景,你最喜歡哪一處的景色?重點品讀第2、3、4句。
4、幻燈片出示:(1)、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
(1)、還有誰喜歡這句,請你讀一讀。
(2)、你覺得這句話美在哪里?
(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帶括號的詞顯示不同顏色)
(蔥郁:說明樹木茂盛,很綠。有黃色、綠色的屋頂,朱紅的宮墻,五彩繽紛,色彩斑斕,很美。)
(3)、請帶著你的感受,再把這句話讀一讀。
幻燈片出示:
師小結:要把句子讀出美感來,我們應該在朗讀時一邊想象畫面,一邊注意“美”的詞語。語速和語調還要有快慢、高低之分。
(4)、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感受,再把這句話讀一讀吧。
5、還有喜歡的景色嗎?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
6、幻燈片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
(1)、誰再來讀讀這句話?
從這個比喻句中,你感受到昆明湖的什么特點?(靜、綠、)(字體顯示不同顏色)
(2)、還有哪一句話也體現了昆明湖靜的特點?
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你找得真準確)
(3)、靜是怎么樣的?你能想象讀一讀嗎?
(4)、誰能感受到昆明湖靜靜的美?請你讀一讀。
(5)、誰還能帶我們再次欣賞這靜靜的美?
聽了同學們的朗讀,老師仿佛來到了靜靜的昆明湖。書上的黃色泡泡提示我們,“滑”字用得好,能把它改為“劃”嗎?(同桌討論)
(滑:游船、畫舫輕輕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過,速度非常慢,使湖面保持平靜。突出了昆明湖的靜。劃:用力揮漿使船前進,水漾起波紋,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靜。)
(6)、指讀課文。(配樂)
誰能帶領我們欣賞這樣的美景,伴著音樂,把第4自然段讀一讀?
7、從萬壽山下來,我們就來到了昆明湖,在湖上,我們看到了一座特別的石橋,這石橋是什么樣的呢?請同學們同桌合作讀第5自然段,把有關句子用“——”畫出來。
(1)、幻燈片出示: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這么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 ……此處隱藏27543個字……290.8公頃=29080000平方米約5000個校園大。
導:了解了這個知識后你想說些什么?
齊讀這句話:
帶著你的感受來讀讀這句話吧!
⑵ 學生說“美麗”找到最后一段“頤和園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
齊讀這句話──指名回答讀了這句話后的感受。
引到第一段導:
請不同的學生找。
三、再讀讀課文,理清課文思路
1、自由讀2~5段:
說一說小作者游覽美麗的頤和園時,一共去了幾處地方,在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畫出來。
2、反饋交流:
導:小作者先游覽了哪些地方,再游覽了哪些地方呢?
(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導:你是從課文中的哪些句子看出來的呢?
3、理清文章思路: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走完長廊,就來到有名的長廊”、“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了”。
板書:
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導:我們從這些句子中明白了作者游覽的順序,下面就讓我們隨著作者一起去游覽美麗的頤和園吧!
四、 精讀課文
引:你最喜歡頤和園哪處景點呢?選擇相關的段落認真讀一讀。
交流:
1、精讀第二段:
齊讀第二段 讀了這段話后你體會到了這是一條怎樣的長廊?
⑴ 出示長廊的圖片:
我們一起先去領略一下這條美麗的長廊看看他的魅力吧!一起讀!
⑵ 讀完后問感受:
我覺得這是一條很長的長廊。
在文中找句子:
“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
齊讀這句話──講說明的方法 讀了這句話后你想說什么?
這句話說明了長廊的長(列數據)。
⑶ 這條長廊很美麗。
在文中找句子:
“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
齊讀這句話──說說讀了這句話后,你有什么感受(景色十分美麗)。
導:如果當時正值,秋高氣爽,丹桂飄香,伴著徐徐微風,你正走在這條長廊上,深深地呼一口氣,你會感到怎樣?
指名請同學讀──齊讀。
⑷ 朗讀體會:
① 找到“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讀了這句話你體會到了什么?
② 再次齊讀第二段:
帶著你們的感受,伴著音樂,我們一起再來讀讀第二段吧!
2、精讀第三段:
⑴ 找到“佛香閣”“排云殿”:
走完長廊后作者又去游覽了哪些景物?
⑵ 教學“抬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
① 找出這句話:
文中是怎樣來描寫佛香閣的呢?我們一起來讀讀。
② 齊讀這句話。
③ 讀了這句話后你有什么感受?在圖中找一找作者所說的佛香閣是哪個建筑。
④ 看完圖后,再自由地來讀讀這句話,談談佛香閣留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個地方?
(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
解釋“琉璃瓦”。
理解聳立,體會佛香閣的高。
⑤ 想著佛香閣的樣子,帶著你的感受再來讀讀這兩句話。
⑶ 教學“排云殿”:
① 找到“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
導:作者又是如何來寫排云殿的呢?請同學們自由地讀這句話,說說作者在描寫排云殿時哪個詞語用得好?從這個詞語體會到了什么?
② 理解“金碧輝煌”:
從這個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③ 齊讀這句話(先看圖,排云殿):
這一排排金碧輝煌的排云殿多么漂亮??!讓我們再來讀讀這一句話。
3、精讀第四段:
⑴ 找到:
宮殿、昆明湖、城樓、白塔。
導: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作者是在哪個角度看的?看到了那些景物呢?
① 找到“宮墻”:
齊讀這一句話。
文中用了怎樣的語言來寫宮墻的呢?
② 體會掩映。
③ 從這個詞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互相襯托,互相遮掩。)
④ 體會顏色:
找到描寫表示顏色的詞語談談你的感受?
⑵ 找到昆明湖:
看著這么美麗的昆明湖,我們一起把作者的語言來讀一讀吧!
出示:
“正前面,昆明湖……”
讀了這句話你有什么感受?
朗讀指導:
讀得輕。
齊讀這一句話。
⑶ 體會“滑”:
拓展:
假如此時你正坐在船上,聽著悠悠地槳聲呼吸著新鮮空氣你有什么感受?
⑷ 找到“城樓和白塔”:
① 作者是怎樣觀察到城樓和白塔的。
② 齊讀第四段。
4、齊讀第三四兩段:
導:我們在萬壽山腳下,抬頭看到了這些美景,讓我們伴著音樂,隨著作者再去走走吧!
5、第五段:
⑴ 自由地讀第五段:
找到“堤岸”,讀相關的句子。
⑵ 找到“小島”讀相關的句子。
⑶ 找到“十七孔橋”:
導:說說十七孔橋有什么特點嗎?
橋洞多──找詞語
柱子多──找詞語
獅子多──找詞語
想象一下獅子會有哪些形態?
齊讀2~5自然段。
導:作者一路帶我們去游覽了那么多的景點,讓我們再次去感受一下吧!
五、結課、布置作業
1、提醒難寫的字,及容易寫錯的字:
栽、雕、廊。
2、畫詞語、抄詞語。
【板書設計】
18、頤和園
美麗的大公園
長廊:長、奇、美
山腳:佛香閣、排云殿
萬壽山
山上:宮殿、昆明湖、城樓、白塔
昆明湖:長堤、小島、十七孔橋
【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材要有開放性和彈性。教材的開放性表現在教材要和生活實踐相結合,要課內外結合,要學用結合。作為教師要突破教材對學生教育的禁錮,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能成為教材的奴隸,應該做教材的主人。
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選擇自己認為最美麗的景色通過讀、賞,感受頤和園的美,整個教學思路設計得比較清晰,但是實際教授起來感覺有些亂,對學生的問題把握不到位,歸根到底是對教材的鉆研不透。
課堂上要引導學生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鼓勵學生對不同意見展開爭論,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從而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通過用新課程嶄新的理念上課,我覺得新理念已經在慢慢的滲透到學生的思維中去了,這是值得欣慰的。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