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設計1一、揭詩題。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杜甫的另一首詩,(板書課題)誰來讀讀詩題。
介紹寫作背景。
聽到這個消息(指的是詩題中的什么),寫下了這首詩。
再讀詩題。這個消息能給詩人帶來什么?讓我們一起走進杜甫的詩,讀讀這首詩。
二、解詩意。
自由讀詩2分鐘,要求把詩讀正確通順,讀出節(jié)奏和韻味。
解決“衣裳”“妻子”“漫卷”
再讀詩歌,你讀出了什么感覺?
讀出感覺了沒有,把這種感覺帶進去讀讀
三、悟詩情。
能用一個詞說說你的感覺嗎?(喜)請生讀一讀全詩。
當有孩子說讀出了喜的感覺,問:“有幾個也讀出了喜的感覺?”
詩中的哪些詞帶給你這樣的感覺?
1、體會詩人的喜:抓住詩中的一些動詞來說。
涕淚男兒有淚不輕撣啊,只有在大悲大喜之時才會流淚,還是偷偷地流,可是詩人一個溫文爾雅的詩人卻涕淚滿衣,這眼淚是—一個詩人的淚更是一個男人的淚。讀一二兩句詩這眼淚是高興到了極點,是喜極而泣的淚水啊。讀這兩句詩。
漫卷杜甫是個讀書人,讀書人可是愛書如命的,可是此時卻是隨意地卷起自已的書,他想干什么?他想收拾行裝,回家啊。讀三四兩句詩
放歌引吭高歌
縱酒開懷暢飲
還鄉(xiāng)青春作伴
詩人當時已經(jīng)52歲了,卻還要放歌,縱酒,青春伴還鄉(xiāng),你看到的還是一個52歲的詩人嗎?詩人是人老心不老啊。緣于聽到了這個喜迅。讀四五兩句詩。
詩人回鄉(xiāng)的路遠嗎?哪兩句詩是寫詩人回鄉(xiāng)路的?生讀。出示地圖:從梓州到洛陽少說也要走半把月,你感受到遠嗎?再讀讀詩句。
詩人漫長的回鄉(xiāng)路,詩人只用了十四個字就走完了,所經(jīng)之地在詩中是一晃而過,遙遙旅程也只是一穿,一下,一向而已。可見詩人心情是多么的暢快。再讀詩句。
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詩人的這份喜悅吧!齊讀全詩。
2、體會詩人曾經(jīng)的愁:抓住“卻看妻子愁何在”
剛才從詩中我們讀到了詩人的喜極而泣,喜極而狂,你還讀出別的感覺嗎?(愁或悲)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卻看妻子愁何在)
何在說明了妻子和兒女曾經(jīng)的愁,曾經(jīng)有什么愁呢?
出示補充材料:
這是一種怎樣的生活?(得出有家不能回,饑餓,背井離鄉(xiāng),困苦不堪)而如今官軍收河南河北,詩人馬上可以回家鄉(xiāng)洛陽啦,那里有田地,那里有親人,那里有朋友,這是一家之喜啊!所以詩人——讀全詩。
這喜僅僅只是詩人一家之喜嗎?
補充課外資料:
如果你就是那乳下孫,如果你就是那個征戰(zhàn)的男兒,如果你就是那個妻子,如果你就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如今聽到官軍收河南河北,此時你最想干什么?
老百姓再也不用流離失所了,男兒們再也不用征戰(zhàn)了,母親們再也不用忍受失去兒子的痛苦啦,國家也安定了,這是一國之喜??!
雙喜臨門,詩人能不喜欲狂嗎?
再讀全詩。
國喜則家喜,國憂則家憂,詩人的命運總是和國家和人民聯(lián)系在一起,他的一生總是顛沛流離,憂國憂民,所以他的詩風沉郁頓挫。唯獨此詩一改過去詩風被后人稱為生平第一快詩,你感受到了快嗎?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兒,下課。
希望教師多提寶貴意見,幫助我了解自己的課!謝謝!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設計2教學內(nèi)容:《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人教版六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了解古詩大意并背誦古詩。
2、通過緊扣字詞、吟詠誦讀等方式感受詩人的“喜欲狂”。
3、經(jīng)由本詩走近杜甫,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杜甫的詩歌。
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方式感受詩人的“喜欲狂”。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初讀詩歌,整體感知“喜欲狂”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從“讀準字音、讀有節(jié)奏”兩個方面指導學生朗讀。
3、這首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二、細讀四聯(lián),體驗“喜欲狂”
(一)緊扣字詞,感受“怎樣狂”
詩中的哪些字詞寫出了杜甫的“喜欲狂”?相機指導學生朗讀。
(二)知人論世,解讀“為什么狂”
杜甫為什么會如此“喜欲狂”?補充杜甫的其他詩句進一步了解。
(1)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摘自《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2)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摘自《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三、吟詠誦讀,表現(xiàn)“喜欲狂”
1、在學生“讀準字音、讀有節(jié)奏”的基礎(chǔ)上,要求學生“讀出感情”。
2、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指導學生讀出詩人的“喜欲狂”之情。
四、延伸拓展,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杜甫的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設計3教學目標:
1、學會三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涕淚、巫峽、襄陽。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詩中表達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教材重難點:
體會詩中表達的強烈愛國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課前,老師先讓同學們猜個謎語:歷史上有這樣一位詩人,大家稱他為詩圣,一生寫了許多詩,流傳至今有一千五百余首。他的詩宛如一面鏡子,真實的反映了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社會現(xiàn)實生活,不但內(nèi)容豐富,而且洋溢著愛國、愛人民的崇高精神,也被推崇為“詩史“。猜出來他是誰了吧?有關(guān)杜甫,誰對他還有進一步的了解?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他的另一首詩,板書課題。
二、新授。
1、回憶學詩的方法。
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古詩《示兒》,大家想想,我們是怎樣一步一步來學的?這首詩我們也按這樣的步驟先讀再結(jié)合注釋來解釋再來有感情的讀感悟作者的感情。
2、讀詩。
a、請同學們放開聲音讀這首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b、抽讀,注意停頓。
c、再讀。
3、理解詩意。
讀書的最高境界就是讀懂作者的感情,讀到作者的心中去,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交流解釋的方法。就按照同學交流的方法來理解詩的意思。
a、流詩意。
聰明的孩子誰來展示你們的才 ……此處隱藏17769個字……,理解詩句的意思。
學生借助注釋,小組合作弄懂詩句的意思。
2、交流:
(1)交流了哪些讀懂的地方?
(2)有沒有沒有解決的問題?
(3)誰能把全詩的意思說一說?
3、指導讀出詩的節(jié)奏。
四、細讀,悟詩情。
1、通過反復地讀詩,你的腦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覺?
(感覺到杜甫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的時候“喜欲狂”, 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了。)
2、杜甫為什么會“喜欲狂”呢?
(因為他在劍外忽然聽到了官軍收復薊北的消息。)
為什么他聽到官軍收復薊北的消息會喜欲狂呢?結(jié)合課前老師收集安史之亂的資料,讀了資料之后的感受。
(學生談安史之亂讓人民流離失所,安史之亂使國家分崩離析即可。)
3、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在安史之亂的七年當中,杜甫一家人過的是怎樣凄涼,怎樣悲慘的生活呢?請同學們讀讀他在安史之亂中寫下的詩句。
出示: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布被又舊又破冷似鐵,屋破又遭連夜雨。從風雨飄搖中的茅屋想到戰(zhàn)亂頻仍、殘破不堪的國家,我無法入睡。雨什么時候才能停?天什么時候才會亮呀?。?/p>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春望》
(戰(zhàn)爭的烽火已接連燃了三個月,我是多么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書真是勝過萬兩黃金?。∥倚木w煩愁,白發(fā)越搔越短,幾乎是已經(jīng)無法插住簪子了。)
聯(lián)系詩句說說杜甫在安史之亂中過的是怎樣的生活呢?
(學生談出杜甫在安史之亂中生活顛沛流離,苦盼家書,思鄉(xiāng)之情等。)
4、杜甫在亂軍橫行,生靈涂炭的戰(zhàn)亂中過了七年呀!七年, 2600多個日日夜夜呀,杜甫日日夜夜都在盼望著早日結(jié)束漂泊的生活,重返故鄉(xiāng)。盼呀盼呀,他盼得頭發(fā)都白了。那一天,他突然聽到了官軍收復了河南河北的勝利喜訊。
指導朗讀前兩句,從中明白了什么?(詩人的喜極而泣、悲喜交加)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喜欲狂呢?
5抓住“喜欲狂”體會作者無比歡快的心情。
(1)、從哪可以看出作者“喜欲狂”?
(2)、學生自由體會。
(3)、集體交流。
A、“涕淚滿衣裳”(喜極而泣、悲喜交集。指導朗讀。)
B、“卻看妻子、漫卷詩書”(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一向愛書如命的他居然也隨手狂亂的卷起詩書與大家共享快樂。真的是“喜欲狂”啊!指導朗讀。)
C、“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xiāng)。”(“放”字和“縱”字體會到詩人喜欲狂的心情。52歲的詩人,既不適合放歌,也不適合縱酒,這真的是“喜欲狂”了呀!當詩人想到,在鳥語花香中與妻子兒女做伴還鄉(xiāng)、安享晚年,怎能不欣喜若狂?)
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想象:杜甫放歌縱酒的情形,更加形象感受詩人“喜欲狂”的心情。
D、出示“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想象情境。
從巴峽到巫峽,周圍高山險峻,路途艱難。而出巫峽到襄陽,從襄陽的洛陽又是何等的長途跋涉。而杜甫的感覺與我們的感覺截然不同,齊讀最后兩句詩,說說你的感覺。(歸心似箭、喜欲狂)
指導朗讀:這時候,詩人身在劍外,而心早已飛回到洛陽,這叫他怎能不“喜欲狂”呢?讀出這種感覺?
五、補充《春望》,深化中心。
作為一代詩圣,杜甫僅僅是在為自己能夠還鄉(xiāng)而喜欲狂嗎?
1、出示《春望》
讀讀這首詩人在安史之亂中寫下的詩句,從中感受到什么?(杜甫的憂國憂民之情。)
2、讀懂《春望》后再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杜甫還鄉(xiāng)心切,更為國家統(tǒng)一而喜。)
齊讀全詩。
3、杜甫深深地愛著自己的祖國和人民,一生寫下了一千五百多首詩,大都是沉郁、悲憤之作,唯獨這首詩是一首歡快之作。不管是悲之切,還是喜之狂,透過詩句,隔著千年的時空,我們?nèi)阅苌钋械馗惺艿皆娙说膽n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
背誦全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設計13教學目標:
1、借助注釋,結(jié)合資料,獨立自主學習,正確理解詩句的大概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體悟詩中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難點:
時代久遠,讓學生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查閱有關(guān)杜甫的資料,了解他的生活年代情況,讀讀他寫的其他愛國詩篇。
2、制作cai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詩題。
1、談話引入,出示杜甫肖像。
2、請生介紹查找的有關(guān)杜甫的資料。
3、教師描述并板書課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4、理解“快”,并組詞。
二、整體通讀,把握詩境。
1、自由讀詩,要求讀正確、讀流利。讀后借助注釋,試著互相說說詩句的大概意思。
2、指名讀詩,糾正字音。
3、詩中哪個字最能體現(xiàn)詩人的情感?(板書:喜)
三、讀書悟境,感悟詩情。
1、顯示并讀讀全詩。
2、引導理解。
(1)、理解一、二句詩:
a、為何事而喜?
b、播放cai,介紹歷史背景,讓學生感受“安史之亂”給人們所帶來的災難,(配樂)
c、顯示并讀杜甫詩《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本是百花盛開的春天,杜甫卻對著花兒流淚,聽到鳥的鳴叫也感到揪心,你們說,他流的是什么樣的淚?(悲傷、憤怒)
d、激情再讀一二句。
(2)理解三至六句詩:
a、詩人喜極有何表現(xiàn)?(涕淚 欲狂 放歌 縱酒)
(師相機幫助重點理解以下詞:涕淚 妻子 青春 放歌 縱酒 漫卷)
b、反復誦讀。
(3)理解七、八句詩。
a、詩人此時最想干什么?(回鄉(xiāng))故鄉(xiāng)在哪里?(洛陽)
b、示路線,師:這么遙遠的路途,走路要多久?坐船呢?坐馬車呢?但在當時詩人的心中,卻是如此輕快,有哪一個成語是這樣講的?(歸心似箭)推敲用詞“即、穿、下、向”的巧妙。
李白的一句詩和此有異曲同工之妙,哪一句,記得嗎?(投影顯示: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c、反復誦讀詩句。
(4)配樂朗讀,背誦詩歌。
四、發(fā)散延伸,升華情感。
1、你還知道杜甫有哪些愛國詩?
2、你能讀讀他的其他作品嗎?
板書設計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淚
快 喜 狂 愛國
縱
文檔為doc格式